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以前,牛是山区农村每个家庭的不可缺少的劳动力。一个壮年的牛至少可以顶上十多个壮年的青年。特别是犁地,没有牛,地只有荒废。地都荒废了,更不要说一年口粮的问题。可见牛,那时在农村有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山区的农村,牛更是不可缺少家畜。</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以前,山区养牛,不是为了能卖多少钱补贴家用,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犁地。卖也要等牛进入了老龄化,主人才会考虑卖掉家所养的老牛。卖了老牛,再买一头小牛。小牛养大,再教牛犁地。小牛老了,又再卖掉老牛。</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山特别大,也特别陡。儿时,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人,一个村都很少有人走出大山,也很少有人知道外面的乡村的情况。偶尔只听父辈们讲讲山外的乡村。父辈们讲:山外都是平原,人口众多,土地面积都不宽,一家五六口人,地只有五六分之多。加上地平,平原上养的都是水牛。水牛体型大,又需要水,在山区不适合饲养。而黄牛,体型相对偏小,所以我们养的都是黄牛。</p> <p class="ql-block"> 五六分地,五六口人,不用牛犁人挖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山区,这也只能说在我长大的山区,就是每户人家的自留地也不止五六分地。</p> <p class="ql-block"> 山区养黄牛是一个时代的特色。自留地也是一个时代的特色。还没有包产到户之前,农村就有了自家的自留地。自留地是由政府免费分给,都位于住家的房前屋后便于耕作的地方。主要是各家各户用来种种蔬菜,供平时一个家庭生活食用。</p> <p class="ql-block"> 山区地虽陡,但面自留地积相对较宽。相对,这里只是相对。面积应该在半亩至一亩之间。由于面积受限,自留地很少牛犁。都是一片地分成若干个小块,不同小块分种不同季节的蔬菜。所以自留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用锄头一锄一锄的挖。挖一小块用一上午。家乡人说的一上午,多数指吃过早饭以后至吃中午饭以前。</p> <p class="ql-block"> 自留地是在未包产到户以前,免费分给农民栽种而使用的土地,面积很小。在那个年代,很少有农户养牛。有养,但一个村就那么几头。养也是为公而养,到了农忙季节,就赶着牛为集体犁集体的土地。一个牛犁地也算一个人的工分。</p> <p class="ql-block"> 一个村养牛数量增加,一家至少一头是在包产到户开始以后。包产到户,就是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自己耕种。土地分到户后自己种植,想种什么就做什么,然后按照产量与土地面积计算,农户再按照比例上交公粮,以及上交农业税。产量是由分地时按照土地肥沃程度估计而产生。</p> <p class="ql-block"> 包产到户过后,每户人家的土地面积都增加了很多很多。特别是在山区,土地虽然都是坡地,但面积多的可达到十余亩左右。产量低的面积更宽。在包产到户过后,还有荒山荒坡的划分。分了以后荒山荒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每户人家改成了可种植的种植用地。有的地说是荒山荒坡,其实只是海拔相对较高,产量相对较低的土地。这些地不计入产量,为了增加口粮或是种植其它更多的农产品,很多高海拔土地都翻耕出来种植适合生长的农作物。比如黄豆,荞麦,油麦等等。我们村种这三种农产品的较多。大概在九零年左右,这些高海拔的土地又改成了种树。直到今日。</p> <p class="ql-block"> 十多亩土地,地宽了,人工挖地已经不再现实,挖出来也赶不上种植的季节。随着包产到户过后,土地面积的增加,村里养牛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一家至少一头,一家也有养两头的。养牛只是为了犁地,不是为了赚钱。养一头的大多是公牛;养两头的大多是母牛,一头母牛生一个牛犊。大牛犁地,小牛长大然后再卖掉一头。如大的卖掉,就教小牛犁地。如暂时家里的牛小还没犁地,那就偷亲戚家或是邻居家的牛犁犁地。犁了以后再以人工的方式向邻居或是亲戚还一个人工。</p> <p class="ql-block"> 包产到户后,二十一世纪以前牛都是山区农村最主要的劳动力。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一个家庭的劳动负担,还可以为一个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壮年的牛是得力的劳动力,老年的牛又可以买卖。牛犊也是一样,长到差不多不养也可以买卖。</p> <p class="ql-block"> 犁地的牛需要的是力气,买卖的牛犊需的长相。总之,牛需要健硕。健硕的牛需要用心的养。只有养到位,牛才会健硕有力,犁地才会有使不完的力气,犁地效率也会高出很多。</p> <p class="ql-block"> 牛的健硕,养是关键。秋冬两季是犁地较少的季节。养主要靠喂包谷杆,麦杆,黄豆杆等农作物的植物秸秆。春夏之季正是饲草发芽生长茂盛的季节。在这两季养牛主要依靠自然生长的饲草。</p> <p class="ql-block"> 牛,你把它养得好,它就长得好。春季一过,夏天开始炎热,蚊虫也不断地增加。牛放在外面,除了炎热的天气以外,还要被更多的蚊虫叮咬。这个季节除了牵出家以外,更多时间是关在家里。牛关在家里,人就出去割草背回家养牛。草不止在白天喂,为了牛的健硕,晚上还要上上夜草。所以到了一夏天,天气炎热,秸秆没有的环境下,割牛草养牛也是一件大事。养上“骗”了牛,牛犁地时就要“骗”你。人叫“出工不出力,那牛就叫出牛不出力”。养差了,牛想出力也出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 夏天养牛是农村的生活,割牛草也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在做完其它农活的时候,有空就要去割牛草。割牛草是父母要做的农活,他们一割就尽力背的一大背或是几大背,背了一背又一背,直到牛圈前的草堆成小小的草山。喂完了又去割。父母割大辈,我们割小辈。不管多少,割牛草也是我们儿时生活组成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人小力不大,放牛割牛草是儿时的生活,能放牛就放牛,能割草就割草。放牛的时候同时割草,放完牛牵着牛,背着牛草天黑之前赶着牛回家。关好牛,再把背回的草给牛牛上上几把夜草。</p> <p class="ql-block"> 牛牛是儿时的生活,懂事的牛牛也是生活的快乐。背着牛草,牛走前我走后;或是我走前来牛走后。我走牛走,或是牛走我走。一前一后,互随其后。</p> <p class="ql-block"> 割牛草放牛,放牛割牛草,或只是割牛草,三者都是那个年代的生活,也是那个年代的快乐。每到夏天,割牛草是每天不可不做的农活。每到夏天,父母总是起得最早。为不耽误其他农活,母亲早早起来做饭,父亲就早早起来割牛草。当我们起床之时,牛草在牛圈前面已堆成了小山。割牛草,我们也割,但与父母相比,只算是一种帮衬,尽量为父母减轻一点农活的负担。</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割牛草是一家人的生活,养牛是一家人的生活,而牛也是一家人生活中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作物种植已不再是家乡的主业,整片山种植包谷的时代已成过去。没有地犁,牛也退出了生活的视野。一个村养牛的已经很少很少,有也就是两三头。如今,全村全县已由原来的农作物种植转变成了中药材种植。整个北川县也成了远近皆知的中药材之乡。各种中药材皆都有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