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的记忆! (之一)——孟京生

荷塘观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9月以代表抗战老兵后代的身份回国,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纪念活动!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特别是和我一起长大同是抗战老兵后代的发小们!</b></p> <p class="ql-block"><b>一早醒来,快7点了。离我窗户30多米外杨树上的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按咱们中国人的习惯和传统,喜鹊当头叫必有好事。连忙起身找那几只喜鹊。没看到鸟,只找到喜鹊窝。</b></p><p class="ql-block"><b> 然后出门晨练,沿河边走走。昨夜下了挺大的雨,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加上我今天要去“九三”阅兵典组委会报到。有好事,心情格外好。</b></p><p class="ql-block"><b> 不瞒你说,我这几天一直在做准备。把两套西装送去洗衣店熨烫,买了长袖短袖新衬衫。新皮鞋擦的雪亮,所有的裤子都加以熨烫整齐。各种细节想了又想,从药品到写字的笔纸,从保护嗓子的含片到名片签字簿,光往衣服上别各种徽章就在我哥嫂的帮助下花了两个多小时。别像章必须穿在身上别。不然看起来挺平整,戴上去一定歪。</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回家吃早饭后 装好箱子,再三检查无遗漏后,锁门出发。</b></p><p class="ql-block"><b>九点钟打了个车直奔报到出处的入住宾馆--西直门饭店。</b></p><p class="ql-block"><b> 海外华人南太平洋地区的代表在这家酒店集合报到。</b></p><p class="ql-block"><b> 这次国家“九三”阅兵典礼邀请了海外华人华侨有1700多人,来自140多个国家。南太平洋地区岛国都包括在内。不管你的地理知识多好,也有你叫不上名儿的国家。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帕劳,法属所罗门群岛,西萨摩亚,瑙鲁等不知道名字的小国。这些国家去中国最快也都一个多星期。遇到热带风暴那就没准儿了。十天半个月也是它。</b></p><p class="ql-block"><b> 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地区约有150多人。</b></p><p class="ql-block"><b>澳大利亚悉尼是人数最多的。有31人 。悉尼华人最多,约占整个澳洲华人近一半。</b></p> <p class="ql-block"><b>到了西直门宾馆。大厅里迎面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大幅标语。标语前是国侨办及中旅办事人员的报到处。</b></p> <p class="ql-block"><b>拿本人护照办理嘉宾证,领取有关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b></p> <p class="ql-block"><b>参加活动的各种注意事项</b></p> <p class="ql-block"><b>领取嘉宾证后去柜台办理入住手续。酒店还在对外营业。还有不少住客。不是单包的酒店。</b></p><p class="ql-block"><b>我的房卡是415A。双人床大房。</b></p><p class="ql-block"><b>条件还挺好的,说不上是什么豪华大间,但也说得过去。</b></p><p class="ql-block"><b> 11:30开饭,凭卡进入。此时来报到的人还不多。若大的餐厅寥寥十几个人用餐。饭菜的质量挺好的。厨师的手艺挺棒的,味道可以。</b></p> <p class="ql-block"><b>入住</b></p> <p class="ql-block"><b>在房间打电话与朋友交谈。得知著名老同志子女后代在贵宾楼。本想去拜访几位,听说那边安保很严,又远,放弃。不给人家添麻烦,也不给自己找麻烦。</b></p> <p class="ql-block"><b>下午回房稍息后穿上正装到大厅与国侨办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b></p> <p class="ql-block"><b>从国侨办人士哪那里得知,不是所有回国参加观礼的海外华人都有颁发80周年纪念章。听说只有抗战老战士后代可以获发一枚。我想自己可能够资格。</b></p> <p class="ql-block"><b>又和中旅的服务人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我身上佩戴的之前相关的各种纪念章!有点抗战老兵的意思(^^)</b></p> <p class="ql-block"><b>下楼去餐厅遇到一位102岁的老八路。坐轮椅,由两位大校军官陪同,还有献花仪式。我拍了视频,可是没拍好。不善此道,只能截图了。</b></p> <p class="ql-block"><b>9月2日下午1500海外华人华侨在国家会议中心听专题报告会。</b></p> <p class="ql-block"><b>为祖国自豪!为前辈自豪!也为我们自豪!</b></p> <p class="ql-block"><b>下午两点乘车出发到亚运村那边的国际会议中心听报告。全场来自140多个国家的1700多人到齐。人多到处拥挤。连上男厕所都排大队。奇观也!</b></p> <p class="ql-block"><b>主会场乘电梯上四楼,一千多人浩浩荡荡鱼贯入内。我在中场找了空座坐下,前面有不少空座被占了,一问就有人。开会以后还有不少空座位,咱中国人开会爱占座。</b></p> <p class="ql-block"><b>大家坐定,会议开始。军科一个教授,大校军衔讲抗日战争。先是讲抗战精神,应该是中国顶尖水平,但我没觉得讲得有多好,因其风格是给学员讲课 ,可面对的听众是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来宾。我倒是认真听了,因为我前不久也在纪念会上讲了同样的题目。比如我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是从什么是中国,历史上中国没有国家的概念,只认朝廷。人民没有国家的概念,没有国旗国歌,国庆。抗日战争唤起民众的国家意识,中华全民族起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正义战争等等。讲民族气节是拿法国做例子对比,更生动。不过这位古教授大校讲课很标准。</b></p> <p class="ql-block"><b>两个迪拜的华人与我合影。</b></p> <p class="ql-block"><b>因为是报告会,椅子都是现摆上的,所以随便坐。我一左一右分别来自法国和英国。</b></p><p class="ql-block"><b> 这次阅兵观礼海外华人有1770几个人。分别住宿在四个不同的宾馆。欧非国家的人住西苑宾馆,胸牌的挂带是绿色的。美加来的住二十一世纪宾馆。胸牌挂帶是红色的。这两家酒店是五星级的。但也好几十年旧了。我们住西直门宾馆的挂带是蓝色的 。只要是澳新及南太平洋国家的。</b></p><p class="ql-block"><b> 住中国职工之家的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包括中东国家。他们的挂带是黄色的。西直门宾馆和中国职工之家是四星级酒店。但较新。</b></p><p class="ql-block"><b> 据了解法国来了40多人,德国约五十人。意大利也是这个数。其他非洲国际比较人少。我旁边的英国华人说自己是来自北爱尔兰的。就他一个。法国那哥们儿说不在巴黎,在中部。让我有空儿去找他。挺热情的。互留了微信。最近一下子填了几十个微信,有点儿爆了。记不住谁是谁了。</b></p> <p class="ql-block"><b>和法国华人合影。</b></p> <p class="ql-block"><b>和北爱尔兰来的英国华人。</b></p> <p class="ql-block"><b>第二个题目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讲的长而散。老是拿个人说事儿。底下听众有点累,交头接耳的人多了,起身上厕所的人多了。我到没动,迷瞪了一会儿。我听课主要听思路和结构观点。</b></p><p class="ql-block"><b> 快一小时了,古教授讲完了,敬军礼走了。换下一个外交部退下来的卢旺达大使,在一个什么研究院当院长。讲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可能。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约四十分钟。水平还可以。</b></p><p class="ql-block"><b> 我移位到美国华人那儿打听纽约前和统会会长马粤。他本人也是外交部子弟。</b></p><p class="ql-block"><b> 没找着。散会大拨涌出想找人难上加难。放弃 。排队上厕所去了。来时乱哄哄拥挤不堪,散去时同样如此 。服务人员高举各车的牌号,招呼自己的人上车走人。</b></p> <p class="ql-block"><b>散会了继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和记录各种事情,还有联系各位亲朋好友!但必须早点休息!明天凌晨3点就得爬起来准备进入那庄严仪式的行列中!</b></p> <p class="ql-block"><b>现在天气虽然不是骄阳似火,但是闷热潮湿。大家关心的是每天天气怎么样穿什么衣服。我是打定主意着正装。这么严肃宏大的场面哪能怕热穿个短袖呀?虽然我们要从景山东街走到天安门西侧临时观礼台。大概要走40多分钟。观礼后原路返回。穿正装皮鞋肯定有点儿难受。 心里高兴这点儿事儿不算什么。</b></p><p class="ql-block"><b>说话之间,大巴回到酒店 。侨办人员要大家拿好自己东西。车停后,贴封条直到明早出发前启封。去参加观礼只能带一部手机和一包纸巾。别的都不让帶。组委会给每人准备了帽子,水,小食品什么的。没什么,按规定来。</b></p><p class="ql-block"><b>这两天随然有点累!但却盼望着明天早点到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