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天宁永祚禅寺

海边的风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家乡浙江海盐武原镇上,有一座古老的佛寺,天宁永祚禅寺,我们习惯叫“天宁寺”。20世纪80年代,我曾在海盐沈荡海盐二中及县郊城西中学教书时,有大半年时间在天宁寺内的当时属海盐丝厂的职工家属宿舍里住过。如今占地约90多亩的天宁寺早已成了海盐县的佛教圣地和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觉海桥</p> <p class="ql-block">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海盐天宁寺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原名禅悦院。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明天启年间《海盐县图经》。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寺额,由此得名。‌‌元代梵琦禅师主持修建镇海塔,塔七面八层。提议创建大变阁(后称千佛阁),寺院格局基本形成。天宁寺也曾是明末黄檗宗重要传播地,密云圆悟、费隐通容等禅师均在此讲经说法。天宁寺历经元、明、清多代扩建与战乱损毁。</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自南而北以中轴线对称,从乌丘塘起,先是石制牌楼,过牌坊。进入山门就是大雄宝殿,殿后是更为高大的千佛阁,穿过千佛阁就是高耸入云的镇海塔。天宁寺规模宏伟,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镇海塔和钟楼、禅堂、方丈、僧寮等,共占地九十余亩。原建筑现存千佛阁和镇海塔塔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殿高 23.6 米,面阔 30 米,进深 21 米,建筑面积 1296 平方米。门前的石狮和石雕栩栩如生,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寺庙的历史。地面铺着灰色的石砖,每一步都踏出古朴的节奏。远处的蓝天与绿树相映成趣,让整个寺庙显得宁静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台阶前的石狮子昂首挺胸,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净土。周围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阶上,斑驳的光影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寺庙的前庭,一座精美的铜灯矗立着,灯身雕刻细腻,仿佛每一笔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顶部悬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匾,牌匾上的汉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辉煌历史。两侧的柱子上刻着对联,字里行间透露出禅意与智慧。阳光洒在地面上,映照出深色木质大门上的雕花,那细腻的纹路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那条腾空而起的龙仿佛随时会振翅高飞,而手持武器的人物雕像则为这些建筑增添了几分威严。</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内有一棵百年银杏。秋天银杏衬着寺中的大殿楼阁,不同角度皆能成景,若选择晴天打卡,光线通透会使得景色更加迷人。</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里春天花开的季节也非常地美。</p> <p class="ql-block">千佛阁‌: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年),现存主体为明代建筑,重檐歇山顶,木石雕刻精细,为浙江省单层面积最大的木构古建筑之一。‌‌陈从周教授称誉它为“浙江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石桥与石栏杆相映成趣,周围的树木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在为这片净土增添几分古朴的气息。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寺庙的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庭院的一角,一块石碑静静伫立,上面刻着“上海名山”四个大字,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片土地的独特地位。背景中黄色的墙壁与精美的镂空圆形装饰相映成趣,周围青石栏杆环绕,阳光洒在石碑上,仿佛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径前行,几尊石雕静静伫立在绿树成荫的小径旁,它们的形状各异,有的像马,有的像狮子,雕刻精细,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寺庙的另一侧,一座巨大的黑色佛像矗立在绿树环绕的环境中,佛像面容慈祥,手持经书,仿佛在为每一位前来参拜的人传递着智慧与宁静。不远处,一座多层的古塔高耸入云,塔身雕刻精细,周围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塔前,一位游客坐在石凳上休息,仿佛在感受这片净土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角落,一棵大树静静伫立在黄色的建筑前,建筑的屋顶有传统的飞檐设计,周围绿意盎然,地面上散落着几片落叶,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远处,一座高大的塔楼在树木与灌木丛中显得格外醒目,塔楼的设计具有传统的中国风格,周围行人缓缓走过,仿佛在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沉淀。</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一座高耸的多层塔楼映入眼帘,这便是镇海塔。镇海塔建于元代,七面八层,高二十四丈,极为宏丽,其高度、建筑造型均为周边地区之首,为江南各界所赞颂。塔身结构复杂,每一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和飞檐。塔顶尖锐,直指蓝天,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寺庙的庄严与神圣。周围树木环绕,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片净土增添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镇海塔于康熙八年因不慎失火,塔身俱毁,仅存塔心,寺僧觉海于康熙十六年重修,历经八年才得以修复。抗战期间却难逃厄运,曾两次遭受炮击塔身严重创伤,其中五、六层尤为严重,致使整座塔向西南倾斜。1956年8月1日因强台风袭击,塔刹吹塌,后为确保周围居民安全,不得不在1960年拆除上面三层。1966年改建为自来水塔。2004-2006年修复后恢复七层砖木结构,塔基出土金涂塔、青铜器等文物,展现了元代建筑技艺与佛教文化特色。‌‌2006年镇海塔完成修复,2011年千佛阁与塔基合并列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寺院部分区域开放参观,重现唐宋至明清佛教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塔顶结构复杂,有多个层次的飞檐和装饰,塔尖呈尖塔状,背景是晴朗的蓝天。塔身细节精致,显示出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不远处,一个圆形的石雕上雕刻着一条盘旋的龙,龙的姿态生动,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石雕下方的石栏杆上雕刻着花纹,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塔楼在蓝天背景下显得格外壮观,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寺庙的辉煌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典雅,屋顶覆盖着灰色瓦片,塔楼上有精美的雕刻和栏杆,正面悬挂着“镇海塔”的牌匾。周围环境宁静,树木葱郁,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历史沉淀。远处,粉红色的樱花盛开,枝条轻盈地垂下,与古建筑的飞檐相映成趣,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一角,一面黄色的墙静静伫立,墙顶有传统的中式瓦片装饰,背景是蓝天与几棵树,墙的右侧有树枝伸出画面,仿佛在为这片净土增添几分生机。不远处,一座传统的中式亭子静静伫立,亭子上有红色的灯笼,周围绿植与树木环绕,一位穿着深色衣服的人站在亭子前,亭子旁边有几桶物品,仿佛在为这片净土增添几分生活气息。再往前走,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映入眼帘,建筑上有“大雄宝殿”的字样,建筑前有石阶与树木,屋顶有复杂的瓦片装饰,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寺庙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座传统的华严殿建筑静静伫立,门前悬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书写着汉字,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辉煌历史。建筑的窗户与门框上雕刻着复杂的图案,显得古朴典雅。门前的几盆绿植为这片净土增添了几分生机,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宁静与祥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