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己无恙 英雄魂长存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今天给94岁老妈在家包饺子,外地的亲们一再提醒:明天是阅兵日,记得早点开电视啊。是啊,明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全国人民都在期待着这一时刻。纪念之日,我更加想念一位我心中的英雄,一位抗战老兵,我的父亲,多想和他一起看阅兵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1925年出生于河南省清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丧母,1938年在他13岁时祖父去世,勤劳的父亲靠租种土地和给地主放羊为生。放羊时偶尔座在学校的窗户下边,偷偷听老师讲课,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学会几个字,也认识了一个叫陈桐源的外埠老师(后来才知道他是一名地下共产党),1939年日寇在河北一带烧杀抢掠,父亲唯一的一间破草房毁于大火之中,家己没有国难当头,1940年陈老师悄悄的介绍他加入了八路军,从此他和千万中华儿女一起,拿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加入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队伍之中。</p><p class="ql-block">父亲能吃苦爱学习入伍后进步很快,194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调入晋鲁豫军区特殊任务连,1944年选派到军区军政学校学习,在那里学识字学军事,学算盘学记帐,在当时也算半个文化人了,1945年调军区供给部,1946年调t旅补给团,1947年8月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至解放。父亲生前很少提起抗战的日子,那些枪林弹雨,饥寒交迫的记忆,就像被他丢进抽屉里面的奖章,从不轻易示人,真正读懂父亲,是在后来学习了党史军史之后,才知道那些比影视资料里更加惨烈的战役,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他都在其中,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坚强的毅力根夲无法想象。</p><p class="ql-block"> 就千里跃进大别山来说,当时12万刘邓大军一路打下来,后来只剩5万多人,过黄泛区时,战士用身体作浮桥,血流成河,重武器都陷到泥潭里,在前堵后追中他们过黄河,过淮河,过汝河,柳林中伏,每一场战役都会牺牲几千人,邓小平后来坦言:这是红军长征后最艰苦的一战。进入大别山以后,他们没有重装备军事不占优势,经常遭到土匪袭击,老百姓被清野生活没有保障,有钱买不到物质,没枪没弹没粮没盐没药,伤员得不到救治,没有工具舂米,只能吃带壳的稻米,锋利的稻壳划破了他们北方战士的肠胃,恶劣的生活环境夺走了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父亲的胃病,营养不良性肝硬化伴随他终身。</p><p class="ql-block">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在抗争,他们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前赴后继的气概和极其惨重的牺牲,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夲帝国主义,终结了中国长达105年饱受外敌入侵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以战胜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p><p class="ql-block"> 八十载岁月抹不去记忆,我们的先烈是不朽的丰碑,这个丰碑不仅仅镌刻在纪念碑上,它应该是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是世代相传的信念,是永不熄灭的光芒。八十年沧桑巨变,抗战精神历久弥新,先烈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今日中国之繁荣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p><p class="ql-block"> 我骄傲,我的父亲曾是战抗老兵,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拼过命。我觉得,父辈们从未真正离开,而是化成了天上的星辰,时刻注视着,呵护着我们。我想告诉父亲,当年你们守护的山河早己换了人间,你们战友的鲜血没有白流,现如今我们的中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