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适合探亲访友,说走就走,目的地济南。周五出门,对上班人而言偷感十足,高铁4小时,习惯脚踩西瓜皮的我,在同行的小伙伴督促下,远在海南的出行搭子的建议加持下,终于完成三天两晚济南行攻略:<br>DAY1:中午到达济南,下午山东博物馆,晚上朋友聚会;<br>DAY2:青州一日游;<br>DAY3:上午济南看泉,下午灵岩寺,晚上回家。<br>完美,时间用足,那就出发吧。 <div>山东博物馆到了,网上流传山东博物馆是郭沫若题写的,其实非也,是新馆建成后从郭老赠送的诗词书法作品中截取下来的,原文为竖排草书写法,一横排那个连笔的美感就只能呵呵了,有文化的地方总要有文化的人来加持一下的。</div><div><br></div> 山东博物馆坐落于济南市区东部,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目前为止馆藏文物超过14万件,同时馆藏近万件自然标本,尤以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简牍、汉画像石、书画、善本书等更具特色。<br> 博物馆的大厅台阶上坐满了人,现在的博物馆实在是太火爆了。一楼大厅穹顶设计的灵感来自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鲁国大玉璧, 穹顶中央镶嵌着直径20米的墨绿色仿玉璧,犹如历史之光穿越而来。 山东博物馆拥有展厅23个,展陈面积2.5万平方米,要了解山东历史就从基本陈列“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开始。山东博物馆有十大镇馆之宝,因为人实在太多,宝贝们也很忙,出差在外赶不回来,只能粗粗看个大概。 红陶兽形壶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是新石器时代的物件,虽然是实用器,却造型生动,不失艺术情趣,有5000年岁了,是山东大汶口文化独特的代表。 镂空器座,环环相连,距今已经约6000-4400年,属于大汶口文化。 甲骨文原为清末罗振玉旧藏,1954年入藏山东博物馆,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颂簋1954年由山东文管会入藏山东博物馆,为传世青铜器中的珍品,是西周晚期典型青铜器,最为重要的是,器物内底和器盖有152字对铭,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重要的文字资料。 鲁国大玉璧1977年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玉璧是祭祀天地的礼器,代表礼制文化的最高境界,玉璧两面都是三层纹饰,内外蟠螭纹,中间谷纹,器形规整,琢磨精良,是山东博物馆大厅穹顶玉璧的原型。 蛋壳黑陶杯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整器为两部分套合,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代表了中国远古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据说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亚丑钺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是商代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两面镌刻的铭文表明此钺的持有者是商代著名望族"亚丑"族群,可惜原件出差了。 裸人铜方奁,西周晚期日照出土,是当时贵族女性的首饰盒。 都是青铜盘子,色彩颠覆了我们对青铜器的固有思维。 这是一个铁制架构,看着像当今出品,谁能猜到是千年以前的物件。 匆匆一眼已是数千年,藏品太多留作下次再来的理由。<br>已是黄昏时分,访友主题才是最重要的。山东海鲜大排档见啦,海鲜美味,饺子满足,友情常存,一切真好。 大明湖畔美美睡醒,开启第二天特种兵行程—青州寻美。 高铁一小时,我到青州啦!<div>艳阳当头照,古城打个卡,教堂瞥一眼,偶园走一圈,怪石品一品,美食尝一尝,汗流湿衣衫,避暑博物馆。</div> 播报插曲:和小伙伴在某评上找到范公祠公园附近的小庭院餐厅,餐厅不大也就三两桌子四五包间,来往食客甘愿等座,点了三个菜和一盘面饼,白面饼10块,某人又分享送出一半,作为i人的我佩服之极。临了结账,听闻包厢消费也就300,小伙伴觉得太过便宜,与环境身份不太相符,食客居然建议老板提价,哈哈哈哈。 远方小伙伴极力推荐的青州博物馆,我们来了,青州博物馆在文博界有“小大博物馆”之称,虽是县级博物馆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为东汉宣子孙玉璧、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和龙兴寺佛教造像。 <div>这次花血本请了大咖说讲师,听讲师的话,我们提前进馆,错峰看了龙兴寺佛教造像。</div>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在遗址1996年出土的窖藏佛像群,涵盖北魏至北宋400余尊造像,入选"中国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因为出土较晚,有的袈裟仍是红色、有的镏金仍在,甚至有些五官棱角分明,保存很好。<div><br></div> 终于近距离见到了,北齐时期"青州样式"独有"薄衣贴体"雕刻技法,菩萨像面部"青州微笑"呈现东方蒙娜丽莎般的神秘表情。 东汉古墓中出土的汉代“宜子孙玉璧”,我国现存最大汉代刻字玉璧,采用整块新疆和田玉雕刻,上面有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意味“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镇馆之宝—赵秉忠的状元殿试卷,是全国殿试卷真迹,试卷以小楷书写,字迹工整,通篇2460字没有任何错别字,卷上有万历皇帝朱诩钧的朱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 馆内还陈列商周青铜器、汉代玉器、明清书画等珍贵文物,系统展现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历史脉络。 临近闭馆,我和小伙伴才离开,高铁回到济南,见识了济南的暴雨,就是整一个倾盆大雨,整个人湿漉漉的来到了明湖楼,美食好好地温暖了我们。 雨后稍息的大明湖,叽咕作响的鞋子,滴水的衣裤,走着也别有风趣,回到房间吹风机的功效发挥极致。 第三天了,泉城的泉还没好好看过呢,走起! 码头船约满了,只好穿过泉城广场去趵突泉,来到门口吓坏了,那么多人啊,算了算了,我们还是去大明湖吧,坐上旅游小巴出发。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道:“园林美丽,堪悦心目,湖光山色,应接不暇”。大明湖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公园内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 夏天来大明湖一定要看荷花啊,一定要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昨日透夜雨,今早荷满湖。 中午吃了鲅鱼饺子、把子肉,重头戏来了,我们要去“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济南灵岩寺,原谅我们的无知,来山东前居然都不知道。<div><br></div> 济南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历经北魏、唐、宋等朝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div> 位于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灵岩峪方山之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div> 灵岩寺是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时的重要参拜之地,御书房前从石缝里长出的青檀树。 辟支塔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竣工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历时六十三年完工。塔高55.7米,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 时间过得真快,该下山去高铁站了。这里下山的路设计很巧妙,用水雾打造了绿野仙踪,小伙伴嗲嗲地弯着头比划出剪刀手,走着绿径中,恍入仙境。 再见了,济南!我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