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大利亚二人自驾游,2025 (1)

mzhao

<p class="ql-block">间隔一年,又一次踏上在澳洲大陆随意游逛的自驾旅程。这一次的行程从布鲁姆 (Broome)到珀斯 (Perth)。</p><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就念想着退休之后自己开车环澳一周,虽然未能完成,这些年分段也走了大部分路段。2019年从达尔文到布鲁姆,2021年从墨尔本到珀斯,2022年从墨尔本到澳大利亚大陆最北端的 Cape York。这一次走过布鲁姆到珀斯这一段之后,剩下没走的就只是 Cape York 到达尔文那一段难以企及的边远地带,不走也就算了。</p> <p class="ql-block">从布鲁姆到珀斯的旅行路线。</p> <p class="ql-block">此行从7月10日到8月10日共32天,行车7,150公里,徒步日均10,031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本来计划7月11日出发,到了买机票的时候发现直飞布鲁姆的票价900多澳元,去中国也要不了这么多钱啊。又看了一下,从珀斯转一下700澳元多一点,省下的钱足够我们在布鲁姆吃住一晚的开销,而且也不用急匆匆去取车了。于是提前一天出发。</p> <p class="ql-block">墨尔本机场。出发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小雨一直在下着。</p> <p class="ql-block">快到珀斯的时候。地面上的露天矿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露天矿边上的选矿场烟尘滚滚。</p> <p class="ql-block">遥看珀斯城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珀斯转机之后继续北行,又看到了那熟悉的北部澳洲地区独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到达布鲁姆。2019年来过的机场看起来还是那个样子。小小的,安静优雅如同澳大利亚市郊的民居,绝无一般城市机场的那种繁忙。</p> <p class="ql-block">正赶上学校假期,人口1万8千的布鲁姆比平常繁忙得多。下午的时候气温25度,走在太阳下略觉得有点热。日落时分还是24度,气象局说,“感觉像是19度”,非常舒适。</p> <p class="ql-block">住处附近的一座雕塑。看说明,是为了纪念在布鲁姆开发时期付出了千辛万苦的妇女。捕捞珍珠贝的那些年,那些太太和孩子们就是站在这个地方焦急地等待着捞珍珠的人驾船归来。</p> <p class="ql-block">月亮天梯(Staircase to the Moon)是西澳 Kimberley 和 Pilbara 海岸线一带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个景观每个月只有月圆前后的2、3个晚上可以看到。我们选择的出发日期,就是为了观看这一自然奇景。出乎我的意料,这个月不是在农历15的前后,甚至不在16。下午在布鲁姆游客中心询问,说今天没有,等明天。原因?原来今晚月亮出来的时候太阳还挂在西天边。我一直以为的每月15太阳落时月亮升出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7月10日是农历六月十六。有道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圆圆的月亮高悬在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1日</b></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份来这里住了3晚,很多地方去过了。除了月亮天梯,今天的其他活动是拾遗补缺,上次没去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首先去取我们租的车,一辆 Toyota LandCruiser(丰田陆巡)。一个很小的门面,租车行老板Andrew正坐在办公室里等着我们。Andrew 详细给我们讲解了所有他觉得我们应该知道的事项。尤其特别的是车上还配备了10件工具。Andrew 说这些工具都是根据他自己在野外开车的实际经验配置的,并一一介绍了这些工具的使用。2019年我们从达尔文到布鲁姆也是租了一辆越野车,车上只配备了换轮胎的工具。那时候的我真的是缺少野外旅行的经验。我知道这次我们租的车性能肯定是远远超出我们的胆量,我们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了。</p> <p class="ql-block">Gantheaume Point,这里发现了恐龙足迹,其中有史前最大的恐龙。希望来此亲眼看看,可惜足迹藏在海水里,要到低潮的时候才能看到。看到了一片和恐龙同时代的史前植物的叶子,算是不枉此行了。</p> <p class="ql-block">赭红色的沙土,狰狞怪异的岩石,低矮的树木,蔚蓝色的大海,这是澳大利亚西海岸常见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布鲁姆市中心有一个电影院,叫做 Sun Pictures(太阳影院),1916年开业,是这个世界上现存最老的电影院。电影院仍在放映,这个星期每晚2场,外加中午放15分钟的老电影款待游客,可惜我们错过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电影院没人照应,我们里里外外参观了一遍,满足了一下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布鲁姆街头珍珠贝捕捞者雕塑。布鲁姆的历史是和珍珠连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布鲁姆的唐人街。这里英、日、中文并用,是布鲁姆自开发以来多元文化社会的真实写照。可惜今天在街上没有遇到当地的华人。</p> <p class="ql-block">上次来布鲁姆的时候参观了这里的日本人墓地。墓地有707座墓葬,埋葬着919位丧身他乡的日本人。一块简单的墓碑,上面刻着死者的名字和家乡。让我震撼的是绝大多数死者的寿命都终止在20多岁,这些是当年捞珍珠在海上出事故死去的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世纪80年代日本造船工业基金会筹款,一位国会议员主持重修了这块墓地。</span></p> <p class="ql-block">那一次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块华人的墓地。按照地图找过去,原来就在日本人墓地的边上,一道铁丝网之隔。</p><p class="ql-block">华人墓地的入口看起来像是刚修过不久,油漆的颜色还很鲜亮,规模比日本人墓地小很多。捞珍珠的年代华人来此是做小工的,不下海,也就没有海难去世者。墓葬的风格和规模大不相同。那些仅有一座小石碑的应该是早年死在这里的,小石碑上刻着死者的名字和家乡,有些甚至没有岁数。看到其中有一个来自安徽蚌埠的死者,大感惊奇,那时候来澳大利亚的基本上都是广东人。还有一些建造比较豪华,看起来很新的墓地,去世年份大都是最近20几年,最新的是2021年。这些应该是现在的布鲁姆居民了。</p> <p class="ql-block">墓地中最显眼的是一座亭子和旁边的方尖碑。亭子下是一座碑,碑文写着“大伯公坟墓”(“大伯公”是广东人对男性长辈的通称)。这座碑立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立碑者是布鲁姆华民公司。方尖碑则是纪念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风灾遇难的18位华裔海员。</p> <p class="ql-block">月亮天梯,需要月亮,也需要海。为什么只有这里能看到?澳大利亚东海岸我从墨尔本一路走到最北端的 Cape York,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景观。查询谷歌,说景观的形成需要恰当的滩涂和潮汐,时间(三到十月),以及影响潮水形态的特别地形。最重要的因素是滩涂(mudflats)。天梯的下半段是滩涂的反光,一般的潮水没有这个效果。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形成月亮天梯景观需要这样的滩涂地形。</p> <p class="ql-block">布鲁姆观赏月亮天梯的最佳地点是沿着 Roebuck Bay 这一带的海滩。从谷歌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一带的海边是大片的滩涂。这一天海边上还有一个露天市场,市场的名字,自然必须是“天梯市场”了。我们提前来到这里,市场里熙熙攘攘,和大多数露天市场没有多少差别。有差别是一个卖比萨饼的,三座炭火比萨烤炉冒着火苗,这是把店里的家底都搬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向海边走过去。发现这一段海边是用将近一米厚的大石块垒起来的,像舞台的看台一样。忽然想起6年前来到过这里,看着海边上红土、绿草相间的弧线,漂亮极了。那时候这里还在修建中,不知道原来这是观赏月亮天梯的看台。</p><p class="ql-block">6年前正在修建中的月亮天梯看台。</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台上坐满了观众。</p> <p class="ql-block">老栈桥也在这里。6年前老栈桥已经无影无踪,只剩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副历史照片(左),以及</span>通向栈桥的土路(中)。如今这里是一座重新修建的观看月亮天梯的月台(右)。</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各自买了一件月亮天梯的T衫,凑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离月出时间还有半个小时,“看台”上松散地坐满了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月亮出来。我在人群中找一个间隙,也坐了下来。5:53分,月亮出来了。先冒出头的是一个红彤彤的小球。怎么这里初升的月亮和初升的太阳有点相似?</p> <p class="ql-block">月亮渐渐升高,滩涂开始生辉,可以看到“天梯”的一个个台阶在形成。</p> <p class="ql-block">月亮继续升高,天梯逐渐变得更亮,阶数也在增加。</p> <p class="ql-block">月亮再升高,越来越亮,天梯断开了,天梯的下半段出现了另外一个月亮。</p> <p class="ql-block">大约一刻钟之后,海滩渐渐回复到一般海滩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明月清风,人渐散去,我们买了一块炭火比萨作为我们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dwi8xpq?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53915&first_share_to=copy_link" target="_blank">参考:探访澳洲大西北(八)布鲁姆</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2日</b></p> <p class="ql-block">到了目的地立刻就意识到来错了地方🤨</p> <p class="ql-block">还好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买珍珠。Dampier Peninsula(丹皮尔半岛)顶尖上的 Cape Leveque(李文克岬),慕名已久,上次到布鲁姆没时间来,这一次专程过来看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住的地方,在 Cygnet Bay Pearl Farm(小天鹅湾珍珠养殖场)。早上从布鲁姆出发一路向北驱车2个小时,看到 Cygnet Bay 路牌转了进来。来到后才知道,我们预定的住处就是在这里。时间尚早,房间还没有腾空。 也得知 Cape Leveque 是土著人的保留地,他们不喜欢被外人打搅,禁止外人入内已经有4年了。</p> <p class="ql-block">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女子,Jo,很热情地回答了我们的所有问题。随后得知 Jo 是从瑞典来的。接着 Jo 指着自己身后的另一位女孩,说她也是从瑞典来的。两人原先不相识,现在成了朋友。澳大利亚边远地区的旅游业在相当程度上是靠 Jo 这样的背包客支撑起来的。他们获得一份澳洲的临时签证,一路上一边做工一边用挣来的钱旅游。新冠之前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半年,新冠期间找不到人工作,延长为一年。</p> <p class="ql-block">既如此,看看在当地能做些什么吧。下午1:30有一个2小时的出海观景活动,还剩1张票;3:30有一个造访附近小岛的活动,4人成行,还没有一个人报名。于是就只有2:30的1小时陆地活动了,介绍珍珠的养殖过程。问午餐,餐厅也订满了。都是因为赶上了学校假期。好在这里还有一个cafe(饮食店),卖些做好的简单食品。晚餐呢?也订满了。Jo 说她可以和厨房商量一下,加两个人,只不过如果厨房因太忙上菜慢,希望我们不要抱怨。</p><p class="ql-block">我吃完午餐,看到太太在和 Jo 说些什么。原来是为我考虑,商量把已订下的陆地活动的一张票换成出海观景的最后一张票。既得太太厚爱,那么我就代表太太出海去看看了。</p> <p class="ql-block">一辆水陆两栖小船载了10个人到停在海中间的大船。</p> <p class="ql-block">很快又来了一辆小船。大船上有一位驾驶员,一位导游。20个座位,居然还空着一个。什么人买了票又不来,害得太太不能和我一起去观海景?</p> <p class="ql-block">游船发动,轻捷地向远处开去。松绿石般的海水,平静的海面,远处星星点点的礁石和小岛,微微的海风。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游船带着我们靠近小岛的岸边观看形状奇特的岩石,岸边的热带植物,还看到一群群天蓝色的热带小鱼。</p> <p class="ql-block">游船沿着半岛周边的一座座小岛开过去,最后来到一处两岛之间的海面。这里地形狭窄,可以看到高低起伏的洋流。导游说,因为地形关系,这一带潮起潮落海面的高低之差可以达到10米。我曾经观看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这里不远</span>的“水平瀑布”(Horizontal Falls),对此可以说是略知一二。</p> <p class="ql-block">在澳大利亚的边远地区,凡有原住民的地方无线信号都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回程途中游船带我们参观放养珍珠贝的海域。原来是把珍珠贝放在一个个框子里,用绳子拴住,每个月还要用高压水枪冲一冲,冲掉那些与珍珠贝争夺养分的海藻。</p> <p class="ql-block">我观海回来以后,介绍珍珠养殖过程的旅游节目仍在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晚的住处。帐篷之内,一应旅店应有的设施齐全。</p> <p class="ql-block">帐篷外,小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下午还有一点闲暇时间,海边转了转,发现这里有一座很大的碎石堆。碎石堆成这么大的堆,是要花不少时间的。中国人和澳洲人对这样的石堆都很熟悉。中国人是因为藏人,都知道这叫玛尼堆。澳洲人也有专门的一个词,cairns。是的,就是大堡礁所在地的那个 Cairns。只不过中国人把 Cairns 翻译成凯恩斯以后,碎石堆的意思就全没了。</p> <p class="ql-block">今晚这里可以看月亮天梯,这也是我们来这里的另外一个原因。来前我在网上欣赏了不少照片,在这里拍的比布鲁姆的好。今晚的月出时间是6:52,比昨天晚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海边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朦胧中看着白天的大片海域,现在已经成了闪烁着幽暗天光的滩涂。看着这大片的滩涂,就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月亮天梯会比布鲁姆的更好看。</p> <p class="ql-block">快到时间了,看着月出的方向出现了几条带状的云,心想今晚的景色大概不怎么样了。可是看了以后才知道并非如此。昨天的布鲁姆是清爽的天,到了月出的时间月亮一下子就从天边跳了出来。今天在月出前5分钟,天边已经是一抹橙黄,接着逐渐变红,变亮,直到红彤彤的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p> <p class="ql-block">居然和日出一样的景观,只是月光的强度弱了很多。</p><p class="ql-block">因为云的折射,月出的方向是大片橙黄的天空,看起来比没有云的天气更加绚丽。只不过“天梯”的形态受到影响,不是那么规整了。</p> <p class="ql-block">额外增加的顾客只能安排在7:30。看过了天梯之后,正好是就餐时间。服务员把我们安排在餐厅的外面,一边吃晚餐,一边看着升上半空的一轮皎月。尽管不是自己原先预期的,今天是很愉快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3日</b></p> <p class="ql-block">夜间醒来听着轰轰的声音,以为是帐篷里的小冰箱在响。过了很长时间还不停,才明白原来是海浪。不像一般听到的那种有节奏的“哗,哗”声,这里的海浪声是连续不断的。是滩涂造成的吗?大自然真的是奇妙。早晨听着各种鸟叫,声音最大的是“布谷布谷”,却没看到这么叫的鸟长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今天的目的地八十英里海滩(Eighty Mile Beach),行程大约550公里。之所以一天走这么远,这一路上没什么好玩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珍珠养殖场沿原路返回,快到布鲁姆的时候折向 Derby 方向,再折向 Port Hedland 方向。转了一个大圈,绕过布鲁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还好不是致命的错误。取车的时候 Andrew 说这辆车装满油可以跑800多公里,到达布鲁姆附近已经跑了400多公里。问太太沿路有地方吃午饭和加油吗?有。于是放心往前开去。可是到了她说的地方,放眼看去只有路和树丛,其他一无所有。原来这一路上没有无线信号,她的谷歌地图不更新,看到的全是错的。我下载有离线谷歌地图,查一下,前方下一个加油站 Sandfire 还有150多公里。车上的油表显示还剩四分之一的油。按说是够了,可是我们家以前开过的丰田车到最后油表下降得特别快。这一个呢?</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严肃地和太太说,从现在起我们不开空调了,省点油。车外的温度是31度,已经在太阳下晒了一大会儿的车,车内温度应该是离40度不远了。我启动车上了路,满头的大汗立即流了下来。见我这样,太太赶紧在车里找到一份旅游小册子对着我扇,给我降温。一路紧张地看着窗外,从SF 150(到 Sandfire 的距离)开始,一个一个盯着看下去,生怕漏下了一个。一边对照着油表,盘算着油是否够用。心里已经盘算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是没油了,那就只好“路边乞讨”,站在路边等着过路的好心人施舍给我们一点柴油。还好 LandCruiser 油表下降均匀,等看到了SF 10,甚至红灯都还没亮。打开空调。长长地出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的全是这种 savannah 景色,和西澳更常见的富含铁元素的红土地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地貌形成于热带半干旱地区,尤以非洲和澳大利亚常见。</p> <p class="ql-block">Savannah,百度翻译成“(尤指非洲的)稀树草原”。或许它不知道澳大利亚也有大片这样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Sandfire 是一个路站(Road Station,加油站,并提供简单的餐饮和住宿服务)。来之前我曾经打电话询问,这里没有空房间。不得已我们订下了八十英里海滩的一个宿营地。我们没有宿营设备,只好带着睡袋过来,准备在车里勉强过一夜。既然人在 Sandfire,加了油之后太太问一下,居然还有一个空房间。好一个歪打正着。于是那个营地不要了,要了这个房间。太太说,昨天没去看海省下的钱今天住店了。而我呢,还有点遗憾失去了一个在车内宿夜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八十英里海滩还在前面。既然原准备去那里看看的,到海边转了一圈,100公里往返。</p><p class="ql-block">到海滩有一小段土路。在这样的红土地上扬尘,真的是气势十足。</p> <p class="ql-block">极漂亮的海滩,宽阔的沙滩平缓延伸至海里。下海往前走50米,海水还不没腰。看了两天的月亮天梯,知道这样的海滩是形成月亮天梯景观极佳的条件。可是方向呢?呃,错了180度。</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一个捡贝壳的好地方,沙滩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贝壳。挑完整的捡了三个。</p> <p class="ql-block">想到沙滩上体验一下,太太不允。过不多久在沙滩上开车她会觉得是如释重负,因为在所有的沙地上,沙滩上开车是最容易的。</p> <p class="ql-block">路站养了十多只孔雀,在路站里到处游逛旁若无人。孔雀和鸡鸭养在一起,孔雀个头大,会欺负鸡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4日</b></p> <p class="ql-block">港口城市Port Hedland,人口不到2万。从Sandfire过来不到300公里的路程。一号公路沿着海岸线向西偏南,很多路段离海(帝汶海)仅有10公里之遥。可是海水蒸发的水汽很少降落在这里。靠海吃不了海,于是这一带全都是无人居住之地,大片的草地和矮树灌木只能滋养着无处不在的白蚁。路上确实看到一段一段的铁丝网。铁丝网圈起来的地应该是有主人的,可是一路上看不到牛也看不到羊。</p> <p class="ql-block">Port Hedland 建镇于1863年,最初的名字叫做红树林港(Mangrove Harbour)。1896改成现在的名字,用于纪念城市最早的开发者Peter Hedland 船长。船长当年力排众议,坚持要把码头建在这里,现在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Port Hedland 开发初期是畜牧地区,以后发现了金和锡,成了矿区。1960年代发现铁矿之后,成了一个巨大的矿产区。这里属于西澳的 Pilbara 地区,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矿产区。</p> <p class="ql-block">当地土著人把这个地方叫做手掌湾,因为港口的地形很像一只伸开的手掌。</p> <p class="ql-block">Port Hedland 的另一位重要贡献者,Frederick Dalgety,1884年与人合伙建立了 Dalgety & co 公司,一开始为珍珠捕捞和船运业服务,以后成了给澳洲西北部地区牧牛业供货的主要供应商。Dalgety 是最大的股东并出任董事会主席,直到去世。以后 Dalgety & co被ANZ收购,再以后又被 Wesfarmers 收购。</p><p class="ql-block">Dalgety 当年的住处还在,一个普通的澳洲民居院落,现在是一个博物馆,介绍 Dalgety 公司以及欧洲移民在这里定居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站在码头向海里看去,近处有两条货轮正在装船,船舷上写着中文的船名。不远处,一条货轮刚刚离港。再往远处看,天边地平线上目力可及之处几十条船依序摆在海上。</p> <p class="ql-block">Port Hedland 是頻危动物蓝海龟(Blue Turtle)的栖息地。这种海龟只能长到用餐的盘子那么大,常年在这里的海边游弋。今天我们十分幸运在海边看到一只。每年10月到下年3月是海龟上岸孵蛋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海龟孵蛋的区域不准人进入。</p> <p class="ql-block">Port Hedland 也是一个重要的海盐产地。产盐业务始于1960年代,如今每年产盐300万吨。盐场现在是澳洲矿业巨头力拓集团(Rio Tinto)的一部分。盐场还有一个游客参观项目,可惜时间是在明天下午,我们赶不上。于是只好在盐场的外面看一看,照了几张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p><p class="ql-block">在盐场入口处遇到一个印度人长相的年轻女子,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工作场地,不可以入内。她说自己今天的工作是导车,在这里等车。于是说了几句闲话,她当地出生,在盐场工作已经3年。除了导车,她也开车,检查质量,等等。不像矿山,盐场的工作人员不多。</p> <p class="ql-block">不久来了一辆巨型载重车,女子开着自己的车引导载重车进了盐场。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看晶莹闪亮的大片盐池。</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街上一个小饭店吃饭,在那里工作的两个女孩听到太太和我说普通话,赶紧过来打个招呼。原来这两人是从中国过来的。和其中的一个说了几句话,广东人,在国内读完大学,希望继续深造,于是拿了一个短期工作签证,来这里先打工挣学费。听她说,如果是在边远地区,现在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工作9个月。中国人来澳洲边远地区的极少,来服务行业打短工的就更少了。自己过来打工挣学费,如今的中国这样的孩子会有多少?衷心祝福两个女孩在澳洲圆满完成自己的人生愿望。</p> <p class="ql-block">亚洲人偏爱居住在大城市,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澳洲边远地区非常缺人,可是新移民大多来自亚洲,都喜欢挤在大城市里。结果是大城市人口太多,来再多的人也充实不了边远地区。澳洲在哪里居住是人的基本自由,政府对此束手无策。</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住处叫做“Summer Port Lodge”,一排排的小平房,简单的室内设施,餐厅24小时服务。这样的设置不是为了一般的旅游者,而是为了流动的工矿人员。价格不便宜,$300一晚,在矿山工作的人有的是钱。此后的旅程中我们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次</span>住过像工棚一样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蓝龟保留地。每年10月到下年4月人类不可入内。</p> <p class="ql-block">蓝龟保留地边上悠闲的钓鱼者,钓了又放,只是好玩,并不是想吃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5日</b></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路南下,到达常住人口912人的小镇“大理石岩” (Marble Bar),行程200公里。越向南开,路边的树木越是稀少,表明这里的气候愈加干燥。最后就很少见到树了。</p><p class="ql-block">Marble Bar 这个名字其实是起错了。这里盛产 jasper(碧玉),早期的定居者误把 jasper 当作 marble,于是有了今天的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Marble Bar 建镇于1893年,最初的开发是因为金子的发现。呵呵,金子!金子启动了澳洲多少个城镇,带来了多少繁荣,以及金尽人空后的萧条?如今这里的金子差不多挖完了,接着挖铁矿。附近有好几个正在开采的铁矿,我们过来的路上,对面不断有挂4节车厢的大卡车开过,有的时候是前后3辆一起。</p> <p class="ql-block">挂4节车厢的拖车叫做公路列车(road train),只有在远离城市的道路上才允许行驶。</p> <p class="ql-block">从 Port Hedland 到 Marble Bar 曾经建有铁路,1911年开通,可是因为运量不足无法盈利,最终停运。现在这里全靠公路交通。</p> <p class="ql-block">Marble Bar 欢迎您!小镇入口处一共<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5组这样的</span>路边雕塑。</p> <p class="ql-block">Marble Bar 的热在澳洲出名,号称澳洲最热小镇,原因是1923-24年热浪袭来时,这里连续160天的气温超过38°C。当然如果仅看单日最高气温,那么最高曾达到46°C的墨尔本也许更有资格竞争这个称号。</p> <p class="ql-block">二战时期这里有一个B24远程轰炸机秘密基地,还驻扎着大量的军事人员。</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展示了当年使用的一些武器弹药。</p> <p class="ql-block">来前以为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来到后才发现附近还有一条很漂亮的小河,Coongan 河。河边上有几个水洼,叫做 pools,其中的 Coongan Pool 和 Chinaman’s Pool,就是观看碧玉的地方。在博物馆得到这些消息,并被告知:这里只能看,任何一块石头都不允许拿走。如果想拣几块石头做为纪念,可以到2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地方去捡。那里是卡车卸下来的采矿丢弃的石头,随便捡。</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碧玉只能看不能拿走。</p> <p class="ql-block">Coongan Pool。</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好几个“Mine Site”的牌子。知道“矿山重地,闲人免进”,没敢打进去张望一眼的念头。得知这里有一座废弃的老金矿可以参观,于是过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老金矿叫做“Comet Gold Mine”,开车进去,路边摆满了当年矿上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全都是锈迹斑斑的。里面没见到一个游人。</p><p class="ql-block">当年矿山的办公室现在作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向着博物馆走过去,里面坐着一位60多岁的男子,他就是这里的工作人员。$5的参观费,买了票以后,反正他也没多少事,于是我们就开始聊大天。其他的都不提了,他曾在这个金矿工作,金矿关闭以后原老板到另外一个地方又开了一个金矿。他留在这里不走的原因之一是平常无事的时候他会自己到野外去探寻金块。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盒子,把里面的金块倒了出来。我向他要求让我照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金块是放在一张纸上照的。没好意思让他把金块倒在我的手上照,怕他担心我抓起金块就跑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野外探金如同买六合彩,很大的程度是在碰运气。像他这样真的能找到金块,那诱惑力不会是太小。</p> <p class="ql-block">尽兴聊天以后,我参观了博物馆里的陈列。矿山上用的东西各地大同小异,这里的珍品占了大半展示空间,十多个展柜里各种各样奇异的石头。尤其是那些打磨光滑比A4尺寸书还要大的珍稀石头,真的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我们一路上见到过2次被撞死的牛。金矿博物馆的男子告诉我这个地方都是石头,百万公顷的牧场也养不了多少头牛,不值得修栅栏,于是牛都是散养的。矿山的大卡车无法提防,结果就是撞死一头牛赔牧场1000 澳元了事。他说今年 Pilbara 地区一共撞死了十几头牛,这附近撞死了四五头。</p><p class="ql-block">撞死了之后还把牛摆得好好的,像活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6日</b></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一路过来最担心的一天。从 Marble Bar 一路南下300公里到 Newman,这当中大部分路段是土路。这一带是矿区,有无数运矿石的公路列车。听人说路对面的公路列车会崩起路上的碎石,打碎自己的车窗玻璃。这和自己开车有多谨慎没关系,而租车公司的普通保险不保玻璃和轮胎。额外买保险?再拿出$1800。也许我的风险承受能力还比较强,没买附加保险,就这么过来了。
</p><p class="ql-block">太太平常无事都喜欢操心,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更操心了。来之前就在网上查找,昨天在 Marble Bar 更是几乎见人就问。结果是她对这一段路知道得比我多得多,甚至还发现了有另外一条路,绕个弯走几十公里土路就可以上沥青高速公路,只不过路程更长一些。我是船到桥前才掉头,昨天晚饭时问了几个人,其中还有在 Newman 工作刚过来的,都说没问题,遇到修路的等一等就是。</p> <p class="ql-block">开车出来不久就看到了路边的牛。一路留意,今天终于看到了散养的牛。</p> <p class="ql-block">300公里的路程大致分三段。第一段,到达小镇 Nullagine,110公里。离开 Marble Bar 不久就是土路,条件很好,开80公里丝毫不觉得颠簸。本来我是准备如果道路颠簸,就停下车把轮胎里的气放掉一点。看着是这样的路,连气都不用放了。这一段路上的车真的是很少,数了数,100公里的路段对面过来了9辆车,私家车或者小卡车,没遇到一个大个头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过了 Nullagine,道路上一个牌子,upgrading,到了修路的地段了。昨天听说这一段路准备铺沥青,2年前就规划好的,还不知哪一年可以完工。外出遇到修路是常有的事,可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修法。见到临时红灯停下来,等待。没说的,总是这样,经历过不知多少次了。好不容易红灯变绿,开动。一般情况下很快就会出修路区,可是这次前方是连绵不断的“女巫帽”,也就是说还在修路区里。好几公里甚至是十多公里以后,好不容易出了修路地段,没多远前面又是一个红灯。太太说,有人说这一段92公里路段全面开工。</p> <p class="ql-block">这些一段路开得很艰难。虽然没有运矿石的公路列车,但是有很多挂3节车厢运修路土石的大卡车,加之新铺的渣土路面,尘土飞扬,跟在大卡车后面什么都看不见。好在这样的路上大卡车不会扬起石块打碎我的车玻璃,足以自我安慰了。</p> <p class="ql-block">也遇到过几次洒水车,至少可以在短时间内镇一镇尘土。</p> <p class="ql-block">第三段。停了大概六、七次之后,终于开上了沥青路面,此时离 Newman 大约还有100公里。重回熟悉的沥青路面,一路没有可抱怨的。这一段路上很少公路列车。</p> <p class="ql-block">Newman 的城市标识绝对的新颖。</p> <p class="ql-block">到了 Newman。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想看一看这个年产3千万吨铁矿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铁矿, Mount Whaleback Mine。到游客中心询问,得知下一个参观日在星期五。我们只计划在这住一晚,参加不了。再问可以自己到附近去看看吗?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一张小地图,在上面标出了我们可以去看的地方。顺着图的指示开车过去,先来到一个观景台(lookout),Newman 城区尽收眼底,可是看不到露天矿。然后又把车开到近处,一直到闲人不能再往前开了,还是什么都没看到。最后停下车,我独自步行,可是到处张望仍然看不到。知道露天矿的方向,朝着那个方向看过去,矿山建筑物的后面尘土飞扬,一定是采矿扬起的尘土了。虽然没看到,我尽力了。</p> <p class="ql-block">Newman 露天铁矿,这就是我所能看到的了。</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了一张图片,充个数。</p> <p class="ql-block">到了矿业城市,我们的住地看起来很像个工棚。住地叫做 Mia Mia House in the Desert(以后知道,mia 是土著语“家”的意思),每晚$239,比在 Port Hadland 还便宜些。这边吃住都很贵,澳大利亚财富聚集的区域嘛。</p> <p class="ql-block">补充一句:出门在外,艰苦一点在所难免。对真正喜欢的,要的就是这个艰苦。几年以前在 Kimberly,GRR(Gibb River Road)1000公里的渣石土路,有人提到修沥青路,另一个人说,一定不能修,修了以后来这里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完。感谢阅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