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九月一号开学日

立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九月是学生们的开学季,特别是中小学校基本都是定在九月一号,从俺记事起好像都未变过。昨天是咱孙女跨入中学,迎接新学期的第一天。小学与中学虽一字之差,但掌握知识的层次,学习的氛围,同学间的交往,身体的发育状况,人生的阅历,都将上一个大大的台阶。作为爷爷级别的我内心深处为她深深地祝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十三周岁的我,不禁想起六十周年前的自己,六月廿日完成了小升初的全市统考,拍好毕业照,填好意向中学志愿表交给学校,即赶紧丢盔弃甲,放下一切书本及学习用具,约好邻里发小冒着大太阳去体育场游泳池美美地泳了一下午。那时孩子们的暑假纯粹是玩,特别是在这升学的间隙期,小学已不管,中学未接收管不了,那时的家长似乎也很少管,于是就形成了那一段三不管时期。对于我们来说这可是大好时光,家中就像食堂,吃饱就与同伴们下棋、打乒乓、淴冷浴,那叫玩了一个痛快!</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疯玩了一段时间,大概在七月中旬,最后一次回到小学的教室里,听班主任老师宣佈学生们被各中学录取的名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记得我们那一届(65届)虽说是小学毕业,但升学的道路已出现多样化,除了根据成绩升入高一级的初中外,还加了半工半读的工读学校及工厂的初级技校(四年制)。因为1965年正值特殊的历史时期,次年(1966年)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正常的教育秩序随后受到了巨大冲击。所以当时已有“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这样口号式的痕迹​​。我班已有好几个小学毕业生被录取在陶瓷厂、橡胶厂等,提前进入了当时最吃香的“工人阶级”队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到班主任告知后还要到所在中学的大门口看录取红榜,本人有幸成为了市二中的一员,全市统招二百个学生之一。开学后数天,当我们从老师手中接过学生证及校徽时,不知是少年的羞涩还是成长中的一种自傲感,觉得离共产主义接班人又近了一步。反正看着学生证照片右下角的钢印,胸前佩带的校徽,心里甜滋滋的,顿觉中学生就是比小学生神气,无论走在道路上,路过公园及公共场所,一切都有学校罩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想不到一年后,学生证终止了上下学期的注册登记,却成了“大串联”购买车票及招待所的登记本,接着的上山下乡更是把证、徽,抛到九霄云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了纪念这六十周年前的九月一号开学日,听说市二中同年级的老同学们都在用各种形式开展活动,以示怀念。本人也随手涂鸦一篇,六十年前只读了一年的母校,至今仍深深地印在脑海,那五十一个初一(乙)班的同学加兄弟如今尚存四十五个,在班级群其实常联系的仅剩廿五人。进入暮年,望大家切切爱护自己,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