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柳如是虽为歌姬,但工诗善画,写下了大量情辞婉丽的诗作。其诗集有:《柳如是诗》、《湖上草》…《东山酬唱集》、…《我闻室梅花集句》等,还编有一部《古今名媛诗词选》。柳如是若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论,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当之无愧。丹青墨画也负盛名,其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也深得后人赞赏,被称为“铁腕怀银钩…”;历来许多文学家、学者,为她著述,近代经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著的《柳如是别传》,尤为经典,评价甚高,誉其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p> <p class="ql-block"> 天下之人,天下之事,都具有复杂的一面。对栁如是这个风华绝代的秦淮名妓,谁也不易对她作出全盘肯定或否定。归根到底,她是个悲剧人物。她无论年幼遭受的灾难还是后来改朝换代的生灵涂碳带來的苦难都是她人生的悲剧,她本人在这场金戈铁马的战争中的经历和强烈的爱国节操品性,其实也是个悲剧。</p><p class="ql-block"> 栁如是从良先后嫁与四人为妾,初嫁云间孝廉为妾,后属意陈子龙,同居于南园南楼,后被抛弃。最后一个是钱谦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栁如是极力劝说钱谦益为南明小朝廷效力,官至礼部尚书。</p><p class="ql-block"> 清兵围城时,栁如是说:“咱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与钱谦益定好投水殉国全志,结果,钱谦益怕死!这货下到水边试了试,说:“水太冷,不能下”。</p><p class="ql-block"> 柳如是愤而投水后被旁人所救。被救后又对钱谦益说咱们殉国不行,那就归隐山林吧!</p><p class="ql-block"> 结果,钱谦益这货放不下滚滚的红尘,最终,竟然毫无气节率众冒着滂沱大雨开城门投降迎接多铎。</p><p class="ql-block"> 作为见面礼,还将弘光诏选的美女献给了多尔衮。最无耻的是,满清下令剃头,南明百姓纷纷抵制,这货竟然说'头皮痒的厉害',带头示范刮了头发。</p><p class="ql-block"> 清庭诏命其国史馆编修《贰臣传》时,下令将他与孙可望、左梦庚、冯铨、龚鼎孳等人一同成为贰臣中的贰臣。</p><p class="ql-block"> 于是,钱谦益从大明王朝的礼部侍郎到南明的礼部尚书,再到清庭的礼部侍郎,一副三姓家奴的汉奸嘴脸丑照耀然钉在历史的史书上!</p> <p class="ql-block"> 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若对栁如是评价确实有失公平。</p><p class="ql-block"> 山河破碎,举国艰难,家族逼迫,她対亲人的失望,她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对气节的坚守,一点也不让须眉。清兵攻破南京,栁如是欲殉国难,羞煞食君之禄的丈夫钱谦益。栁氏临终嘱咐子女"悬棺而葬",表示死后灵魂不践清庭之地,何等的节烈!</p><p class="ql-block"> 1664年(残春)五月,柳如是深深的向天际投去最后一瞥,断然走出半野堂,来到我闻室,帛声落地,如是带着国破家亡爱人背刺的失望,她悬梁而尽。享年四十七岁。唉!英雄多为屠狗辈…商女也知亡国恨。</p><p class="ql-block"> 红豆山庄。春风带着无限的爱,亲吻着广阔大地上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春雨怀着浓浓地深情,把思念和渴望洒向她无比眷恋的长江水。水草中的夏虫拼命地叫着,直到心力交瘁而死。如是把自己和夏虫连在一起,感受着夏虫凄切的遗民之恸和无法宣泄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冬天虽然不太寒冷,但偶尔也会下雪,雪是冬天精灵,没有雪的冬天就没有灵动和神气。雪花如少女般与羞涩,它把每一份喜悦都深深地藏在心里,却又把自己无私的抛下大地,踏雪寻梅。酒在梦中、诗在路上。就在这场满天大雪的夜里,红豆山庄在1664年冬迎來了几十年來最大的一场雪,仿佛是为栁如是献上一朵花。</p> <p class="ql-block"> 栁如是殉难之后,后人将她埋葬于拂水山庄的秋水阁厅中,铁索悬棺于墓室,如了她的不践踏清朝统治下土地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呜呼!世人都以她女子才情高绝而羡慕,以美艳的容貌而鉴赏,但很多人却不知她是一位爱国的、有丰富民族情感的奇女子。柳如是眷怀故国,至死不悔的凛凛巾帼形象,正是镶嵌在后人心中的墓志铭。</p><p class="ql-block"> 我听完导游的解说,心远不如上山时平静,默默无言,回到宾馆已在内心萌发要写一篇游记文章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我想,柳如是一切显得那么平凡,即便她心中的执着的坚持与向往,那平凡也是绚烂后的平淡,而非一生寂寂。她超然的品格与绝世的才情,注定了她只能以同样一种绝然的姿势,走完她的一生,如夜空里的烟花,虽然短暂,却也要为这尘世做一次最艳丽的绽放。</p><p class="ql-block"> 岁月轮转,刹那芳华,当深秋的风迢迢万里,吹过她坆头篙草犹她发鬓上青丝时,我希望,我对她这一份的爱国情怀感动与她身世的怜惜,能稍稍弥补这尘世带给她的苍凉,能让她美丽而爱国的灵魂,体会到一点她在那末世的理解和同情。</p><p class="ql-block"> 然不能全部反映当年栁如是巾帼才情、风貌。</p> <p class="ql-block"> 作者境界所限,也由衷的感叹:柳如是,是明末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家国情怀、她的离愁、她的思想构成了明清交替年代那优雅,甚至更忧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圣人典训:“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只要一提起"妓女",就会与社会风化、性病等纠缠在一起,因此,人们深恶痛绝。在今天开放的时代,也还是明正言顺典型的打击对象,有什么好写的?难道还要为她们竖碑立传么!我写她不是赞她,而是写她处在那个时候的悲哀结局和她值得肯定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妓女”不仅伤风败俗,而且传播性病,污染社会。尽管妓女的产生与存在,在古代,有其罪恶的社会根源;但反过来,妓女存在的本身,却又加剧社会罪恶的一个因素。因此,从根本上讲,妓女不可书,不可立传。但是妓女又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存在,妓女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也是旧时代私有制中罪恶沃土盛开的一束罂粟花。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不单纯的从文化角度来评述妓女,认识产生妓女的社会根源,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她们的悲苦不可胜言,就拿柳如是在百折不挠的追求中,可以折射出艳女们的不幸与辛酸,柳如是,她的结局无奈是一个悲剧。</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于万科常青藤蔓架下。</p> <p class="ql-block">虞山景区入口视频摘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