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借解放战争智慧 启德育工作新篇</b>—— 以 “共生德育”之“行沐修雅” 践行立德树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摘要:</b><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智慧与精神力量,对当下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深入探讨解放战争中的 “自心、自变、自力” 理念,阐释其 “激发群体自动自发” 的核心内涵 ——“自心” 即通过策略引导个体主动转变观念、形成内在认知共识,“自变” 是基于观念转变实现的自我革新,“自力” 是个体观念与行为统一后汇聚的主动力量,并将其与武汉市黄家湖中学的 “行沐修雅” 德育实践相结合,旨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思路。通过分析解放战争智慧与德育工作的相通之处,阐述 “行沐修雅” 各环节如何呼应 “自心、自变、自力”,推动学生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成长”,以期助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培育学生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键词:</b><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德育工作;行沐修雅;立德树人;自心自变自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引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育是国之大计,德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探寻德育工作有效路径时,回顾历史、汲取经验是重要方法之一。解放战争虽已远去,但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展现的 “激发全民自动自发” 的战略智慧 —— 通过 “自心” 引导民众主动转变观念、形成 “为自身幸福而战”的认知,通过 “自变” 推动个体基于观念革新实现行为升级,通过 “自力” 汇聚个体主动力量形成群体合力,对当代德育工作仍具有深刻启示。武汉市黄家湖中学的 “行沐修雅” 德育实践,正是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 “自心、自变、自力” 理念融入德育各环节,探索出的一套激发学生主动成长的“共生德育”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解放战争的 “自心、自变、自力” 智慧及其对德育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解放战争中的 “自心、自变、自力”:激发自动自发的核心逻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能在艰难环境中取得胜利,关键在于激发了广大军民的 “自动自发”,其核心逻辑体现在 “自心、自变、自力” 三个维度:</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心:</b><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变观念,凝聚内在认知共识。“自心” 的核心是通过策略引导,让民众与战士主动转变观念,形成 “革命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 的内在认知 —— 通过 “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宣讲,让穷苦人民从 “认为革命与己无关” 的观念,转变为 “革命能让自己拥有土地、获得幸福” 的认知;通过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的实践示范,让民众看到革命队伍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正义性,主动形成 “拥护革命、支持革命” 的观念,为后续行动奠定认知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变:</b><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于观念,实现自我革新成长。“自变” 是 “自心” 的自然延伸,体现在对国民党被俘或投诚士兵的改造中 —— 共产党并未通过强制约束改变士兵,而是通过讲述革命故事、明确价值方向,让投诚或被俘的国民党士兵从 “贪生怕死、追求私利” 的旧观念,逐步转变为共产党士兵 “认同革命目标、愿意为理想牺牲” 的新观念,进而主动调整行为,从 “消极应付” 转向 “主动冲锋”,最终实现思想与行为的自我革新,成为革命队伍的中坚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力:</b><span style="font-size:20px;">激活个体,汇聚群体奋斗力量。“自力” 是 “自心” 与 “自变” 的最终落地,强调基于正确观念与自我革新,激发每个个体的主动性与担当精神 —— 革命志士被捕后,即使面对严刑拷打,甚至牺牲,都高喊共产党万岁,这就是 “自力” 在精神层面的极致体现,是他们对革命信仰的绝对认同与主动坚守,即便身陷绝境,也始终以自身意志践行革命理想;淮海战役的胜利,更离不开 500 多万人民群众 “自带干粮、支援前线” 的自发行动,这是民众 “支持革命能实现自身幸福” 观念下的主动付出;也离不开战士们 “为革命目标奋勇拼搏” 的坚定信念,这是军民 “认同革命价值” 后的自觉行动,个体主动发力最终汇聚成不可阻挡的群体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对德育工作的启示:从 “被动约束” 到 “主动成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 “自心、自变、自力” 的智慧,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关键启示:德育不应是 “外部强制约束”,而应是 “激发学生基于观念转变的自动自发”—— 通过 “自心” 帮助学生主动转变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成长意义;通过 “自变” 引导学生基于新观念,主动修正不足、优化行为;通过 “自力” 激活学生内在动力,让主动成长成为自觉,最终让学生从 “被动接受德育” 转向 “主动践行德育”,成为自身成长的 “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行沐修雅”:以解放战争智慧为内核的德育实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行沐修雅” 的整体架构与理念</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沐修雅” 以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根基,以 “激发学生基于观念转变的自动自发” 为核心,借鉴解放战争 “自心、自变、自力” 智慧,构建了包含 12 个 “雅” 的全方位德育体系。每个 “雅” 均围绕 “引导观念转变、唤醒主动意识、实现自我成长” 设计实施路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 “完善学生人格修养、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行沐修雅” 的 12 个 “雅”:呼应 “自心、自变、自力” 的德育实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正行致雅:以 “规则宣讲” 促 “自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借鉴解放战争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政策宣讲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的核心逻辑,“正行致雅” 先制定覆盖环境卫生、餐饮文明、课堂纪律等 10 项行为标准,如同军队明确纪律底线,再通过班会讲解、校园广播宣传等方式渗透准则,辅以行政干部督查、师生互评等环节强化落实。这就像解放军以纪律宣讲规范行动,“正行致雅” 让学生逐步主动形成 “要爱护校园环境”“需守课堂秩序” 的认知,自发约束行为、提醒他人,实现 “行为观念” 自心转变,破解行为松散问题,让规范意识成为学生成长 “压舱石”,达成个体与校园秩序的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卓行弘雅:以 “榜样示范” 推 “自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常通过树立英雄模范(如战斗英雄、支前模范)激发军队士气、带动整体战斗力提升,“卓行弘雅” 正是借鉴这一经验,选树 “雅行榜样”(如文明标兵、助人模范)。通过展示榜样的善行善举,让学生在身边典型的带动下主动优化自身行为,如同战士以英雄为标杆锤炼意志,学生以 “雅行榜样” 为参照修正言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推动群体行为从 “被动效仿” 到 “主动跟进” 的自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圣行修雅:以 “文化浸润” 助 “自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通过革命文化教育(如讲述红色故事、传播革命理念)筑牢军队理想信念,“圣行修雅” 借鉴此思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 60 句经典原文按 “孝亲”“尊师”“尚善” 等 6 个版块分配到各年级。如同革命文化浸润军人思想,这些经典通过 “品读圣言”“创作圣言”“践行圣言” 等月度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主动转变观念,培养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实现 “道德观念” 的自心升级,为精神成长奠定文化根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担行育雅:以 “责任赋能” 强 “自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通过明确战斗分工(如战士、通讯员、炊事员各司其职)激发每个军人的责任感与战斗力,“担行育雅” 参照这一做法,将班级事务分解为 “卫生管理”“纪律监督”“活动组织” 等项目,通过 “自荐 + 互荐” 让每位学生参与管理。如同军人在履职中提升战斗能力,学生在承担责任时,基于 “我是班级主人” 的观念主动激发能力 —— 曾 “随手扔垃圾” 的学生负责卫生后,会自发约束行为、监督他人,在规划任务、沟通协调中提升管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实现 “能力与意识” 的自力提升,形成 “班级自治” 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检行促雅:以 “自主管理” 推 “自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军队通过 “官兵互查、层级监督” 实现纪律自我约束,“检行促雅” 借鉴这一自主管理逻辑,由学生会干部牵头,通过 “建章立制、赋能培训、多维巡查、分级反馈、闭环整改、多元评价” 六步工作法,让学生从 “被检查者” 转向 “自主管理者”。如同战士主动自查自纠以维护军队纪律,卫生部学生检查卫生时会主动学习标准、温和沟通反馈,班级则基于 “提升班级形象” 的观念主动整改,避免抵触情绪,实现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优化” 的自变,营造文明校园生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暖行护雅:以 “协同关爱” 助 “自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通过 “军民协同、互助保障” 解决军队后勤与民生问题,“暖行护雅” 借鉴此协同思路,针对学生早到校问题,联动 “家校” 力量,开展 “安全隐患宣讲”“设立晨间学习驿站”“开设晨安成长课堂” 等措施。如同军民协同应对困难,家校协同引导学生与家长主动转变观念 —— 家长了解早到校危害后,从 “早送早安心” 转为 “合理规划时间”;学生参与晨安课堂后,从 “早到校无所事事” 转为 “早到校提升素养”,实现 “时间规划观念” 的自心转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启沐达雅:以 “目标引领” 激 “自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通过明确 “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 的革命目标,激发全军将士的战斗动力,“启沐达雅” 借鉴这一目标引领逻辑,设计《启沐达雅助力表》,让学生、班主任、家长、社区共同填写 “人生目标”“行动路径”。如同革命目标激励军人拼搏,学生明确目标后(如 “成为科学家”),从 “被动完成作业” 转为 “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自发主动学习各科知识、参与科技实践,激发 “为理想拼搏” 的自力,让目标成为内在成长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标沐焕雅:以 “积极赋能” 促 “自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通过 “战前动员、肯定战士价值” 激发军人信心与斗志,摒弃消极否定,“标沐焕雅” 借鉴这一积极激励思路,摒弃 “消极贴标签”,由教师与家长为学生定制 “积极优标”(如 “创意小画家”“思维活跃小达人”),学生签名认可后张贴展示。如同动员赋能让军人突破潜能,积极暗示引导学生主动转变观念 ——“创意小画家” 从 “只会画画” 转为 “能将创意用于多领域”,主动参与比赛、设计小报、融入写作,实现 “从单一优势到全面发展” 的自变,营造积极教育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家沐润雅:以 “家风传承” 助 “自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保家卫国” 的信念与家庭责任紧密联结,激发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家沐润雅” 借鉴这一家国联结逻辑,通过 “制家风表、家庭成员签名、张贴展示、网络投票、年度审核” 六步,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建设家风。如同家庭责任强化军人信念,家风建设让学生与家长从 “忽视家庭美德” 转为 “家风滋养品德”,自发践行 “孝亲敬老”(如帮做家务、问候长辈),家长主动规范言行,形成 “家校共识”,实现 “家庭道德观念” 的自心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0)合沐塑雅:以 “群体激励” 强 “自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通过 “班组协同作战、荣辱与共” 的机制,提升整体战斗力,“合沐塑雅” 借鉴这一群体激励逻辑,确定班级活动检查标准(如集会纪律、两操规范),将学生分为小组,明确 “小组荣辱与共” 规则。如同班组协同攻克难关,学生基于 “为小组争光” 的观念,主动激发约束力与协作力 —— 某小组因集会讲话扣分后,自发召开反思会、制定纪律公约、监督组员,在相互提醒中形成 “个体主动约束、群体共同进步” 的自力氛围,提升班级整体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聚沐协雅:以 “合力支撑” 推 “自心”“自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 “党、军队、人民群众” 的多方合力支撑,“聚沐协雅” 借鉴这一协同逻辑,构建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区委” 六维协同体系。如同多方合力保障革命进程,这一体系通过多元平台引导学生从 “社会责任与己无关” 转为 “主动奉献社会”,同时为践行责任提供支撑 —— 社区公益活动中,学生自发报名、家长提供物资、学校复盘深化认知,实现 “公益价值认知” 的自心转变,汇聚多方力量为学生 “践行社会责任” 提供自力支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2)梓沐铭雅:以 “情感联结” 助 “自心”“自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对革命圣地的情感、对战友的情谊” 成为军人坚守信念的重要纽带,“梓沐铭雅” 借鉴这一情感联结逻辑,让学生选择 “圣言”(如“君子慎独”“见贤思齐”)制作励志卡,悬挂校园树木并认领养护。如同情感纽带坚定军人意志,学生在 “养护树木、重温圣言” 中,从 “向优秀看齐” 的观念出发,主动修正 “拖延作业”“待人不礼貌” 等不足,实现 “思想与行为” 的自变;同时,励志卡与养护树成为学生与校园的情感纽带,让学生自发产生 “维护校园、践行美德” 的责任感,实现 “校园情感认知” 的自心转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行沐修雅” 中 “自心、自变、自力” 的实践落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自心:转变观念,唤醒主动成长意识</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心” 是 “行沐修雅” 的逻辑起点,核心是通过多元路径引导学生主动转变观念,形成 “主动成长” 的内在认知。“圣行修雅” 通过传统文化浸润,让学生理解 “孝亲、尊师、尚善” 的价值,自发将其作为行为准则;“启沐达雅” 通过 “填写人生目标”,让学生从 “学习无方向” 的观念,转变为 “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的认知;“家沐润雅” 则通过家风建设,让家长与学生形成 “共同培育美德” 的观念,家校携手唤醒学生的主动成长意识,为后续 “自变” 与 “自力” 奠定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自变:基于观念,实现行为与思想的主动提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变” 是 “自心” 的自然延伸,“行沐修雅” 不依赖外部强制约束,而是引导学生基于观念转变实现自我革新。“正行致雅” 中,学生通过 “对照行为标准反思自身”,基于 “要规范行为” 的观念,主动改掉 “乱扔垃圾”“课堂讲话” 等不良习惯;“标沐焕雅” 中,“积极标签” 让学生基于 “我能变得更优秀” 的观念,自发强化优势,拓展能力边界;“卓行弘雅” 中,学生在 “发现他人善举” 后,基于 “要向榜样学习” 的观念,主动模仿学习,实现 “从忽视美德到践行美德” 的思想转变,让自变成为 “自觉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自力:激活个体,汇聚主动成长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自力” 是 “行沐修雅” 的核心目标,即基于 “自心” 与 “自变”,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与能力。“担行育雅” 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基于 “我是班级主人” 的观念,主动规划、沟通协作,培养责任意识与管理能力;“合沐塑雅” 通过 “小组竞争”,让学生基于 “要为小组争光” 的观念,自发约束行为、互助进步;“聚沐协雅” 则汇聚校家社力量,为学生提供 “参与公益、实践创新” 的平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基于 “要奉献社会” 的观念,提升综合素养,具备 “为社会贡献力量” 的自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结论与展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 “自心、自变、自力” 的智慧,为 “行沐修雅” 德育实践提供了核心内核 ——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转变观念,激发 “自动自发”,让德育从 “外部要求” 转化为 “内在需求”。“行沐修雅” 的 12 个 “雅” 相互协同,在 “自心” 中转变观念、凝聚成长共识,在 “自变” 中基于观念实现自我革新,在 “自力” 中激活个体力量、实现主动成长,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未来,“共生教育”还将继续深化 “解放战争智慧与德育实践” 的融合,进一步挖掘 “自心、自变、自力” 的时代内涵,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优化观念引导策略;加强校家社协同,完善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 的德育生态,形成观念引导的合力;结合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德育平台)创新实践形式,通过线上观念分享、线下行为实践相结合,让 “基于观念转变的自动自发” 德育理念覆盖更多学生,最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9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为《校冢社协同共育的999个方法》一书中方法之一</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