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潮韵文学分享会

书影歌艺

<p class="ql-block">潮韵悠弹筝语妙,文心共品墨香醇。</p><p class="ql-block">青年论道才情显,熟语含情韵味真。</p><p class="ql-block"> 诗/林琼</p> <p class="ql-block">佃巧娇作家在会上的肺腑感言视频。</p> <p class="ql-block"> 诗炜文学社“读书会”感悟</p><p class="ql-block"> 文/佃巧娇</p><p class="ql-block"> 这次《青年文学家》威海发展中心诗炜文学社的潮州理事们,会同潮州文化艺术人员,在“八雅文化”培训场所,于8月29日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作为具体操作的我,与黄虹、谢凯鹏一起“导演”,使这次“演出”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我们感到十分欣慰。</p><p class="ql-block"> 我负责打前站,联系文明办、潮州市作协、《南方日报》驻潮州记者和站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我们还逐个通知了诗炜文学社驻潮理事们和爱心小组成员。那天十点开会,我六点就起床,比赶集还积极。</p><p class="ql-block"> 黄虹比我还要忙,买台布、做台签和布置会场,把“八雅文化”全体人员都动员起来,开会的前一夜她们干到十一点多;在此之前,黄虹还做了很多的文案工作,材料几经修改才敲定,真像六七十年代蒙古剧团演出队“乌兰牧骑”一一脚拍鼓、手拍锣、个头撞深波(大锣),浑身解数都用上了。</p><p class="ql-block"> 远在威海中心的孙世伟主席也没闲着,写完读书会贺辞,还连夜打来电话,吩咐座次的安排和注意事项;远在江苏的副主席兼社长征夫老师,打了几次电话,了解潮州的读书会准备情况,还特别认真写了贺辞,并吩咐有关注意事项。一场读书会,使分布三省的人员拧成了一股绳。</p><p class="ql-block"> 当天读书会来了40多人,有八雅文化的演奏小孩子们,有我们潮州理事,还有《潮州熟语集释》的爱心朗读小组成员,有来自各个单位的文艺精英,还有邀约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们。</p><p class="ql-block"> 读书会启幕后,悠扬的古筝演奏,朗读熟语并解释,各位嘉宾热烈发言,潮州市作家协会余史炎副主席还作了对潮州熟语的解读,笑声满座。爱心组长谢凯鹏先生除了带头朗读熟语,还带领孩子们用潮语朗读了毛泽东诗词《长征》,场面达到高潮,成为压轴大戏。</p><p class="ql-block"> 更可贵的是爱心小组成员张夏生,老婆需要特护,在安排别人护理后,自己开车从汕头开车40多公里准时到达会场。他带来了自己亲自创作的“潮州十五音拼音表”送给大家,他是花了30万元请人做了APP,他也是从小喜欢,长大着手,花费了几十年努力才取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张夏生在会上的发言,让大家很感动,作协主席、南方日报记者都主动加了他的微信,刘记者还约好以后去汕头采访他。会后,我给他介绍了原《佛山日报》总编谢昭良先生,张夏生拟借助老先生的人脉,让潮州文化艺术飘洋出海,以进一步传承宏扬潮州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本次读书会活动由青年文学家与潮州文艺界相联手,将潮筝演奏、熟语阐释、文学品读有机结合,办出了特色和新意。最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每个成员尽心尽力和相互配合,真应了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潮韵悠扬 共话文心</p><p class="ql-block"> ——青年文学家读书会集萃</p><p class="ql-block"> 文/黄虹</p><p class="ql-block"> 八月的潮州,暑气未褪,韩江水却已透出几分清柔。晨光漫过牌坊街的骑楼,悄然落进万绿花园的窗棂。八雅文化会所内,竹影摇曳,暗香浮动,未闻琴起,先觉意生。29日十时整,一句温婉的“大家上午好”似清风拂过,这场由潮州市文明办指导,市作家协会与《青年文学家》杂志社联手策划,威海分会诗炜文学社承办的“潮筝演奏+熟语阐释+文学品读”文化雅集,徐徐启幕,令人期待。</p><p class="ql-block"> 帘动风来,弦音乍起。八雅潮筝团的少女们端坐如莲,指尖轻拨,便从《锦上添花》的旋律里抽出一缕唐音宋韵。筝声似韩江水,一波波荡漾开去,映出凤凰山的影、湘子桥的虹,也映出古城门洞里斑驳的月光。丁燕娜老师轻抚琴面,将“二四谱”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原来那些看似朴拙的数字符号,是古人把潮州的日色与涛声一并封存,留待后人启封。此刻,它们在师生交错的指尖苏醒,宛如一群洁白的鸥鸟,扑簌簌飞向每个人的耳畔,留下满室清越。</p><p class="ql-block"> 筝音未散,熟语登场。佃巧娇老师把22年田野里拾得的珠玑,一粒粒摊在众人面前:一句“老实总久在”,像一盏温热的工夫茶,初尝带涩,细品回甘,道尽处世的质朴真理;一句“临钱水、点点滴”,又似母亲低声的叮咛,温柔里藏着教人慎始敬终的人生智慧。随之,李崟老师向大家讲起了潮州歌册,让潮州传统艺术尽情展现。这些从市井巷陌打捞上来的字句,带着咸腥的海风、带着灶膛的炭火、带着巷口阿伯的笑声,此刻却如经卷般庄重,让听者心里生出柔软的苔藓,一寸寸爬满记忆的老墙。</p><p class="ql-block"> 循着这声韵,文学如期而至。黄虹老师将《青年文学家》68年的光阴叠成一叶书签,轻轻递到每个人掌心。这枚书签里,藏着北国雪落无声的苍茫,也藏着南海潮生有信的澎湃;有青年作者第一次署名时的颤抖,也有老作家回望创作之路时滚烫的泪光。文字本无南北,却因不同口音的朗诵,被赋予了各自的温度。今日,普通话与潮州语在屋内交错,《青年文学家》杂志在指间翻动,仿佛黄河与韩江在纸面上轻轻握手,激荡出一朵朵崭新的文学浪花。</p><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潮语朗诵诗篇。谢凯鹏老师把麦克风递给稚童,也送给白发老者。潮州话绵长的声调,托起《长征》的铿锵豪迈。孩子们读得摇晃却坚定,如新竹迎风;老人们吟哦低缓却有力,似古榕盘根。那一刻,方言与诗词不再对立,而成为彼此滋养的河流,汇成一片无垠的文化海洋。</p><p class="ql-block"> 分享时分,文心愈显澄明。潮州作协副主席余史炎笑着谈起“潮州话的浪漫”——说“脸红”,不说似苹果,偏说如“红木棉”,鲜活又热烈;幼儿园园长彭惠銮说“一把戒尺”量过孩子的童年,也丈量过母亲牵挂的心跳;家庭教育培训师邱翔坦言想带孩子再来,只因“文化的根,要从小扎进心里”;农民专家张夏生则将潮州话十五音的韵母摊在桌面,宛如展开一张古老的地图,让人听见乡音如何在唇齿间翻山越岭。</p><p class="ql-block"> 日影渐移至中天,刘树煜老师起身作结。他声音不高,却似一枚稳稳的定海之针:“我们以公益之心,办文化雅集;以琴棋书画,会四海友朋。”话音落下,掌声如潮,拍在每个人心里,也拍在古城的脊背上。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潮州千年文脉化作一条隐形的韩江,自唐代桥洞淌至今朝窗下,又向着明天奔涌而去。</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木格窗棂漏下暖光,像一页被轻轻合上的线装书页。有人在灯下合影,有人把熟语抄进手机备忘录,也有人牵着孩子,慢慢走、慢慢背:“潮筝是歌,熟语是诗,文学是魂,诗、书、歌之间,是潮州人世代相传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或许就是“金山观潮”“乐活生活”品读分享会最动人的模样。它从不是一场匆匆落幕的活动,而是一粒饱满的文化种子,落在万绿社区的土壤里,也落在每个人的心田中。待来日春风拂过,这里定会生长出新的筝声、新的诗句,还有新的孩童朗读书籍的声音——它们将穿过古城的晨光与暮色,与远处的海潮相拥,把潮州的文艺故事,轻轻讲给整个世界听。</p> <p class="ql-block">  读书会前,舞台之上,几架潮州古筝静静伫立,似在诉说着千年的幽梦。八雅潮筝团的少女们端坐如莲,指尖轻拨,便从《锦上添花》的旋律里抽出一缕唐音宋韵演奏者轻抬皓腕,指尖轻触琴弦,刹那间,灵动的音符倾泻而出。</p><p class="ql-block"> 起初,音韵如潺潺溪流,于石间婉转低吟,细腻而悠扬,将人引入如诗如画的潮汕水乡。随后,节奏逐渐明快,似是渔家欢歌,又仿若市井喧嚣,指尖起落间,繁华的潮汕生活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演奏者神情专注,身体随着旋律微微摆动,每一次拨弦,都似将潮汕大地的风土人情、岁月故事融入其中。那独特的滑音、颤音,宛如潮音袅袅,婉转多变,令人仿佛置身于潮州古城的古街古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古韵新风。</p><p class="ql-block">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听众们仍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里,仿若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潮汕之旅,对潮州古筝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领略。</p><p class="ql-block">(林琼听筝有感)</p> <p class="ql-block">黄虹:(左一为黄虹作家)</p><p class="ql-block">2010年至今师从潮州筝学会副会长丁燕娜老师系统研习筝艺。</p><p class="ql-block">2018年至今在辜玉斌潮州筝教学平台继续深造。</p><p class="ql-block">2019年至今加入八雅成人筝团艺术实践。</p><p class="ql-block">2018年至今任职八雅文化艺培机构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负责人。</p><p class="ql-block">2023年至今任潮州筝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2025年出版家族回忆录《我们-时间长河中的家族印记》</p><p class="ql-block">2023年至今任潮州筝学会公众号“中国潮筝”、潮州筝研究院公众号“潮筝研究”、八雅文化公众号“八雅亲子约”撰稿人及编辑。</p><p class="ql-block">2025年至今任《青年文学家》威海分会诗炜文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p><p class="ql-block">2025年至今任《乳燕文学天地》签约作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潮韵悠扬 共话文心🌱💐</p><p class="ql-block"> 文/林琼</p><p class="ql-block"> 八月潮州,暑气未消,韩江清柔,晨光洒进万绿花园。在八雅文化会所,一场“潮筝演奏+熟语阐释+文学品读”的文化雅集诗意启幕。</p><p class="ql-block"> 八雅潮筝团少女拨弦,唐音宋韵在筝声里流淌,丁燕娜老师讲述“二四谱”,唤醒古老记忆。佃巧娇老师分享熟语,李崟老师讲解潮州歌册,市井字句满含生活智慧。黄虹老师递上《青年文学家》的光阴书签,普通话与潮州语交织,文学与方言碰撞出火花。</p><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老少用潮语朗诵诗篇,方言与诗词相融。分享时分,众人畅谈文化感悟。刘树煜老师总结发言,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暖光透过窗棂。这场雅集如饱满的文化种子,落在社区与人心。来日,新的筝声、诗句与童音将与海潮相拥,把潮州文艺故事讲给世界。</p> <p class="ql-block">编者与82岁高龄的资资女作家-佃巧娇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谢谢八雅文化:陈娜摄影师提供部门场面摄影。</p> <p class="ql-block">  编者:人民艺术家、人民书画家-林琼:广东潮州人,原广东教育学院中文大专。</p><p class="ql-block"> 现是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员、『中国书画院』院聘书画家,还担任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时代强国栏目组、导演组特聘艺术鉴赏首席专家,以及中央教育电视台 CETV《名家讲堂》栏目特聘艺术顾问。同时,他集中国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中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华新文学联盟暨《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人民摄影报社』签约摄影师等众多头衔于一身,还是多个地方文化艺术协会的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