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碑前的呼啸:铁骨柔情—宋代氏

阿杜

<p class="ql-block">撰稿:杜锦辉</p><p class="ql-block">朗诵:孔庆冉</p> <p class="ql-block">1944年的秋阳,暖暖铺在宁城八肯中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常吉号西三家的院落里,秋风掠过,悄无声息。只有墙角夹壁墙的入口处幽暗的缝隙,像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哽咽诉说着这里刚刚被掠走的光热——一个平凡农妇的呼吸与心跳,在酷刑的摧残中化作了永恒。</p><p class="ql-block">她无名,仅以夫家为记:宋代氏。</p><p class="ql-block">在日寇铁蹄疯狂践踏热河的1943年末至1944年的日子里,承平宁联合县的同志们,如民政科科长张立文、张野溪、周佐君、李学惠等,将常吉号西三家当作了生死相依的堡垒。丈夫宋玉玺是钢铁般的抗日汉子,为守护这些民族的火种,亲手在自家屋墙间,构筑起藏身的夹壁墙。每当丈夫掩护同志们藏入那方狭小的庇护所,宋代氏便默默守在院中,仿佛一株寻常果树,内心却绷紧着万钧之弦——日寇的扫荡如影随形,每一次鸡鸣犬吠都可能化为催命的符咒。</p><p class="ql-block">一天午后,张立文等人正在屋内密议抗日计划,章京营子方向的讨伐队却如毒蛇般悄然围拢。千钧一发之际,宋玉玺果断引领同志们潜出院落,沿村前河沟的掩护向东山水泉疾撤。敌人扑空后,凶残的目光瞬间锁定了院中那位看似柔弱的农妇。</p><p class="ql-block">日伪军行动失策,岂能善罢甘休,将宋代氏被拖拽至章京营子村头。宋代氏面对那些狰狞的面孔,只是微微一笑。她曾是走南闯北的吴桥马戏团杂技女郎,虽纤弱身躯,历经江湖风雨淬炼,锻成刚毅筋骨,而对侵略者的切肤之痛,深深的爱国情怀早已她的植入骨髓。丈夫宋玉玺的抗日报国,她傾力支持;对出入家中的抗日志士,她视若亲人。这份由苦难熔铸的忠义与无畏,便是她挺立在魔窟中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阴森的刑讯室里,阴森恐怖。当绳索深深嵌入她的血肉,当板凳上每一道切肤刮痕,当敌人狞笑着将煤油灌进她的鼻腔——那刺穿灵魂的窒息感,瞬间模糊了意识。恍惚中,她仿佛又回到了杂技高台,每一次闪展腾挪,每一次命悬一线,都只为台下观众那片刻的惊叹与喝彩。而此刻,她脚下没有绳索,心中却系着更沉重的托付——丈夫、同志们、还有千千万万被铁蹄践踏的同胞……她死死咬住牙关,将涌上喉头的腥涩,硬生生咽下……</p><p class="ql-block">辣椒水的酷刑接踵而至,滚烫的灼痛如烈焰燃胸。每一滴辣椒水都在喉咙、肺叶里痛苦折磨。然而,就在这炼狱般的煎熬中,一个念头却如磐石般坚定:丈夫正带着同志们穿越河沟,奔向水泉,奔向安全与希望!这信念支撑着她,哪怕牙齿咬碎,也绝不泄出同志们的下落与藏匿的物品。</p><p class="ql-block">酷刑轮番上演,且愈演愈烈。她每一次从剧痛中挣扎着清醒,又在清醒中昏死。这位曾于武林打拼,乡间劳作,于院中无声守望的平凡农妇,最终在日寇惨绝人寰的折磨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宋代氏倒下了,带着一身无处不是的创伤。她守护的秘密,如同夹壁墙深处那未曾被敌人发现的狭小空间,最终完好无损。张立文、张野溪、周佐君、李学惠等战士们幸存了,她以生命守护的同志们得以继续战斗,承平宁联合县的烽火在血泪中愈燃愈旺。她甚至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史册仅以“宋代氏”三字冰冷记载。然而正是这“无名”,却如一道灼目的烙印,深深刻入了历史焦黑的肌理——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无数如她般平凡的英雄,以血肉之躯铸就了民族复兴的血肉长城!</p><p class="ql-block">当胜利的号角终于响彻山河,当和平的阳光再次温暖常吉号西三家的院落,那曾庇护过英雄的夹壁墙,栉风沐雨之后是否还留存曾经的佐证?宋代氏长眠的地方,是否有一方不为人知的墓碑?可正是这无名碑石之下,埋藏着一段用生命与烈火写就的生命绝唱——一个普通农妇,以惊天的刚烈与不屈,在至暗时刻点燃了足以照亮民族魂魄的熊熊火焰。</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有一天,来到您的碑前,一定会为您刻上“忠诚”!您那刻骨铭心的忠诚,早已超越了名姓的局限,融入大地血脉,成为我们民族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纵然无名碑,亦作擎天柱;凡躯承国难,肝胆照千秋!</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