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丽、壮观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3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质作用有关</p> <p class="ql-block">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最新地质考察获得的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特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相似</p> 雅鲁藏布江 <p class="ql-block">西藏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亿多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30%,居全国首位,主要集中分布在藏东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其中:雅鲁藏布江干流曲松—米林河段约500万千瓦、干流大拐弯河段约4800万千瓦、支流帕隆藏布河段约700万千瓦和藏东的怒江干流上游河段约1422万千瓦,澜沧江干流上游河段636万千瓦,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1666万千瓦,总计约9724万千瓦</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河段水量丰沛,落差集中,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占全流域的90%以上,且全部在中国西藏境内</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在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孟加拉国后流入印度洋,入海口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4000亿立方米,为中国长江入海流量的1.4倍</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藏布江下游南迦巴瓦峰,是世界上具有独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并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奇特的森林生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25立方米每秒,仅次于长江、珠江,居中国第三位。水能蕴藏量1亿多千瓦,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主要为东西流向,穿过两座海拔7000多米的高山,流入下游高山峡谷地区</p> <p class="ql-block">围绕南迦巴瓦峰在米林县派镇转向东北,然后急转向南,形成一个“U”字形(也称马蹄形)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派镇水面海拔2880米,下游墨脱处水面海拔630米。从派镇到博邦河长240千米,直线距离39千米</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下游还有果果塘大拐弯,位于墨脱县德兴乡,距离墨脱县城约12千米</p> <p class="ql-block">从米林县的派镇到巴昔卡的下游河段,全长496.3千米,江面由2910米急剧降至155米,天然落差达2755米,全段平均坡降为5‰,在世界各大河流中居于首位</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派镇至墨脱的这段,全长212千米,直线距离不足40千米,水面落差却达2230米,使这里成了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地区维管束植物约3500余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皮毛动物水獭、石貂、云豹、雪豹、青鼬、白鼬、豹猫和小熊猫;药用动物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眼镜王蛇;医用动物猕猴;观赏动物:长尾叶猴、棕颈犀鸟、红胸角雉、红腹角雉、绯胸鹦鹉、大绯胸鹦鹉、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红嘴相思鸟、白腹锦鸡、藏马鸡、黑颈鹤、蟒蛇和羚羊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地区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占据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了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p>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计划修建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水电站,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米林县派村(区)至墨脱县希让村的260km“大拐弯”峡谷段</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总装机容量会高达60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长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三倍。工程采取“梯级开发”思路,将2230米总落差分解为5级电站;同时保留30%天然河道保障鱼类洄游,维持800立方米/秒生态基流,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p> <p class="ql-block">1973年9月1至10月,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组对雅鲁藏布江干流的日喀则至林芝段、拉萨河、羊八井(堆龙曲上游)、塘河和沃卡河等河流进行了综合察勘和复勘,行程3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察勘重点是雅鲁藏布江的曲水和索郎嘎咕坝址、羊八井梯级、拉萨河的直孔坝址、沃卡河梯级以及羊卓雍湖引水发电等</p> <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根据当时的水电部副部长李鹏及有关领导的指示,考察队抵达墨脱考查区,迎着寒风雪雨,进入海拔600米左右的墨脱亚热带深谷地带</p> <p class="ql-block">随后冒着酷暑,沿雅鲁藏布江右岸而下,翻过崇山峻岭,经地东、希让,于8月5日过里东桥,直抵泸公河口,察勘里东桥厂址。8月11日到达墨脱县城,经卡博,跨支流金珠藏布,沿嘎龙藏布,于8月23日翻过嘎龙拉山到达川藏公路上的扎木,返回林芝</p> <p class="ql-block">9月11日再次沿江而下,先后考察了进水口位置及大渡卡等五个比较坝址</p> <p class="ql-block">考察队在获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后,研究了裁弯取直引水开发、沿河堤坝开发、引水与沿河开发相结合三种可能的开发方案。经初步比较,推荐裁弯取直引水方案,定名为墨脱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1982年12月中旬,出版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水电站考察报告》和《西藏电力建设简介》</p> <p class="ql-block">1996年,墨脱水电站建设相关调研文章发表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环境与发展理论文集》中</p> <p class="ql-block">2003年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次把雅鲁藏布江水能开发列为远期战略储备项目。2006年8月27日,长江委为期10余天的西藏林芝地区水利建设综合考察结束。考察组先后实地察看墨脱水利枢纽坝址及引水隧洞进水口、墨脱电站厂址</p> <p class="ql-block">2014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段实地勘测,估算装机容量可达5000万—6000万千瓦,是三峡水电站装机2250万千瓦的三倍左右</p> <p class="ql-block">2020年,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中国电建完成大拐弯段预可行性研究</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墨脱水电站与川藏铁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并列为国家重大工程</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中国政府核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工程列入年度计划</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p> 工程特点 <p class="ql-block">低坝取水。仅在派镇建设25米低坝用于取水,通过混凝土闸坝结构截流江水,将水流引入约10米直径的引水隧洞,输往下游五级电站。保留30%天然河道流量,枯水期下泄流量不低于800立方米/秒,维持下游河道生态连通性,确保鱼类洄游通道畅通,并配套全球最高鱼道(垂直高差2400米)</p> <p class="ql-block">五级梯级开发。将总落差分解为5级(1200米、400米、300米、80米、50米),每级安装10台单机容量110万千瓦的超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实现“一滴水发五次电”,水能利用率达85%。分级设计可降低单级水头压力,规避超高压技术风险</p> <p class="ql-block">多条主隧洞:每条长约35-50公里,落差2230米,隧洞最大埋深2100米,单条隧洞直径10-13米,主隧洞以螺旋式向下延伸,每级隧洞末端以30°倾角向下延伸,与下一级隧洞入口衔接,形成连续势能转换</p> <p class="ql-block">采用TBM掘进机施工(日均掘进20-30米),从墨脱希让村向上掘进到派镇。隧洞引水减少地表开挖,保护垂直自然带和珍稀物种栖息地。螺旋式向下延伸使流体质点同时产生旋转和向心运动,有效降低水流冲击力40%以上,总水能利用率可达85%</p> <p class="ql-block">辅助隧洞系统。通过智能闸门动态调控下游水量,每级电站预留5%生态基流,分支汇流后的尾水直接进入下一级电站发电。配套建设交通洞、通风洞及排水支洞,总开挖土方量约4000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发动机组。多条核心引水隧洞,每条隧洞内部分流驱动2台机组(一洞双机),每级10台发电机组,5级共50台发动机组。每台机组单机容量110万-125万千瓦,采用冲击式水轮机,可承受2000米以上水头压力。每条隧洞内部分为主引水通道和双支管分流系统,水流通过Y型分岔管同时驱动两台水轮机发电,两台机组流量偏差<2%,能量损失3%-5%,效率高于分级串联模式。每隧洞装机220万-250万千瓦,每级电站装机1100万-1250万千瓦,五级电站合计装机6000万-7000万千瓦</p> 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p class="ql-block">施工环境恶劣:墨脱所在山区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且位于脆弱的地震带边缘,地震可能影响发电站及其他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同时,规划地址人烟稀少,山路崎岖,对外交通极为不便,施工团队难以将建设材料和相关物资运送进去,在水电站开工之前还需要修建完善的交通道路</p> <p class="ql-block">设备运输安装困难:作为单体巨型水电工程,需要解决大型的水电机组、挖掘机械等重型设备的运输和安装问题,以及 2300 米超高水头引水钢管施工、百万千瓦冲击式超高水头水轮机组研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p> <p class="ql-block">超长超深隧道:需要开挖50公里超长,2250米超深隧洞,技术难度堪比“万米深潜”</p> <p class="ql-block">防地震:由于建设地点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年均地震活动频次达 200 次,地震烈度高达12度,比如,1950年墨脱就曾发生过8.6级地震,并且震中距离规划水电站建设地只有80公里,加上喜马拉雅山系每年升高5厘米左右,对工程挑战极大。为此,需要研发先进的柔性混凝土与三维隔震技术预防地震带来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先进监测与预警技术:所在区域极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波等地质灾害,需采用高精度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壳形变,避免发生地质灾害</p> <p class="ql-block">复杂条件下大型作业技术:墨脱水电站的施工难度难以想象,仅117公里的墨脱公路,就整整修了51年才通车</p> <p class="ql-block">地形和地理位置还对将来水电站的巨型电网远距离输配电规划提出了挑战</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高地应力、深部岩体地应力高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修建墨脱水电站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影响,这对施工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p> 相关质疑 <p class="ql-block">7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针对“印度和孟加拉国担心墨脱水电站项目损害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表示,雅下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严格按照中国行业最高标准,全方位开展工程建设、生态环保,避让多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系统。雅下水电工程建设有利于全流域防灾减灾,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不利影响</p> <p class="ql-block">对邻国的影响。这一超级工程不仅将造福我国,还将对邻国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印度媒体曾对此表示过担忧,墨脱电站的建设通过调节水库功能和数据共享,能够为邻国降低洪灾风险,推动区域安全与合作。印方截留与泄洪行为曾对巴方造成损失,而此项目有望通过调节洪水流量,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不仅如此,有研究证实,通过智能调控,可以减少雅鲁藏布江下游流经印度阿萨姆邦的洪峰与流量,每年可减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10亿美元,对于下游而言,不仅无害反而有利。此外,墨脱水电站的建造方式为隧洞,与三峡不同,不会搞“高峡出平湖”,同时向外界共享水文数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下游国家的信任危机</p> <p class="ql-block">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该工程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并不耗水。同时,工程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实施多项生态保护措施,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示范。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生态保护并实施生态补偿,确保不会对下游国家造成不良影响。文章强调,中国在跨境河流的开发过程中始终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在项目中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生态平衡</p> <p class="ql-block">通过人工开凿约40-50公里的引水隧洞(直径10米),绕过天然河道的大拐弯,将水流从海拔3050米的派镇直接引至海拔620米的墨脱希让村,直线距离内集中利用2230米落差,水能密度达全球最高水平。与传统大坝相比,该设计减少淹没损失,避免影响上游林芝市区及米林机场</p> 结语 <p class="ql-block">这一超级工程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实力与成就,更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面对当下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对清洁能源的未来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墨脱水电站将成为一座世纪大工程,同时也将成为继青藏铁路、川藏铁路之后在青藏高原上的又一项壮举,它一旦建成,标志着我们整合智慧、力量、技术、资金、资源的能力再次达到一个新高度!</p> 仅以此篇献给明日9.3大阅兵!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及AI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