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读”:从童年到白头的童书缘

青儿♥

<p class="ql-block">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做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p><p class="ql-block">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简直一语中的。</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是看小人书长大的。那时候,书非常匮乏,一本小人书供销社至少卖两毛钱,可是两毛钱对于一个毛孩子也是十分珍贵的。</p><p class="ql-block">我读五年级,三妹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和三妹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跟老师去乡里开会,妈妈给我两毛钱,作为中午餐费。</p><p class="ql-block">乡里毕竟比村里大啊,乡政府旁边有个供销社,供销社里有许多商品,我一眼就看到小人书,许多种小人书摆在橱窗里,看封面就非常吸引人眼球,问价钱每本至少两毛钱。</p><p class="ql-block">我捏着兜里已经软乎乎,热乎乎,毛绒绒的两毛钱,终于狠心买了一本《铁扇公主》。</p><p class="ql-block">回到家的时候,天黑了,我肚子早已“咕咕”叫,妈妈看着狼吞虎咽的我,看着我捧回家的小人书,笑着说,“这孩子真傻。”</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有一回父亲去县里开会,给我们买一本《小狒狒历险记》,那本书陪伴我好几年,在那本书里,我第一知道遥远的南方一年四季常青,鸟语花香,认识了热带雨林,以及热带雨林里的动物,那本书给我的童年插上了翅膀,以至现在依然清晰记得书里内容。</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书少得可怜。如果谁有小人书了,便巴巴的借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即使看得滚瓜乱熟,还是不过瘾。于是找一张白纸,对准了蒙上临摹。那图那景那人物便誊在纸上,供我们闲时拿出来回味。</p><p class="ql-block">一本小人书,传着看,到最后起毛边儿了,或者缺头少尾了,也不舍得扔掉。</p><p class="ql-block">绘本小人书,给我的童年增添了多少亮色啊!</p><p class="ql-block">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买了《零到七岁教程》,绘画本,很厚很大那种。再大点儿,便给女儿买漫画童话书,和孩子一起读,白雪公主、小红帽、狼外婆的故事,和她一起过童年。</p> <p class="ql-block">一本狐狸先生,一个阿拉伯式头巾,都是那时候女儿喜欢又熟悉的绘本主角。我和先生便拿绘本的主角跟女儿开玩笑。</p><p class="ql-block">有幸读《苏二嫚的诗》,书一下子击中我的心灵。孩子的思维太奇妙了。苏二嫚,打开了我已经僵化的头脑和心灵。如一缕春风拂过心田,那么柔软,那么奇妙,那么纯净。</p><p class="ql-block">“我打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p><p class="ql-block">“为了跳到天上,月亮先爬到,树上”</p><p class="ql-block">“我把刚写好的一首诗,放在太阳底下晒 。想把它晒黄,想一首诗 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p><p class="ql-block">随便一首诗。便让我的灵魂发生几级地震,这感觉太好了。</p><p class="ql-block">每个大人都是从小孩长大的。每个大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读苏二嫚的绘本诗,让大人,一下子变成长不大的孩子。在那个纯净的世界里,不想走出来。</p><p class="ql-block">苏二嫚的诗,放一本置床头。累了倦了,睡不着觉了,读一读。瞬间,便能回到童年的世界,打个滚,疯一回,乐一回,闹一回,于是心灵便轻松便又活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柳田邦男说人生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从前只当是箴言,直到把自己的日子拆开来品,才懂这三次阅读里,藏着一辈子的柔软与归途。</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读,把童书当全世界。那会儿供销社橱窗里的《铁扇公主》比午饭更勾人,攥着两毛钱的手心浸着汗,饿到肚子叫也不后悔。</p><p class="ql-block">《小狒狒历险记》里的热带雨林,比村里的田埂远得多。趴在桌上蒙纸临摹,把画儿揣在兜里反复看,把对“远方”的好奇,折进书页里。那时候的童书是照亮童年的光,给小小的我插上飞向远方的翅膀。</p><p class="ql-block">第二次读,是陪着孩子再当一回小孩。女儿小时候的《零到七岁教程》,白雪公主,《狐狸先生》。她指着绘本里阿拉伯头巾晃自己受伤的手指,忽然就懂了当年妈妈看着饿肚子的我捧回小人书时的心情——原来养孩子的意义,在和她一起重读童书的时光里。</p><p class="ql-block">小红帽的天真,狐狸先生的机灵,借着孩子的眼睛,把自己当年没读完的童话,又认认真真补一遍。</p><p class="ql-block">彼时的童书,是连接我和女儿的桥,在陪伴里,我重拾起丟在时光里的孩子气。</p><p class="ql-block">第三次读,是躲回童书里疗伤。</p><p class="ql-block">读苏二嫚的诗,“我拄着一束光散步”“把诗晒黄,假装流传了几万年”,忽然某根神经被戳中。心里感慨:</p><p class="ql-block">我总忙着赶路,丢了太多。</p><p class="ql-block">累了倦了,睡不着了,翻一翻苏二螨绘本诗,一下子跌回小时候的田埂。</p><p class="ql-block">我终于读懂了柳田邦男,童书能把被生活磨硬的心,重新浸泡柔软。</p><p class="ql-block">三读童书,不是读三遍故事。是在读世界,读陪伴,读归途。不论年龄,一本童书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