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徐州剪子股

秋水长天

<p class="ql-block">  古彭徐州有一个民间俗称的街区叫剪子股,位于彭城路南端云龙山北麓,因岔路口形似剪刀而得名。史料记载,明末天启年间(1624年),黄河在城东南奎山处决口淹没徐州,百姓寻高地避难,除户部山外,大多选择距城三里外的云龙山。当时聚集的居民大多是不得入城的逃荒者,久而久之这儿就形成了人口稠密的街区。乾隆皇帝四次来徐州,在剪子股南首留下"御桥口"地名,但是百姓都称它为剪子股。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剪子股己是有庵、有庙、有人家有露天市场的居民区了,据此推算最迟应在明末清初之际,剪子股就已成名,距今己经有约400余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徐州五省通衢重要经济、交通位置的凸现,促进了剪子股的发展,这里过去有过油坊、糟坊、粮行、烟店、杂货店、饭铺、布店、丝线店、油篓店、油条锅、羊汤锅等五行八作以及红土挑子、青菜挑子、货郎担子、香烟篮子等贩夫走卒。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行业一一生产锅腔子,(锅腔子是过去民间使用最方便最广泛最省柴的一种土灶)是徐州地区生产锅腔子历史最悠久,技术最好的地方,因为剪子股一带有优质红黏土,四郊麦秸易得,给制作锅腔子提供了有利条件,七十年代还能经常看到有人在此制作售卖。</p><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剪子股早己改变了模样,但它作为徐州中轴"彭城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的古建筑遗存和徐州的市井文化功能依然不可多得。2020年起,市政府启动综合治理工程,将其改造成为历史景观与创意消费的文化街区,近期它华丽转身,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面向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