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暑气正盛时,我们四个分别来自美国、南宁、广州与昆明的大学同窗,终于跨越山海重聚。多年未见的生疏,在踏上云南土地的那一刻便消散无踪,一场期待已久的滇东南之旅,就此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行程首站是昆明,这座“春城”的温润气候稍稍抚平了旅途的疲惫,我们带着相聚的兴奋,到了捞鱼河湿地公园,共游春城这片美丽的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享受短暂休整后,我们便向着滇南边陲的蒙自出发——这是此次旅程中,第一个让我们心生向往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作为红河州的州府,蒙自的故事远比想象中厚重。我们先到了碧色寨,蒙自碧色寨是中国近代铁路史、工业文明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地,作为滇越铁路特等站,曾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其历史意义涵盖交通枢纽地位、经济繁荣、文化融合及抗战贡献等多维度。</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曾经两条铁路在这里交汇。一条是上世纪法国殖民者主持修建的“滇越铁路”(1909年通车),这条铁路连接了中国昆明和越南的海防,铁路轨道宽1米,因此也被称为“米轨”。另一条铁路是云南人自己修建的“个碧石铁路”,这条铁路连接起个旧和石屏,采用了更窄的“寸轨”。寸轨的修建,一是为了避免法国人(滇越铁路米轨的管理者)侵吞管理权,刻意未与米轨接轨。另外一方面,寸轨的建造成本更低,更加适应云南的复杂山地地形。</p> <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初期主要服务于地方矿产运输,米轨则承担国际货运。两条铁路通过碧色寨站实现功能互补,形成中国铁路史上罕见的"轨距双轨并行"奇观。两条铁路分别代表着被动开放与自主抗争!两条铁路的交汇,让世界看到了碧色寨,也带来了海关、邮局、洋行和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碧色寨成为了“滇越铁路”的特等站。</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的三面钟由两个子钟(面向站台两侧)和一个母钟(位于站房内部)组成,三面钟面均由同一机芯驱动,确保旅客和车站工作人员时间同步。 </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法式站台、锈迹斑斑的铁轨、褪色的信号灯,静静诉说着这里曾是云南第一个对外海关、第一条对外铁路运输线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站在百年前的站台上,仿佛还能听见蒸汽火车的鸣笛,看见当年商贾往来的热闹景象,历史的质感在指尖可触的旧物中格外清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去往南湖公园旁的西南联大旧址。蒙自西南联大是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成)在云南蒙自设立的分校,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师生曾在此五个月时间。</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旧址</p> <p class="ql-block">青瓦红墙的院落里,复原的教室、陈列的旧课本与老照片,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正是在这里,蒙自曾为保护中国教育文化与人才撑起一片天地,联大师生在此弦歌不辍,让知识的火种得以延续。驻足其间,往日课本里的“联大精神”有了具象的模样,也让我们对这座小城多了几分敬意。</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部分回忆影视片段</p> <p class="ql-block">师生在蒙自期间创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朱自清、闻一多等学者留下深刻文化印记,推动了当地思想启蒙。</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旧址的对面是南湖公园,先锋书店就矗立在南湖边上。书店通过建筑设计与陈列细节,还原了西南联大时期的学术氛围,例如保留历史文献专区、举办联大主题讲座等活动。其特色在于将抗战教育史与当代文化消费场景结合,形成独特的“历史+书店”模式</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闻一多等学者曾在此地创办“南湖诗社”,留下大量诗作和文化印记,先锋书店以西南联大命名,旨在延续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传承地方文脉。</p> <p class="ql-block">建筑师张轲保留原场地的钟楼和砖房,通过混凝土回廊与南湖景观呼应,体现“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先锋书店西南联大主题区重温联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钟楼窗口望出去,一片青绿</p> <p class="ql-block">初遇蒙自,没有喧嚣的人潮,只有历史沉淀后的从容与温柔。这趟同窗之旅的开篇,便在这般兼具风景与故事的时光里,留下了最难忘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