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之八∶炳灵寺石窟,黄洮交汇,兰州中山桥夜景2025.8.11

周山老翁

<p class="ql-block">从临夏市出发前往炳灵寺石窟,途中经过黄土高原,停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小积石山中。</p><p class="ql-block">石窟始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历经十六国至明清各代营建,融合中原与西域艺术风格。169窟存有国内最早的纪年题记“建弘元年”,唐代弥勒大佛高27米,北魏释迦多宝像等造像展现石刻、泥塑与壁画多重技艺。2014年发现藏文、汉文佛经残片近千片,因自然风化与历史战乱影响,现存文物保管所实施防洪堤等保护工程。</p><p class="ql-block">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p><p class="ql-block">炳灵藏语为“笨郎”,即“十万佛”之意。远在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氏曾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权(公元385-431年),统治达47年之久。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p><p class="ql-block">自公元420年凿窟起到宋代,石窟对汉传佛教、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p><p class="ql-block">在隋代曾是一个繁荣的商船停泊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和不同文化的交溶造就了炳灵寺。</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格鲁派)传入炳灵寺。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窟分别为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p><p class="ql-block">现存窟龛183个,分为石雕像、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浮雕石塔25座。</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雕像776躯,其中石像694躯,泥塑82躯,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以及各种菩萨、佛等。</p><p class="ql-block">石窟悬崖上有石刻大佛像一尊;悬崖旁边矗立着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奇。乘坐游艇可以直接到达石窟码头。历史变迁,炳灵寺屡遭战火破坏,栈道毁坏。</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在最早的西秦169窟中,塑造有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北壁正中的大力佛。坐落在仰莲台座上的为无量寿佛,北壁正中大力佛,高7.5米。</p><p class="ql-block">北魏造像最有特色的是25龛的石雕释迦多宝像,面带微笑,举手叙谈,庄重而潇洒,再现南朝崇尚清谈玄学的风采。炳灵寺石窟以下寺最为壮观,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洮交汇‌是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大坝附近的自然奇观,因黄河与洮河在此形成清浊分明的“Y”字形交汇而得名,被誉为“鸳鸯锅”景观。</p><p class="ql-block">‌黄洮交汇‌(拼音:Huáng Táo Jiāohuì)中,“洮”读作“táo”,指洮河,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p><p class="ql-block">景观特点:黄河水因上游侵蚀较弱呈现清澈碧蓝,洮河因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呈浑浊黄色,两河交汇却不相融,形成鲜明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驱车赶到兰州市,先是开车慢行在中山路上寻找宾馆,因价格过高而屡屡放弃。最后在中山最南端找到了一家宾馆,安排好住宿后下来准备去中山桥看夜景,此时大雨倾盆,一会儿功夫路上就积了多深的水。本想在公交站点等候有去中山桥的公交车,可等了近二十分钟也没来,看到中山桥也就两站路,就决定步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原名黄河铁桥)‌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钢铁桥梁,始建于1908年5月9日,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全桥长233.5米,宽8.36米,四墩五孔钢桁架结构,每孔跨径45.9米,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p><p class="ql-block">现在中山桥已成兰州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桥北是白塔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看完夜景已近十一点,在中山路上一家饭店吃了羊杂汤泡饼,味道不错。第二天上午吃过早饭就开始了回程,一路高速,下午五六点钟到洛阳。十天的甘南行至此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