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罗丹艺术中心欣赏罗丹国宝级雕塑

学海浪人

<p class="ql-block">上海罗丹艺术中心(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举办的《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雕塑展即将结束,周日赶紧去了一趟,感觉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超越</span>古典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的发展方向,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他与其两名学生安东尼·布尔德尔和阿里斯蒂德·马约尔被誉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19世纪至20世纪</span>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与古希腊雕塑家菲狄亚斯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并称为西方雕塑艺术三大高峰。</p><p class="ql-block">这是罗丹艺术中心大楼。乘坐电梯上四楼,再盘旋而下走到一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呈现“现代雕塑之父”罗丹艺术生涯的重量级展览,展出的106件作品都是原件,其中《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加莱义民:穿衣服的皮埃尔·德·维桑》等6件是法国罗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先生亲授签字,首次踏上中国土地。</p><p class="ql-block">本次展出分六部分,分别为《新时代,新形态》《生命之爱,发于天然》《表达:始于现实超乎现实》《罗丹同时代的艺术群像》《人类命运的剧场》《走向现代——局部化、组合和放大》,全面梳理了罗丹的艺术生涯及对现代雕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首先欣赏到的是阿尔伯特·恩涅斯特·卡里耶·⻉勒斯的雕塑作品。‌阿尔伯特·恩涅斯特·卡里耶·贝勒斯(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是19世纪法国雕塑家,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著称,曾担任奥古斯特·罗丹的导师。</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恩涅斯特·卡里耶·贝勒斯的代表作之一《酒神女祭司》。</p> <p class="ql-block">路易·罗贝尔·卡里耶·贝勒斯,两只花瓶:“自求生路”主题,1898年,釉面陶瓷。</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恩涅斯特·卡里耶·贝勒斯的代表作之一《梳着辫子的年轻女子》。</p> <p class="ql-block">艾梅-儒勒-达卢(Aimé-Jules Dalou)是19世纪法国雕塑家,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创始人及雕塑部首任主席。</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法国画家《拿破仑皇帝三世全身肖像》,1853年,布面油画 </p> <p class="ql-block">安托万·克内布《双层陈列柜》,1875-1880年橡木、黑木、乌木,饰有镀金铜、彩绘珐琅、青金石。</p> <p class="ql-block">柜子局部。</p> <p class="ql-block">亨利·纪尧姆·施莱辛格(1814-1893)《五感之视觉》系列,1868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五感》(视、嗅、听、味、体感)系列曾是拿破仑三世皇帝和欧仁妮皇后的私人收臧品,于1865年至1870年间陈列于爱丽舍宫。</p> <p class="ql-block">展厅。</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思想者》,1880年,彩色石膏。</p><p class="ql-block">罗丹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思想者》彩色石膏原稿,为法国罗丹博物馆特级文物。</p><p class="ql-block">这尊《思想者》初稿是罗丹亲手捏出来的,1903年大尺寸青铜版《思想者》问世后,这件作品才走入大众视野,成为罗丹雕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石膏作品《巴尔扎克纪念像》是罗丹一生成就的顶峰。1891年,罗丹接受委托,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建造一座纪念雕像。他花了连续6年的时间给巴尔扎克的头像、身体、睡衣等做了很多设计,最终制成雕像。罗丹至死都拒绝出售该作品或将其铸成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青铜时代》,1877年,石膏。《青铜时代》是罗丹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作品,为法国罗丹博物馆特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青他时代》是罗丹因工作需要生活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时创作完成的。1877年,《青铜时代》在布鲁塞尔艺术圈展览期间,公众和媒体对罗丹如此大胆的创作既钦佩又困惑。他们指责罗丹是直接在模特身上翻模制作了这件雕塑,然而艺术家们为他作证。公众对罗丹才华的不认可使他很受伤,但他还是从这场争议中走了出来,并最终获得了公正对待。1880年,法国政府收藏了该作品的石膏版本,并订购了一件青铜铸件。正如罗丹所强调的那样,“这个人物具有所有神秘的、精巧的细微差别和现实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夏娃(Eve)》,<span style="font-size:18px;">1881年,彩色石膏</span>。《夏娃》不仅是其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罗丹90%的青铜作品都是在他去世后制作的,其青铜《夏娃》是在罗丹生前浇铸的。</p><p class="ql-block">《夏娃》这件作品从1881年开始构思到最终向公众展示中间间隔了数年之久。为罗丹摆姿势的年轻意大利女模特其间失踪且再未回过工作室,于是罗丹将这件作品搁置一旁直至1899年。在这一年,一件罗丹于1883年创作的该作品的小尺寸版本获得了成功,罗丹因此决定以此作品当时的状态在比利时和荷兰展出。作品某些部分未完全完成。“表面粗糙不平”,但这并不妨碍公众对这件强烈且富有表现力的作品表现出热情。在这里,罗丹将偶然性视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罗丹后来坦言:“我看到我的模特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却不知原因所在。我修改了轮廓,天真地追随着不断变大的身型持续变化。有一天,我得知她怀孕了,我明白了一切。肚子的轮廓几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当然没有想到要将一个孕妇作为诠释夏娃的模特。一个意外,对我而言是一个好的意外,就这么发生了。这对人物特点的塑造提供了独特的帮助。然而不久之后,我的模特变得越来越敏感。她觉得工作室太冷了。她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干脆不来了。这就是我的夏娃没有完成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雕塑作品《乌戈林》(视频)。</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地狱之门》,取意“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的希望抛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吻》,1886,青铜。</p> <p class="ql-block">展出现场。</p> <p class="ql-block">艾梅-儒勒·达卢(Aimé-Jules Dalou)是19世纪法国雕塑界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尤金·卡里尔(1848-1906)是19世纪末法国画坛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保罗·艾伯特·巴托洛梅(1848—1928)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家,主要从事绘画与雕塑创作。其雕塑代表作《哭泣的女孩》体现了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能力。</p> <p class="ql-block">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Émile 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是法国雕塑家、画家、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罗丹个人收藏的中国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上: 隋代陶骑士俑、唐代陶生肖俑(猴、羊、羊、鸡、鼠、蛇)、唐代陶立人像。</p><p class="ql-block">下: 明代观音抱子坐像、清代龟形墨盒灯等。</p><p class="ql-block">《观音抱子坐像》是罗丹1911 年 5 月或 6 月以 400 法郎的价格从巴黎蒙索街9 号的保罗·泰尔塞手中买下的。他把她叫做“中国的缪斯”。罗丹有生之年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但他收藏了许多中国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罗丹个人收藏的中国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上:清代花瓶:端午庆祝主题、青花瓷鼓凳。</p><p class="ql-block">下: 清代带盖花瓶一对,带盖青花瓷瓶。</p> <p class="ql-block">习作区。</p> <p class="ql-block">签名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