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5年刚退休不久,应单位老干部处之邀参加省老干部局主办《吉林省离退休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作品展览》,当时旅居老家河北,自然想到创作题材是河北省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白洋淀雁翎队。</p> <p class="ql-block">1939年秋,日军侵占白洋淀后强征猎户武器,中共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健等人召集大张庄、郭里口一带20余名猎户组建抗日武装。因猎户使用“大抬杆”火枪时需用雁翎防潮,且小船行进队形似雁阵,县委书记侯卓夫将其命名为“雁翎队”。</p> <p class="ql-block">(1939年秋):在赵北口伏击日军运输船,消灭20余名敌人,缴获步枪20余支,奠定"水上神兵"威名。</p> <p class="ql-block">雁翎队利用白洋淀200余条河汊和茂密芦苇荡,驾驶木船(“枪排”)灵活出击。队员们将船队编成“人”字形,模仿雁群飞行轨迹,配合“大抬杆”(土制猎枪)和“抬杆”(火枪)进行伏击。 </p> <p class="ql-block">痛打包运船战斗(1943年):雁翎队伏击日军运输船队,击毙日伪军过半,缴获机枪、步枪及数十船物资,切断了日军对太行山区的补给线。(以上雁翎队资料为百度信息)</p> <p class="ql-block">盛夏,荷花、芦苇写生正当季节,勾线填色的小写意画法有利于荷叶的反转俯仰的结构变化表现,也利于与人物细致刻画的形式统一。画面采用动势强化的S形构图营造在特定空间的紧张氛围。边创作边考虑作品题目,当荷花勾勒完成时耳边响起“…花香之地无和平…”的旋律!《花香之地无和平》整幅作品设色以花青为主衬以赭石平衡冷暖亦悲状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