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吕安妮 202508 <p class="ql-block"> 6月10日,我们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11日,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12日,在华沙。</p><p class="ql-block"> 波兰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025年,波列斯瓦一世加冕为波兰第一任国王。波列斯瓦二世时波兰开始分列。1320年统一。14—17世纪曾是欧洲强国,但仍在战争中,与条顿骑士团冲突不断,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也曾入侵过俄罗斯。18世纪,波兰三次被瓜分,成为大国交易、谈判中的筹码。1918年一战后,波兰独立。二战的开始始于德国入侵波兰,波兰被德国、俄罗斯占领。1952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2004年,加入欧盟。</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华沙肖邦公园里的肖邦雕像。</p> <p class="ql-block"> 克拉科夫曾是波兰首都,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保留了极为完好的中世纪城市风貌。它历来是波兰学术的主要中心之一,是仅次于华沙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波兰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波兰最古老的大学雅盖隆大学,它建立于1363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现在是一所闻名的综合大学。图为大学门口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 雅盖隆大学是从教会转变成综合大学的。当年,文盲多,最先进的科技全部都掌握在教会手中。大学初期只有音乐系和天文系,哥白尼早期是教会人士,在天文系读书。从这所大学毕业的还有保罗二世,他是罗马天主教梵蒂冈的教皇。</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的地方是它的原址,现在成为参观、展览、文化交流的地方。其他教堂楼零散的分布在克拉科夫这个城市里面。</p> 图为学校原址,就是教会的样子,地方不大。 下图火把交叉的是大学校徽,在城里看到楼上有这个标志就是它的大学教学楼。 图为城里一尊哥白尼雕像。当时天文学是地心说法,哥白尼研究后认为是日心说法,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这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他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图为古城中央广场上的纺织会馆,当年皇帝建它是想发展经济,建贸易场地,早期主要是布、纺织品的交换,现在是卖小纪念品的地方。小偷多,我们团友就亲眼见到一个小偷在作案。 图为广场上的两座钟楼,风格不一。当年是让兄弟俩各自设计,弟弟设计的钟楼顶上套着皇冠,就是圣玛丽教堂,而哥哥那座正在维修。 旁边有没维修时两座钟楼的图片,我拍下看原貌。 圣玛丽教堂钟楼每到整点就会有一个人打开窗户,现场吹一段小喇叭,他会吹四次,四个方向。这就是纪念当年克拉科夫号手的事迹。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打到这里时,一个克拉科夫号手会在楼顶吹喇叭通风报信。后来,蒙古人派人把那个号手杀死了。为纪念中世纪抵抗异族入侵的一位忠于职责、坚守岗位的号手,至今这个号声被流传下来。<div> 我录了一段视频。</div> <p class="ql-block"> 纺织会馆前还有一尊密茨凯维奇的雕像。他是波兰诗人,1820年创作的《青春颂》,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1822年第一部诗集《歌谣和传奇》,根据民间故事写成。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活动,1832年起,他定居巴黎,期间跟肖邦的关系非常好。之后写长诗叙说爱国激情,甚至直接参与斗争。</p> 图为圣玛丽教堂内景。 <p class="ql-block"> 图为克拉科夫的圣三一教堂。克拉科夫有很多教堂,马导说,著名的教堂就有60多座。</p> 图为圣安得鲁教堂。 <p class="ql-block"> 图为克拉科夫最著名的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又被称为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这是建于1619年的皇家大教堂,是波兰第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周围有12圣徒雕像。</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纪念徽章。</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很多雕像都镀了金,显得很豪华。</p> <p class="ql-block"> 图为教堂内的大管风琴。如今,教堂经常举办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瓦维尔城堡,它位于瓦维尔的小山上,城堡建于8世纪,10世纪起成为王室府邸。红色的砖墙将内城的粉墙黛瓦包住,庄严精美。在迁都华沙之前,它是波兰历代帝王的宫殿,1595年王宫遭受火灾,又因克拉科夫在波兰偏南部,因此首都迁往华沙。图为进入城堡的第一道门:伯纳第安门。</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个古堡平台上可以俯瞰城市的新城区。</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俯瞰波兰的母亲河——维斯瓦河。这是波兰最长的河流,从西里西亚的贝兹基德山脉出发,穿过北欧平原,流经克拉科夫、华沙、托伦,最后在格但斯克汇入波罗的海。</p> <p class="ql-block"> 城堡里有个瓦维尔大教堂,现在已经变博物馆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 马导说,博物馆里保留了一幅达芬奇的名画:抱银鼠的女子。瓦维尔大教堂不仅是波兰国王加冕的地方,还是他们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去了克拉科夫北边的瓮城。瓮城建于1498年。主要是起防御作用,是中世纪防御建筑的重要遗址。</p> <p class="ql-block"> 瓮城临近护城河,当年中间的庭院有7座炮台,3米厚的城墙上共有130个炮眼。曾经通过一条通道和城门相连,对进入老城的人进行检查。</p> <p class="ql-block"> 6月11日,我们来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造了六座灭绝营,共有300万波兰犹太(占战前波兰犹太人总数的90%),以及180万—280万政治犯(反战、被俘者等人士)被杀害。</p><p class="ql-block"> 奥斯维辛建立于1939年,是六座灭绝营中最大的集中营。到1945年被苏军解放时止,奥斯维辛集中营共关押了130万人,其中110万是犹太人,其中90%被杀害,还有一小部分人被苏联红军解救。</p><p class="ql-block"> 图为参观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参观集中营要实名制登记。图为我先生拍的他的入场门票。马导说,因为有个别人进去后,恶意破坏了展品,所以之后加强了防御。</p> <p class="ql-block"> 奥斯维辛集中营共三个地方,这里是一号,二号是比克瑙集中营,三号是莫诺维茨集中营。图为一号集中营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参观,据说有近2000万世界各地的民众来参观过,以至把楼梯都踩变形了。</p> <p class="ql-block"> 犯人到集中营时,随身物品都被纳粹分子抢走,这里展出的是鞋子,还有衣服、手提箱、眼镜等展览橱窗,据介绍,原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里还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看后让人不止是惨不忍睹,而且是让人毛骨悚然!我都不想拍摄,可恨的纳粹真不是人,怎么下得去手!</p> 图为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的大门,火车直接开进去。 我老伴录了一段视频。 许多图片展现了当时的场景。 <p class="ql-block"> 集中营里的囚犯也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带不同的标签,下图是不同的标签。政治犯和有身份的囚犯是先被枪毙,再去焚烧。</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这个纳粹是管分配囚犯的,大姆指朝上就是送牢房,大姆指朝下,就是直接烧死。</p> 这堵墙是专门枪毙犯人的地方,被叫做:死亡之墙。 这是囚犯上厕所的地方,每个蹲坑旁边都有铁环,上厕所时都要被绳锁锁住。 <p class="ql-block"> 以下都是囚犯的住地和当年拍的照片。</p> 我们还参观了毒气室,这是从毒气出来。 <p class="ql-block"> 这个绞刑架是战后犹太人把当年逃走的集中营的头子拉回来,吊死在这个架子上的旧址。纳粹分子实在是应该千刀万刮。</p><p class="ql-block"> 看着纳粹的罪行,自然使我联想起日寇的罪行,他们至今也没认罪,也应该让更多的世界各国人民深入了解他们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 6月12日,我们来到波兰首都华沙。华沙是一个从废墟里重建的城市,他们将战火伤痕锻成文明勋章。</p><p class="ql-block"> 二战前,希特勒叫嚣要在短期内消灭波兰。出于对祖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热爱,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山洞里。二战期间,德军地毯式空袭,把华沙老城85%的建筑都给毁坏了。 战后重建时,根据这些图纸,波兰人民用几年的时间,用修旧如旧的方式重建起家园,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p><p class="ql-block"> 华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华沙大学,成立于1816年。我们到达华沙,首先来到克拉科夫大街,大学就在这条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华沙的旅游路线,是从圣十字教堂开始,最后从瓦津基公园离开。图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跟我们所走的景点相近。</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圣十字教堂建于1679-1696年。二战时,1944年,波兰军民以这座教堂为堡垒,举行英勇的反纳粹起义,后来教堂在战火中被完全摧毁。战后才重新得以复原。</p><p class="ql-block"> 教堂之所以著名,除了它伟大的历史意义,还有就是教堂中是波兰钢琴家肖邦心脏的最后归属地。</p> <p class="ql-block"> 圣十字教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 这所教堂,肖邦生前曾多次来过。战后他在法国巴黎寄居,他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思想的乐曲,他生前立下遗嘱,死后一定要把心脏送回祖国。在肖邦逝世一周年后,他的姐姐把肖邦的心脏带回到这里,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图为肖邦心脏安葬之处。</p> <p class="ql-block"> 在圣十字大教堂旁边是尼古拉·哥白尼纪念碑,也是华沙著名的地标之一,树立在哥白尼科学院前。</p> <p class="ql-block"> 圣维泽德克教堂,在华沙大学主校区的隔壁,与圣十字教堂只有几步之遥,是肖邦在中学、大学读书时每周必去的教堂。从1817年到1827年,肖邦在此度过了10年的青春时光。在每周必去这个教堂参与主日弥撒时,年轻的肖邦大多都在教堂里演奏管风琴,也因此遇见了他在弥撒时咏唱的初恋情人康斯坦茨。肖邦的管风琴演奏大多是即兴表演,因为常常过度融入音乐之中而忘记所以,以至于教堂司事必须请他结束演奏才算罢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毕苏斯基广场。这是约瑟夫•毕苏斯基雕像,他是波兰政治家、军事领导人,曾因反对沙俄统治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回国后,他创建波兰地下军。一战时,率波兰军团对俄作战。1918年,波兰共和国成立,他出任国家元首。这个广场最早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p><p class="ql-block"> 这个广场在二战时被叫希特勒广场,二战后叫胜利广场,1989年,改回叫毕苏斯基广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毕苏茨基广场上的无名烈士墓。二战期间这个象凯旋门式的建筑,就是原来波兰陆军司令部大楼的残留物。如今无名烈士墓是在废墟上经过整饰而成。大理石上镌刻着波兰军队曾经战斗过的地点与日期,墓中存放着从波兰烈士们牺牲的战场上收集的泥土。</p><p class="ql-block"> 按照波兰外交礼仪规定,外国重要代表团来访时均须向无名烈士墓献花。</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展览的二战被轰炸后的残迹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70年,时任德国联邦总理的勃兰特在结束对欧洲各国的访问前,自发前往波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代表德国人向不幸在战争遇难的犹太人道歉,并请求原谅。这一跪,让整个世界动容,被称为“华沙之跪”。</p><p class="ql-block"> 图为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纪念波兰原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纪念碑。2010年,卡钦斯基为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纪念活动,所乘专机在俄罗斯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的机场降落过程中坠毁,当场死亡。共有97人在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中遇难。</p> <p class="ql-block"> 波兰总统失事以后,开始波兰认为是俄罗斯有意谋划,后来两个“黑匣子”找到,说明和天气状况有关。但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空难可能涉及“政治阴谋”。</p><p class="ql-block"> 图为卡钦斯基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图为波兰总统府,位于王室大道,始建于17世纪,是当时波兰军事指挥家海特曼的住所。二战时,这里成为德军的“德意志之家”,所以没被破坏。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在此签订协议。1995年起,成为华沙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 华沙是座美丽的城市,绿化面积约占城市总面积的27%,人均占有77.7平方米,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p><p class="ql-block"> 下面几张照片是我沿途拍的。</p> 老城区一角。 <p class="ql-block"> 图为城堡广场,它是通往华沙旧城的入口。这里都是二战后重建的。广场上矗立的柱子是齐格蒙特三世的纪念柱,是他决定将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的。这个纪念柱最早立于1644年,战时被炸毁,战后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重建的皇宫城堡,也叫华沙王宫。最早建于14世纪,在战争中被炸毁,战后修旧如旧。目前是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我在楼宇间拍到的教堂,后来网上查得知是波兰军队大教堂,始建17至18世纪之间,在1944年的华沙起义被摧毁,后来重建。目前波兰军队大多数军事宗教庆祝活动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华沙圣约翰教堂是天主教华沙总教区的三座主教座堂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教堂始建于14世纪,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重建。在华沙起义时,教堂被德军炸毁。战后教堂按14世纪时外观重建。整个建筑呈红色,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景。</p> 数百年以来,华沙圣约翰教堂是波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这里曾是国王加冕之地。世界著名的《五三宪法》是在这里颁布的,是世界第二部宪法。 <p class="ql-block"> 图为教堂附近的华沙集市广场,又叫美人鱼广场。美人鱼是华沙的城幑,最早建于1855年。</p> <p class="ql-block"> 华沙在波兰语中,念做华尔沙娃,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对名叫华尔西和沙娃的恋人,他们结伴而行,来到华沙开拓家园,河中的美人鱼是他们的见证人和庇护者。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他俩人的名字合称"华沙"作为该城的名称。同时,把美人鱼形象作为华沙的城徽。</p><p class="ql-block"> 图为我们见到的美人鱼,下身是鲤鱼尾,她战胜过水怪。跟我们见过的丹麦的美人鱼不同的是,她手握利剑和盾牌,是勇敢者的化身,这也是波兰民族的不屈象征。</p> <p class="ql-block"> 巴比肯是华沙一个位于老城和新城区之间的防御工事,又叫老城瓮城,这是一座漂亮的防御性欧式老城堡,如今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弗里塔街16号是居里夫人博物馆,她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带阳台的地方是居里夫人的出生地和童年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 图为华沙起义博物馆。我们没有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 1940年秋天,希特勒法西斯在华沙建立犹太人隔离区,强行把犹太人迁移到区内,人数最多时曾达45万人。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区内起义,后被镇压,大批犹太人遭杀害,犹太人隔离区随即被纳粹军队夷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去了中国驻波兰大使馆门前。在国外看到本国的大使馆还是感觉很亲切的。</p> <p class="ql-block"> 图为华沙科学文化宫。建成于1955年,高度230米,是波兰目前最高的建筑。这是战后苏联送给华沙的礼物,整体风格与华沙市中心格格不入。这里定期有一些国家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后来到瓦津基公园,别称“肖邦公园”。公园内有肖邦的青铜雕像。一到周末,这里就会举办露天音乐会。</p><p class="ql-block"> 波兰人民怀念肖邦,不光是赞美他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赞美他的爱国情怀。我们离开华沙,但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 傍晚,我们来到波兰东北部的比亚韦斯托克,这里接近白俄罗斯边界,也是连接华沙与立陶宛的交通枢纽城市。 因为只住一个晚上,晚饭后,我们就在附近的地方逛了逛。 我们看到了比亚韦斯托克圣母升天殿总主教座堂。 教堂内景跟波兰其他教堂一样庄重而美丽。 下图是路德维克·柴门霍夫的故居,他是波兰籍犹太人,语言学家,世界语的创始人。他出生在比亚韦斯托克,当时这个小镇上住着波兰人、犹太人、日耳曼人和白俄罗斯人等,由于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常互相产生偏见和仇恨进而互相争斗。柴门霍夫天真地认为语言不同不能互相交流是产生偏见的主要原因。还在华沙上中学时,他就试图创造一种人类共同的语言,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各种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div> 1887年7月,当他28岁时,在他岳父的资助下,他以"希望者博士"的名义,自费出版了《第一书》,正式公布了世界语方案。1905年法国布洛涅"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召开。从这以后,世界语便逐步在全世界传播开来。</div> 下图是波兰家乡军的纪念碑。二战期间,波兰家乡军是游击队组织统合的军队。波兰家乡军最著名的军事行动是1944年的华沙起义。 图为格里芬门,背景不详。我们逛到这里就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波兰。6月13日,又奔向波罗的海三小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图为比亚韦斯托克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