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当年如果抗日的话,是不是会改写中国历史

漂泊的猪

<p class="ql-block">历史无法假设,因为“张学良当年如果抗日”涉及多重复杂变量,无法简单推断是否会“改写中国历史”,但可以从历史背景客观分析其可能性与局限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历史背景看,1928年东北易帜后,东北军虽名义归南京国民政府,但实际面临日军的绝对军事压力(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已完成对东北的军事部署,且装备、训练远胜东北军),且南京国民政府当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未给予东北军实质支持。即便张学良选择立即抵抗,以东北军单独的力量,也难以长期抵御日军的全面进攻,东北沦陷的大趋势可能难以完全扭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历史进程看,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国共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张学良早期采取不同选择,也只是影响局部历史事件的进程,而非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历史主线——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核心因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简言之,单一历史人物的某个选择可能影响局部事件的节奏,但难以改变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历史必然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