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寺和八廊街游记

金鹿

<p class="ql-block">  一、大召寺、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坐落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八廓街内,它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以大昭寺为核心,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商业街,便是八廓街。</p><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不仅是拉萨的转经道与商业中心,更是拉萨城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自那时大昭寺建成后,游僧和信徒们逐渐踏出了环绕大昭寺的小径,之后在此基础上,八廓街逐步形成。</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啊。</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门前。</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有独具特色的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是松赞干布为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修建。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由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被移至大昭寺供奉。而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则被供奉于小昭寺。在动荡年代,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遭到损坏,小昭寺也随之冷清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便是那缺氧却不缺信仰之地。</p> <p class="ql-block">  信众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供养僧众”,也是一种积累善缘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二层之上的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  二、西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采用藏式传统风格建筑,特点十分鲜明。</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大厅气势磅礴,恢宏壮观。</p> <p class="ql-block">  巨型唐卡作品——《高原明珠》。</p> <p class="ql-block">  重要展厅——“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西藏同内地一样,在远古时代便存在岩画,其发展过程与内地几乎别无二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名为“迎请雅砻部落第一任首领聂赤赞普”的壁画。聂赤赞普是吐蕃王朝传说中的首位藏王,据说他手指天空,示意自己从天而降,牧民们见状,便尊奉他为王,并以“肩舆而迎”的方式迎接他。由此可见,聪慧之人总能创造出让人信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藏文字的创造者是吞弥·桑布扎。松赞干布的著名贤臣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发现的石刻古围棋盘,印证了古代西藏与内地存在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进藏,堪称西藏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重大事件。它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均产生了意义非凡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以16岁的花季少女嫁给了这个只有五分之一属于她的男人,而这个男人也只陪伴她九年,而她为西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再没有回过中原。</p> <p class="ql-block">  《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图》唐卡。</p> <p class="ql-block">  尼泊尔赤尊公主带入吐蕃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p> <p class="ql-block"> 另一重要展厅“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此展厅对西藏的衣食住行、文化习俗展开了详细介绍 。</p> <p class="ql-block">  三楼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百万农奴得解放纪念馆是西藏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农奴们的悲惨境遇,实在令人不忍直视。</p> <p class="ql-block">  人皮鼓是旧西藏封建农奴制黑暗时期的产物,是用农奴少女的皮肤制作而成的宗教法器。</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记载,制作时,会先挑选出三四岁的少女,割去她们的舌头、刺穿耳朵。等长到十三四岁,喇嘛们会在“良辰吉日”将她们剥皮。从头顶钻开一个小洞,注入水银,使皮肤与肌肉逐渐分离,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少女就会变成一张皮囊。这张皮经处理后,就成为人皮鼓的鼓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皮鼓是旧西藏农奴制度下,农奴主残暴和农奴悲惨命运的见证。如今,它陈列在博物馆中,时刻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  在农奴社会时,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法器是由人头顶骨制作而成,叫嘎巴拉碗。</p> <p class="ql-block">  由人腿骨制作的法器。</p> <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28日,中央人民政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自此,西藏百万农奴挣脱枷锁,获得人身自由,得以享有基本权利。西藏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百万农奴也由此开启崭新生活,踏上幸福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