<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忆我五十六年前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6年前的今天-1969年9月2日,我踏上北去的列车,加入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行列,走向农村,走上了社会,走向了我国版图最东北角的勤得利。那一年我15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在北京出生,读完小学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爆发,由于那时我父亲是军人,被公认的“红五类”出身,同学推举我参加了冰窖厂小学的红卫兵组织。1966年的下半年,我参与了当时北京电话学校组织的抄家活动,参加了“大串联”,到重庆、成都、西安、上海和南京等地进行参观走访。有关我参与的“文革大串联”,将另写回忆文章。1966年的10月1日,我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1967年全国文革进入高潮,学校停课,我们没有按时进入中学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1968年的春节放假结束,小学毕业生按就近入学的指派,我被分配到北京107中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北京107中学坐落在崇文区鲜鱼口内的草场十条,学校不大只有一座教学楼和一个不大的操场。由于教室紧张,学校实行二部制,有的班上午上课,有的班下午上课。我分在初一14班(当时称一连14排),班主任是孙文燕老师。我与孙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孙老师已过耄耋之年,但始终保持着坚持学习的精神,《美篇》做得非常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