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爱国”

枫林

<p class="ql-block"> 百年“爱国”欲何往</p><p class="ql-block"> 爱国,是公民对国家的热爱;爱国,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爱国,也是一种情怀、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范畴。本文所说的“爱国”是个名词——梅洲爱国学校,她创立于1925年。近日,据官方消息,梅洲华侨学校将于2024年秋季停止招生,关门大吉,梅洲乡的适龄儿童暂寄读于水南片的塘陇学校。又闻,2025年秋“梅洲华侨学校”被澄海区教育局注销,真是多事之秋,百年庠序,呜呼哀哉。</p><p class="ql-block"> 梅洲华侨学校之前叫梅洲小学,1991年由旅泰“梅洲乡联谊社”牵头捐资回乡,当年的乡政即成立筹资建校领导小组,由离休老干部林派杰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对内负责管理建校资金、对外协调各种关系,共筹得资金52万多元,在“沙米埔”校址新建成三层教学楼、办公楼各一栋,标准教室24间,并配套运动场,1992年秋新校建成交付使用,并经澄海县教育局批准更名的。</p><p class="ql-block"> 而梅洲小学的前身为“梅洲爱国学校”,是创办于1925年的新式学堂,由乡贤林秀东、林兴泰(有通)二位老先生,他俩响应南砂乡爱国民主人士林仔肩先生的倡仪,要在澄海林姓中创办若干所校名中含有“国”字的学校,如:报国、爱国、建国、华国……梅洲爱国学校是儒商合作的成功典范,初时学生就读于林氏宗祠,首任校长林翼辉,历经若干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 1938年,中共梅洲党支部秘密成立,1940年党组织先后选派高梧清、林青婉、黄城存、邱峰等多名地下党员到爱国学校任教,秘密组织进步老师、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党的知识,传播革命的火种,先后有多人走上革命道路。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满足村民求学渴望,有识之士,梅林十九世裔孙林有通先生,又于1947年全资重建林氏宗祠,配套爱国学校校舍,至此,梅洲乡的适龄儿童基本有书可读!还有邻村的董坑寄读生。</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学校由乡政府接管,全体乡民适龄均可入学。1952年9月,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全国扫盲工作座谈会,11月中央成立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指导全国扫盲工作。1955年七届六中全会发布《扫除文肓的决定》,提出每人识字1500至2000个。1958年第三次扫肓运动达到高潮,并提出“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的弹性教学制度,并掀起“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的识字热潮。十年扫盲,中国的文肓、半文盲比例大幅下降,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 梅洲是水南片的大乡、中心,在此期间,乡政府紧跟形势,创造条件扩学,老酒厂办夜校班(扫盲),村外“沙米埔”新建灰木瓦结构校舍教窒四间(室内为红塗埕),弥补了教室不足问题,“耕读”民办教师应运而生,解决了公办教师不足问题,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上世纪七十年代又分批在“沙米埔”再建教室四间(带走廊窒内贝灰埕),至此,梅洲一校二校区格局形成,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还有仙门村的寄读生,并逐步增加师资力量,七八十年代小学至初中在校学生最高达480多人。</p><p class="ql-block"> 梅洲乡兴学育才蔚然成风,昔有私塾教书育人,后有爱国培育英才。梅洲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了一批批爱国爱乡的莘莘学子,形成了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好校风。</p><p class="ql-block"> 从爱国学校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代表有:林绍贤、林树庐、林亿敏(吉洽)、林楠松、林派卫、林派衡、林派冲、林博勇、林绍欣、林树奇、林祯邑、林锡耀、林绍梧、林派珩、林绍潜……</p><p class="ql-block"> 从梅洲小学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代表有:林挺、林栩、林庆添、林绍汾、程哲深、江远仕、朱少毅、林祯光、林壮安、林杼、林祯杰、林祯平、林妙瑟、林亿东、林杉、林东升、林映锋、林坚、林光……</p><p class="ql-block"> 从梅洲华侨学校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代表有:林茂欢、林派满、林崇、林龙烯、林锦豪、林少栩、林绍联、林漳、林旭义、林叶涛、林彩娜、林穗、林珊娜、林瑶……</p><p class="ql-block">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知识的摇篮,育才的圣地,应该说小学阶段是人生学涯的基础,一个人一生基础知识的底子、行为习惯的底子、传统文化的底子、做人的底子,可以说是在这里养成的。教育是需要投入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乡政投入不足、学校疏于管理、导致生源流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已至此,回天乏术。痛定思痛,百年“爱国”欲何往?乡政也该反思一下吧,让华侨学校不致沦为商业场所,有朝一日,破茧成蝶。</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4.8.29</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5.8.31</p> <p class="ql-block">梅洲华侨学校大门</p> <p class="ql-block">林派杰老同志题写校名</p> <p class="ql-block">1938年起领导梅洲地下革命活动(地下军、地下民兵、“守菁队”三支队伍)的老同志,为梅洲华侨学校题词:</p><p class="ql-block">吴南生:赤子怀故里,梅洲育新人。</p><p class="ql-block">许杰:育才兴国。</p><p class="ql-block">吴健民: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p><p class="ql-block">庄明瑞:人人应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p><p class="ql-block">李习楷: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四有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p><p class="ql-block">高修一: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陈谦:认真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准备好对祖国、对社会作出最大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林派杰:悠悠赤子心,兴学育新人。他日成栋梁,饮誉满神州。</p> <p class="ql-block">2024年秋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建校芳名录</p> <p class="ql-block">林焕坤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林派炎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江国平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林派成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江声岳、江声堃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林友桐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林树保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江德年、林汉城先生赠建</p> <p class="ql-block">2025年秋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操场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标准的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多好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吴周穆主任墨宝</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梅洲林氏宗祠(1947年林有通老先生全资原址重建),1925年梅洲爱国学校校址,至1988年归还林氏宗亲会。</p> <p class="ql-block">1947年重建林氏宗祠,配套建设的教室及老师办公室,现为林氏宗亲理事会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本人一二年级就读的教室屋顶(祠堂火巷),一年班主任程月明老师。二年班主任江壮溪老师,四年和初中二年就读于“沙米埔”校区(1991年拆除重建),四年班主任林经树老师,初二班主任林镇成老师,就读梅洲小学共七年至1975年初中毕业,任教的老师有:张佩娇、林锡源、林秋芸、林启典、林国煌、林派徹、林舜汉、蚁绵楷、林绍壮、朱国受、林坤勇、陈岳来、林齐本、江春德……距今已50周年了。</p> <p class="ql-block">初中一年就读的教室(祠堂火巷),初一班主任杜联森老师。</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就读的教室(祠堂埕),三年班主任林祯炎老师。</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就读的教室(祠堂埕),五年班主任林俊宏老师。</p> <p class="ql-block">远眺梅洲华侨学校校园</p> <p class="ql-block">附注:</p><p class="ql-block"> 从宗亲林戟先生提供的“振南报”资料看,爱国学校创立的时间至少是1915年6月10日之前。并致谢忱!</p><p class="ql-block"> 2025.9.3</p>

梅洲

爱国

学校

林氏

教室

老师

华侨

班主任

先生

赠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