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的驸马巷7号

老顺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文、图:老顺子(上海)24161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进入这座三线小城,就感受到了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浓郁氛围。车行在翔宇大道和海棠大道上,显然这两条路名都是为纪念周总理而命名的。翔宇者,周恩来自号的表字,表达立志为中华腾飞环宇世界而竭尽全力。海棠者,朴实无华,花开无香,却是周恩来夫妇的花中最爱,象征平易质朴的高尚品格。抬眼随处可见“周恩来故里景区”的指示牌。不得不说淮安的人民和政府对人民的总理无不表达着深情的爱意和自豪。每一位来到淮安的旅人也无不受到这份情意的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纪念地主要有两处,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两处纪念地因为相隔了一段距离,根据行程安排参观分作两天进行。这是第一天行程中参观周恩来故居。</span></p> 伟人诞生的宅院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故居位于淮安老城区的驸马巷7号。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十二岁才离开。然而,就是这片故土奠定了周恩来的人生走向。</p><p class="ql-block">这一带区域至今仍然保持着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民居里巷风貌,过街楼的巷口都还是古老的牌坊。北面驸马巷,南面龙窝巷,两巷中间是一条名为文渠的小河,河上一座大圣桥。</p> <p class="ql-block">走过龙窝巷,走过大圣桥,走进了驸马巷。古朴的牌楼和石板路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巷口的《驸马巷碑记》详细记述了这条古巷的由来。还真是朱元璋的侄女婿黄琛曾经镇守淮安,其后人留驻淮安世袭官爵,在此筑有黄驸马府邸和驸马祠堂。小巷深深,钟灵毓秀,周恩来诞生于此再添香氛一缕。</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祖上也是官宦人家,因读书而发达。祖籍浙江绍兴。因祖父到淮安官府做师爷,便举家迁徙淮安定居。</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间,占地1987平米。青砖灰瓦木结构平房。古朴典雅,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民居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参观路径从东宅院进从西宅院出。周恩来故居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红底金字匾额,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进得大门,迎面照壁上镶嵌了一幅红底金字金框的习近平总书记语录: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p><p class="ql-block">东宅院是周恩来出生的地方,有他童年读书的房间、周家主堂屋、嗣父母和乳母的住房,有少年时劳作过的厨房、一口水井和一小块菜地。还有一株郁郁葱葱的老榆树。优良的居住环境和良好家风,得以静心读书,终得成就旷世奇才。</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出生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父母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嗣父母住房和百年观音树</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乳母住房、水井</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菜地</p> <p class="ql-block">老榆树</p> <p class="ql-block">从周恩来的祖上开始都是读书人,称得上读书世家书香门第。在这样读书氛围浓郁的家庭,周恩来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又是生活在民间底层,交游的里巷小伙伴,使得他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状况和民间疾苦。他努力读书,为奋身起飞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尤其中华传统文化的古文古诗词浸润颇深,我们可以从他后来的文章诗词的写作中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因为童年有这样的社会底层生活的经历,从而使他树立起了为中华腾飞世界鞠躬尽瘁的人生远大志向。淮安驸马巷7号真是钟灵毓秀之摇篮,为中华民族孕育出了一位振翔环宇的杰出人物。</p> 图片展和后花园 <p class="ql-block">西宅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一家居住,进出的大门开设在南侧的局巷。而今西院被辟为两个图片陈列室:《大鸾腾飞的地方——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和《桑梓情深——周恩来与家乡图片展》</p><p class="ql-block">图片反映了周恩来从小爱学习爱劳动,优良的家世家风熏陶造就少年立志中华腾飞的情怀。周恩来虽然十二岁离开故乡后再没有回去过,但他依旧对故乡充满爱恋,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关心和帮助故乡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西宅院</p> <p class="ql-block">从题为“碑廊”的门洞进入后花园。后花园精致灵秀,沿墙一排轩廊,设置为周恩来墨迹碑廊,展出周恩来各个时期的书法题词手迹。有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的樱花树。有象征周恩来鞠躬尽瘁两袖清风的清风亭。</p> 邓颖超纪念园 <p class="ql-block">2002年,在邓颖超逝世10周年之际,在周恩来故居北侧新建了“邓颖超纪念园”,门匾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邓颖超都喜欢海棠,北京的中南海西花厅院子里种着许多海棠树。海棠朴实无华,间接反映周恩来夫妇高尚品格,于是海棠被上升至精神层面,成为周恩来的人格象征,凡周恩来的纪念地都有海棠作为标配。</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纪念园除了邓颖超生平事迹及外事活动的图片,更有专题突出周恩来夫妇伉俪情深的图片,为周恩来故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整个参观历程划上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参观周恩来故居,缅怀人民的好总理。正逢暑假期间,许多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参观,不啻是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机会。有道是少年强则国强,让孩子们早早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给腾飞中的中华民族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不负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谆谆嘱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