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唯诚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50,又名巴黎圣母院大教堂38,位于法兰西共和国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与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3日91,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艺术的作品之一。彩色玻璃艺术是中世纪建筑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体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法国巴黎的象征,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平面东西向长十字布局,是拉丁十字式的哥特主教堂形制,其主立面朝向西北偏西,后殿朝向东南偏东。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总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内部有五个纵舱,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翼舱。建筑的西立面是两座对称的钟塔,东端是圣坛,中部上方矗立着高达96米的标志性尖塔。</p><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内部建筑分为三层,由大型彩色玻璃窗照亮。</p> <p class="ql-block">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p><p class="ql-block">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创作有巴黎圣母院同名长篇小说,对圣母院写有诗意的描绘,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巴黎圣母院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后来又有了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p> <p class="ql-block">陈品昌(Saint Paul Chen,1838-1861)‌。贵州兴仁县人,被法国传教士收养后成为修士,因教案被清政府处决,后被基督教世界追认为圣人。其画像与中文“圣母”字样现存于巴黎圣母院圣婴小堂。‌‌‌‌</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5日,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起火,大火导致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8日,维修后的圣母院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畔散步的法国女郎与和平鸽。</p> <p class="ql-block">持枪巡逻的警察</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