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山高云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17日上午,我们走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其始建于1933年,原名“石井部队”,是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秘密建立的细菌战研究基地。其核心区占地6.1平方公里,现存本部大楼、细菌实验室、冻伤实验室等23处旧址,构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制罪证遗址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门卫兵所旧址,建于1936年,为单层平顶砖混结构建筑,东侧平面为八边形,西侧平面为矩形,长9.5米、宽8.6米、高7.3米,位于731部队本部核心区,南部与本主楼正门相对,是出入核心区检查验行的重要关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处卫兵所是专供日本人出入本部大楼和细菌试验、生产基地的主要通道,也是目前尚存的唯一一处卫兵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三一部队细菌试验、生产基地座落于七三一部队的营区内,单独设有保卫设施,周围建有长5公里、高2.5米、宽1米的土墙,墙上设有高压电网,墙外挖有护城壕,沿土墙内设有5处卫兵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三一部队部分旧址分布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院内有旧址单体修缮前后的对比图十余张,选了几张,可看出修缮后基本保持了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部旧址,始建于1936年,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其为砖木结构建筑,本部主楼和器材库、兵器库由中心走廊连接组成,整体呈"工"字形。主楼为二层,长170.8米、宽13.8米,器材库与兵器库为一层,总长124.6米、宽14米。其是七三一部队研究、实验、制造细菌武器,策划、指挥发动细菌战的大本营,是日本侵略扩张、发动细菌战的重要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七三一部队遗址不需要预约,来的人很多,有不少是年轻人。是啊,对这段残酷的历史,中国人民应当世世代代记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部调查课内设调查班、兵要地志班、写真班、印刷班、翻译班、图书馆,其职责是调查与细菌战相关的各种情报,特别是搜集苏联情报;对细菌研究、人体实验、人体解剖、冷冻实验、毒气实验、野外实验、实施细菌战等进行拍照和摄像;并对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相关科学著述和文章进行翻译;对七三一部队的资料、教材、文件进行印刷;相关资料存入图书馆保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电影《七三一》拍摄道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调查课写真班负责七三一部队所有图片、影像资料的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真班有一名佐级技师和8名班员,由既懂卫生知识又会摄影的人员组成。因工作需要可凭特殊证件进出四方楼,为特设监狱7栋、8栋在押者拍照编号;为人体实验、人体解剖实验、冷冻实验和毒气实验拍照;负责在野外实验场、细菌战场拍摄照片和摄像,制作影像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华日军炮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研制的细菌弹碎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使用的医疗器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助式消火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军的生活用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华日军的服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调查课兵要地志班主要任务是对细菌实验和实施细菌战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民族、社会风俗、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山脉、气象、地形、地貌、公路交通、铁路、航空、水路航运、有无药草、有无诊疗所、地方病等进行调查,并编辑整理印刷成册,绘制成精确地图,作为细菌部队实施细菌战时的参考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务部是七三一部队的中枢部门,下设副官室、调查课、人事课、庶务课、企画课、经理课、管理课、军需课,主要任务是拟定细菌战计划,负责人体实验的资料搜集与管理,起草及传达命令,掌管财务、警备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办公室墙上挂着“圣战完遂”字匾,充分证明了日本侵略者要吞并中国、霸占东南亚的狼子野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三一部队奖励官兵的勋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三一部队司令官石井四郎办公室复原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楼设有书籍与纪念品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揭露七三一部队罪证的书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勿忘国耻纪念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在主楼走廊增设了“殉难者名单墙”,刻有2805名确认身份的受害者姓名,未确认身份的还不计其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七三一部队里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灭绝人性的迫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本部大楼,院内是七三一部队的各处监狱及细菌、毒气实验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是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和关押“马路大”(日语“圆木”,这里指人体。)的场所。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亦称“”四方楼”和“口字楼”,由细菌实验室和两栋特设监狱所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南北走向的中心走廊将该建筑内部分成东西两院,两院各设一座二层砖混结构的“特设监狱”,被“特别移送”的人员监押至此,成为细菌“实验材料”。石井四郎称“这是采用德国式的秘密建筑法”设计建造的,是七三一部队“秘密中的秘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心走廊是南北贯穿本部大楼、监狱、细菌实验室和病毒实验室的主要通道,长度约260余米,宽度2.57米,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为本部大楼至细菌实验室,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中段与细菌实验室重合部分为平顶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将细菌实验室隔离成东西两部分;北段为细菌实验室至病毒实验室,地上地下各一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3栋位于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南侧,分为主体建筑和中心建筑两部分。与北侧的第5栋平行对应,两端与第4栋和第6栋南部连接,东西长151.29米,南北跨度15.3米,其平面布局:中间设走廊,两侧为房间,另南北两侧置地沟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5栋位于细菌实验室北侧,基础部分保存程度相对较好,建筑格局与第3栋大体一致。主体部分为东西走向,与第3栋平行对应,两端南部与第4栋和第6栋连接,东西长151.31米,南北跨度15.3米。有中心建筑,但形制与规模有别于第3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设监狱是关押经“特别移送”作为“实验材料”的人的秘密场所。第8栋关押女性,置于东院正中,规格尺寸相对复杂,其内部结构、牢房数量及配置与第7栋基本一致,但保存状况较差,一是砖混基础及墙体大部分被破坏所剩无几,二是部分南北走向条形基础荡然无存。东西走向的条形基础有四条,通道为水泥地面,两侧为排水沟。其东北角有4个特殊设备间,墙体具备防水防潮功能,外侧设有分流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过“特殊输送”强掳的至少5000人,进行冻伤、毒气、细菌感染等实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细菌战研发‌生产鼠疫、炭疽等病菌,并在中国多地及太平洋战场使用,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三一部队专用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动力班锅炉房,是侵华日军第七三部队旧址的一部,位于四方楼东侧,建于1936年,是为七三一部队供电、供热的设施,七三一部队败退前被炸毁。当时锅炉房的钢架和吊式锅炉尚残存,现仅剩一堵长38米、厚1.1米的残壁连着三个烟囱,中间一个烟囱仅剩半截,占地约157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片残留的地下建筑通风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地下瓦斯储藏室,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的一部,建于1940年,是与瓦斯发生室同时建立的专门储存瓦斯的地方。瓦斯室为圆筒形钢混结构,圆弧状顶盖,主体建于地下,深10余米,地上高3.5米,直径14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毒气实验室旧址,始建于1938年,属近现代重要史迹,为长方形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长14.7米,宽12.6米,高6.8米。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其破坏,后经修复,将内置楼梯改为外设楼梯。毒气实验室是研究和生产毒气的场所,是七三一部队制造生化武器的重要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斯发生室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处处的旧址,都是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发动细菌战的重要见证。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造型冷酷的七三一罪证陈列馆,需要预约参观,我们没有预约上。据说,这个陈列馆拥有七大类近十万件馆藏罪证文物及史料,以及各种实验场景,构成了相互印证、真实完整的立体罪证链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真实发生的反人类暴行,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记忆。侵略者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华民族只有变得更加强大,勿忘国耻,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