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步入中华艺术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大展”的宣传展板,大号红色字体写着“万象本色”,下方还有“中国白·德化瓷”的字样,配有一幅白色瓷器的图案,以及英文“Pure by The Art of Blanc de Chine”。展板背景为浅色,右侧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让人不禁驻足细读。</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游客们正有序地排队等待进入展览区,背景墙上贴着红色的海报,展示着德化瓷的精美作品,整个环境整洁有序,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步入展区,一件名为“东方之珠”的白色陶瓷雕塑静静地陈列在玻璃展柜中,设计精美,仿佛在诉说着德化瓷的千年历史。周围的参观者低声交流,眼神中满是惊叹。</p> <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主要品种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展示,包括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葱根白、鹅绒白、建白瓷、高白瓷、羊脂玉瓷和冰种玉瓷等。每一种瓷的特色和色泽都有详细描述,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座瓷器的王国。</p> <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源于宋代,明代为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白”的黄金时代,清朝晚期趋于衰落。德化白瓷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p> <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可划分为粗陶、釉陶、艺术陶和紫砂陶等多种类型。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可以将其分类为雕塑用白瓷和日用白瓷两类。</p> <p class="ql-block">玉玲珑梅瓶展示在博物馆的展柜中,瓶身雕刻精细,花纹复杂,底座为木质,旁边有标签说明其为陈明华的作品,制作于2017年,尺寸为70×200×520 mm。</p> <p class="ql-block">一件名为“兽耳筒瓶”的瓷器由庄晓阳制作,材质为德化白瓷,尺寸为150×130×355 mm,放置在一个透明玻璃柜中,背景模糊,突显了瓷器的细节与质感。</p> <p class="ql-block">德化瓷塑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其制作过程中捏、塑、刻、搓、削、刮接、擦、划等传统瓷塑技法得到了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众多游客聚集在玻璃展柜前,纷纷用手机拍照或录像,展示着精美的文物。展柜内有一尊白色瓷塑,人物姿态优雅,背景灯光柔和,吸引了众多目光。</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柜内,一尊白色瓷塑人物立于木制底座上,人物姿态端庄,头戴发饰,身穿长裙,背景简洁。游客们在展柜外用手机记录下这精美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一尊白色雕塑置于玻璃展柜中,雕塑细节丰富,手持长矛,背景中游客们在参观,有人拍照,有人驻足观看,展柜前有提示牌显示“巾帼英雄——穆桂英”,尺寸为310×250×560 mm,旁边有二维码。</p> <p class="ql-block">一件名为《天女散花》的雕塑作品由许瑞峰创作。雕塑描绘了一位女性舞者,姿态轻盈,双臂高举,仿佛在空中抛洒花瓣。她的衣裙随风飘动,展现出一种飘逸和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展览柜中,展示了一件名为“瑶里观外”的雕塑,由李道南创作,尺寸为330 x 320 x 680 mm。雕塑以白色陶瓷制成,人物姿态优雅,身着长裙,手中捧着一物,背景中可以看到几位参观者,他们戴着口罩,专注地观赏着展品。</p> <p class="ql-block">一件名为《昭君出塞》的雕塑作品由李甲纯创作。雕塑描绘了一位女子怀抱琵琶,姿态优雅,坐在两只骆驼背上。背景中隐约可见其他参观者,展示了这件作品在展览中的位置和环境。</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柜内展示着两尊白色陶瓷雕像,雕像姿态优雅,背景中模糊可见参观者在观看其他展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展示了一尊色彩斑斓的陶瓷雕像,雕像名为“极彩·渡”,由德化白瓷制成,尺寸为180 x 150 x 520 mm,背景中还有其他展品和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2006年,德化白瓷的传统烧制技艺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德化白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5年4月3日,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p> <p class="ql-block">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名为《伏虎》,雕塑主体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人物,姿态威严,坐在岩石上,背景中有动态的云纹装饰,整体风格庄重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一件以德化白瓷材质制作的雕塑作品名为《超然自在》,作者是郑雄彭。雕塑中,弥勒佛端坐于树根之上,面带微笑,身穿宽松的僧袍,脖子上佩戴着一串佛珠,整体造型圆润饱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一尊白色的陶瓷雕塑名为《悟君之道》,由王祖掌创作,材质为德化白瓷,尺寸为260×180×480 mm。雕塑展示了一位身穿长袍、手托下巴的智者形象,背景简洁,突显人物的智慧与沉思。</p> <p class="ql-block">展柜内的白色瓷塑作品名为“新七白瓷花”,展示了一簇盛开的花朵,花形细腻,背景为岩石状底座。</p> <p class="ql-block">一件名为《结瓶》的德化白瓷作品由赖喜荣创作。瓶子整体呈球形,瓶身布满了镂空的花纹,这些花纹呈现出一种连续的“结”字图案,瓶口较窄,瓶身逐渐向外扩张,底部较宽。</p> <p class="ql-block">一件精美的陶瓷船模型名为《扬帆起航》。船身白色,配有三面螺旋状帆,帆上雕刻有细致的花纹。船体周围装饰有海浪和海藻,底部是深色木质底座,底座上刻有“扬帆起航”字样。</p> <p class="ql-block">一件以德化白瓷材质制作的群像雕塑作品名为《八仙过海》,雕塑中,八位仙人姿态各异,有的手持法器,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海面上行走,整体构图丰富,人物表情生动,背景是波涛汹涌的海浪。</p> <p class="ql-block">一位剪影人物站在一个展示柜前,柜内陈列着多尊佛像和人物雕像,雕像们姿态各异,有的坐姿,有的站姿,整体色调为浅色,背景简洁,灯光柔和,营造出一种庄重和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件独特的陶瓷艺术品名为《蓝顶白根》,由蓝色和白色陶瓷组成。顶部是蓝色的陶瓷,形状类似于蘑菇或珊瑚,底部是白色的陶瓷根部,排列成树根状。</p> <p class="ql-block">一张白色的纸被折叠成船的形状,放置在黑色的底座上,背景是浅色的墙面,整体简洁而富有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因而有“中国白”之称。白是中国传统五正色之一。中国古人的世界观认为,白色是化育天地万物的基础,白立而五色成矣。</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德化白瓷展后,继续观赏“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展现新时代城乡变迁与民俗风情为主题,从5000余件报名作品中遴选544件展出,含38件特邀巨幅创作。作品分"耕耘""收获""欢庆""新貌"四大板块,通过农民画形式记录生产生活场景与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农民画远不只是简单的乡土艺术——它用极致大胆的配色、反透视构图和充满生命力的笔触,打破传统美术框架。每一幅画都是农民作者们的“视觉日记”,记录着城市化浪潮中珍贵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原来生活的热烈,从来不在远方 就在渔民扬起的网里、丰收的麦垛里、欢庆的锣鼓里…欣赏且赞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