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夏鲁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此篇献给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新四军二师、四师全体将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共和国烈士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军第六支队政治工作会议于1940年3月18日在涡阳新兴集召开,这是与会代表合影留念。</b></p> 掩护刘少奇同志转移 <p class="ql-block">花怀真回忆:</p><p class="ql-block">一九四〇年六月初,我们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营九连来到了“杨楼”(村名,今泗县境内),任务是打击敌人,保卫午收。当时我是三排长。</p><p class="ql-block">一天早晨,我象往常一样仔细察看了每个哨位,要求部属提高警惕,密切注视敌人的动静。不一会,营长朱宝善、连长李广兴过来了,提醒我百倍小心,一有情况,立即报告。我当时心里嘀嘀咕咕的,总觉得今天的情况有些异常。大约九点多钟,一个哨兵跑来向我报告说:西南面发现敌人。我叮嘱他继续嘹望后,便把情况向连长作了汇报。又过了一刻钟,又一个哨兵心急火燎地跑来说,东南方也发现敌人,其中有坦克、有骑兵、有步兵,大约三,四百人正向我方扑来,情况紧急,怎么办?李连长低声对我说:“三排长,敌人今天是有企图的,他们可能知道刘少奇同志正在“江桥”开会(杨楼西三里路),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中央首长的安全,掩护刘少奇同志迅速撤离。现在你带三排阻击敌人,我带一,二排赶往江桥。你顶不住时要设法引诱敌人,多拖一分钟,那边就多一分安全。”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p><p class="ql-block">我见过刘少奇同志,还吸过他递给我的香烟,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此时会来到我们这里。这里太危险了!我们的北面有日军的一个骑兵大队,南面驻着伪顽的保安四旅。但首长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保证首长的安全,我给全排作了战斗动员。号召同志们坚决顶住敌人,掩护刘少奇同志安全转移。</p><p class="ql-block">杨楼是江桥的门户,守着杨楼,就等于截断了敌人的前进道路。杨楼村的东头有一座木桥,我们的第一作战方案是在桥头打阻击,我把全排分成四个战斗小组,一、二小组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三、四小组找来农用犁、耙,横七竖八扔放在桥上。敌人慢慢靠近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坦克在前,步兵在后,骑兵分散在两边。也许是坦克驾驶员注意到了桥上的东西,“乌龟”自动停了下来,还是步兵“勇敢",,企图扫清桥上障碍,殊不知,我们几十只乌黑的枪口正对着他们。我喊了一声“打”,子弹象长了眼睛一样飞向敌人,仅仅四、五分钟的时间,桥上便倒下了十几具敌人的死尸。敌人依仗人多,很快拉开了战斗队形,接连不断地向我阵地发射炮弹。我们经不住敌人的猛烈射击,七班长张德元、战士谭祥运、吴凯等七人壮烈牺牲了,还有四、五个人都程度不同地负了伤。为了和敌人拖延时间,我令各小组注意隐蔽,不要还枪。二十分钟后,敌人误认为我们没有子弹,没有力量还击了,便大摇大摆地奔上桥头。此时,我抱起一挺机关枪拼命地向敌人扫射着,其他同志也怀着满腔怒火把子弹、手榴弹射向敌群。</p><p class="ql-block">我考虑到长时间对我不利,便把队伍撤到了一个土围子里面,执行了我们第二步作战计划。枪声停了,我们从土围子上面往桥上望去,敌人死、伤不下六、七十人,我们也只有二十多人了。我看到战士们一张张沾满污垢、汗水、还有鲜血的脸,感到了他们的坚强,可爱,也更增强了我的责任感。</p><p class="ql-block">敌人过了桥,凶神恶煞般地包围了围子。我们居高临下,凭借有利的地形打击敌人。这又僵持了半个多小时,狡猾的敌人这时为了向江桥推进,用一部分兵力对付我们,以另一部分兵力继续向西挺进。为了牵制住敌人,阻止敌人继续前进,我决定从围子里突围出去,以小组为单位到围子外边吸引和拖住敌人,确保首长撤离有更富裕的时间。我把党员、骨干召集到一起,确定了突围路线和集结地点,指定代理人,并决定自己留下来掩护。但是,8班副班长石怀章说什么都不肯走,说排长你出去是要组织战斗的,你不出去怎么拖住敌人?经过僵持,最终8班副带一个班留下掩护,剩余人员在我带领下经过猛打猛冲,迅速冲出围子,利用树林、坟包的掩护,边走边打,牵着敌人鼻子兜圈子,直到午夜时分枪声才慢慢稀疏下来。此时,石怀章带着仅余的3位战友也来到约定地点。</p><p class="ql-block">当得知中央首长已安全转移的消息后,我带领剩余的14名伤痕累累的战士突出重围,几经周折才找到大部队,胜利地完成了这次掩护中央首长转移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1940年彭雪枫在涡阳县新兴集。</b></p> 奔袭张小圩拔据点 <p class="ql-block">张小圩之战,是一九四二年正月十七日,我们连在旅的编成内,是夜兼程百余里,出其不意地奔袭敌人的一次歼灭战。这一战斗,仅两个小时,便以两个半团的兵力速决全歼顽军约一个团近两千人。其中伪县团级官员三人,缴获武器弹药各一部分,我连俘敌五百余人,缴获武器两百多件,弹药五万余发。</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日寇为了实现其“扫荡”、“三光”政策,集中了大部日军、全部伪军,到处增修碉堡据点,疯狂地进攻新四军和八路军,全图使我军丧失生存的条件。张小圩就是敌人设在我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为了拔掉这个钉子,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夺取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我九旅奉命集中兵力,聚歼张小圩附近之敌,</p><p class="ql-block">正月十六日十六时,在营的统一组织下,我连为前卫,由泗县山头集出发。临行前,我们得到的情报是敌人在大,小康驻扎。</p><p class="ql-block">当我连进至大李集西南约四里的一个村庄以东时,我连接地下党组织报告,该村伪敌区公所驻地,有几十个顽军守护。当即便于敌打响,约半个小时,我连以闪击手段歼敌五十余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驳壳枪两支,步枪二十余支。</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连队继续向西开进。待进至大、小康时没有见到敌人。后来我地下党组织报告,敌人在几里外的花家楼。我们赶到后,又未见到敌人。后来听说我旅二十五,二十七团同驻张小圩之敌打起来了,而且到现在尚未攻克。由于我连情况不明,而且跑了一夜,因此,决定原地休息 待命。</p><p class="ql-block">十七日约四点钟,果然旅部派人要花怀真去接受任务。当我到达旅指挥所,旅长韦国清同志先向我介绍了张小圩战斗简况,接着,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们连的任务是从张小圩西南方向打进去。对你连要求有三条: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打下来,二、打剩下一个人也得坚持;三,这个任务很艰巨,你们连要保证完成。接受任务回到连队时,指导员夏同环正在一个桥头前召集全连人员作临战动员。待他讲完后,我对大家只讲两句话:“一定要完成任务,不怕死的跟我来!”接着我们便整队出发了。</p><p class="ql-block">当我连进至古城北侧一个凹道时,便成一线散开。然后,我和指导员带各排长到现地勘探地形、介绍敌情、明确打法、下达任务,二排在第一线担任主攻,一、三排在第二线为预备队。人与人的距离三至五米;线距离八十至一百米。我的位置在两线之间。接着全连开始接敌运动。在进至张小圩以南约一百多米处,这里有一小片果园,七、八个坟包,几幢房子。二十五团的二、三营和我们营的七连都因进攻受挫,隐蔽在附近准备再攻。</p><p class="ql-block">约九时,当我正在观察敌情,考虑如何打好这一仗时,通信员跑来传达旅长的命令说,“二十分钟打不进去,就影响整个战斗,一定要攻进去。”为了实现上级的决心,我立即调整了全连部署:六班、八班为连队的突击班,由我和指导员带领从中间突破,二、三排从两翼突击,一排为预备队,付连长组织救护。同时规定了信号,取得了我营七连的支援,得到了上级同意,并进行了紧张的临战准备。</p><p class="ql-block">十七日九点多,我连先由机枪打了几个点击,接着我手一挥,指导员喊了一声:共产党员冲在前,不怕死的跟我上!全连便发起冲击。不多时,我和指导员带着突击班冲进了一米多高的土圩子。指导员刚踏上土圩子,发现了敌人的机枪火力点,便用手按住机枪,保障连队顺利冲击。前沿突破后,敌如惊弓之鸟,乱作一团。我们营及二十五团的两个营则如入无人之境,趁机跟着我们连冲杀进来。我旅二十七团这时也在村北突破了敌人防御,杀进村来。当我连突破敌人前沿约五十米处,遇到了一个家伙,头戴礼帽,身穿呢子大衣,我上前一把将他抓住,经查问,才知道是伪县长徐志远。</p><p class="ql-block">随后,我连从村中心直指南门。约十一点钟,便结束了战斗。最后,全连进行了短暂的整顿,又随同大部队挥戈北上,开始了新的战斗。</p><p class="ql-block">在张小圩之战的战评中,旅长韦国清同志表扬我们说:二十六团的三营九连,打的快速、利索,在这一次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军第六支队领导合影。</b></p> <p class="ql-block">夜袭土山镇剿敌顽</p><p class="ql-block">山镇位于邳县南部,东接大运河,北靠陇海路,南抵唯宁古邳,西邻邳南占城,抗战期间曾是邳(县)睢(宁)铜(山)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p class="ql-block">1941年五六月间,新四军军部命令9旅由淮海区出发,收复被日、伪、顽重占的邳睢铜地区。一天早晨,我所在的9旅26团接到命令急行军快速跨过海郑公路赶到吕集,下午3时又由吕集奔赴至岠山(地、县党政机关所在地)。团部驻宋圩,1营、2营驻花李巷,3营驻王巷。宿营不到1小时,就接到团部通知连以上干部到宋圩开会。会上,团长罗应怀声音高昂地对大家说:“今晚我们要打的土山、陈庙,刘尚志的特工2支队,作恶多端、民愤极大,不把他们消灭,根据地政权建设就得不到巩固。”接着他仔细介绍了土山镇的情况,将作战任务作了分工,1营从南门打;2营从楼园接近土山,从北门打;3营随团指挥所行动作为预备队。罗团长布置完任务,谢锡玉政委随后就战斗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强调。团里的会议散了后,叶道友营长又在营里作了战斗分工,指定9连为主攻连,7连、8连为2梯队。</p><p class="ql-block">这次战斗是在半夜发起的。当9连秘密接近土山时,发现圩壕据点里面的敌人向北跑,我估计可能是1营在南门暴露了目标,当即命令2排长杨克祥带领部队迅速行动,3排快速跟进,向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不多时,我带着9连便冲进圩壕里面,用大刀和手榴弹勇敢地杀伤着敌人,把战斗一步步推向纵深。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向北逃不行,向南逃又遇堵,就翻越西边的围墙逃跑,如同丧家之犬。9连乘势穷追猛打,一直打到南梁寺。之后叶营长又命令9连追歼东逃之敌,9连于是又一鼓作气打到崔塘。一股走投无路的顽军凭借崔塘的圩子负隅顽抗,花怀真便指挥部队把圩子围了个严严实实,并组织人员开展政治攻势,向敌人喊话。过了好一阵子敌方没动静,突然,顽连长崔学灯提出要和新四军谈判。我义正词严地怒斥道:“你没有资格和我们谈判,只有缴枪投降才是唯一生路。”听了此话,敌人营垒又没了动静。等了好一阵子仍不见反应,我便大声命令2排从西南拐角进攻,3排从西北拐角进攻,其他人员火力掩护。听到此话敌人马上动摇了,慌忙提出缴枪。我立即命令道:“不许耍花招,第一,你们要把枪弹分类捆好全部抬出交给我们;第二,你们的人要排好队出来。”等了好大一会儿,敌人老老实实按照花连长的要求交出了武器、并举着手从围子走了出来。当崔学灯走近我,举着的手准备往下放时,说时迟、那时快、我一只手抓住他的右臂、另一只手将其藏在腰间的一把手枪夺了过来,崔学灯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地下。</p><p class="ql-block">土山镇战斗.9连缴获轻机枪两挺(1挺勃朗宁、1挺捷克式)、手枪1支,步枪70余支、于弹2000多发,俘敌80多名。但9连也牺牲了好几位同志,其中连部通信员佐玉胜年方18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彭雪枫和张震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敌机残骸前留影。</b></p> 粉碎韩頑进攻胜利保卫半塔 <p class="ql-block">郭述申、 周骏鸣、赵启民 、张劲夫</p><p class="ql-block">回忆:</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21日,是我淮南津浦路东军民难以忘怀的一天。</p><p class="ql-block">这天清晨,5支队指挥所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周骏鸣副司令立即拿起耳机,驻守半塔集的5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黄一平报告了韩德勤顽军117师两个团突然袭击我半塔集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我们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p><p class="ql-block">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华中顽军,将我江北新四军赶到江南。为了坚持敌后抗日斗争,贯彻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独立自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刘少奇在路西召开的中原局会议上,制定了坚决反摩擦的方针,会后,邓子恢立即赶至路东,向参加5支队“二七”政工会议的全体代表和机关干部,传达中原局会议精神,动员党政军执行中央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反击顽固派制造的各种摩擦,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积极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会后,邓子恢还写了《我们的出路》一书,作为向部队进行政治教育的教材。通过教育,广大指战员斗志旺盛,情绪高昂,决心同人民在一起,坚决击退顽派的进攻。</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初,在蒋介石策划下的华中顽军,开始大规模的反共进攻。桂系李品仙部138师,配合地方顽军共6000余人,分头围攻位于合肥以北青龙厂一带的我江北游击纵队和定远以南大桥地区的江北指挥部以及4支队队部;苏北韩德勤部也忙于调集兵力准备进犯路东我第5支队。桂,韩两顽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消灭我皖东新四军。这一形势严重地威胁着我军的生存和发展,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于津浦路西,先反击对我威胁最大的桂顽,以巩固路西根据地,然后再挥戈向东,击破韩顽的进攻。根据中原局指示,罗炳辉司令员和陶勇司令员分别率5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赶赴路西参战,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和郭述申、周骏鸣、赵启民、方毅、张劲夫五位领导同志留在路东,同留守部队一起坚持原地斗争。在5支队主力离开路东不久,韩顽即乘虚而入,于3月21日对我路东发起了以半塔集为重点的全面进攻,妄图一举</p><p class="ql-block">歼灭我留在路东的部队,占领我路东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半塔集位于天长、仪征、六合、来安、嘉山、盱眙诸县之间,是我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它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小镇,镇内驻我5支队教导大队,镇西南是5支队的领导机关所在地苏郢,西北的光山是半塔的制高点,镇东北是一片乱坟岗和小树林。</p><p class="ql-block">韩顽在路东地区的兵力部署是:独6旅3个团驻半塔东及东南方向约40华里之汊涧、东王庙、马集一线,盱眙县县长兼常备1旅旅长秦庆霖部两个团,驻半塔北及东北方向约90华里的盱眙城、河稍桥、马坝一线,117师两个团驻半塔东北40余华里之张公铺一带。另有六合县常备团、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和嘉山、来安、天长、仪征等县的常备大队。韩顽在路东地区的总兵力达万余人,武器装备精良。</p><p class="ql-block">我留守在路东的5支队后方机关、部队及地方游击队仅有2000余人,其部署是:邓子恢主任、郭述中政委和周骏鸣副司令率5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和部分留守直属分队驻苏郢和冯郢,教导大队驻半塔集,10团团部及两个营活动于仇集、涧溪一带,15团两个连活动于竹镇、雷官集一带,特务营1、4连及机枪连一部活动于四十里桥、西高庙一带,3连(刚改编的地方游击队)驻半塔南边的高山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1940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在小袁圩战斗中的英雄模范。</b></p> <p class="ql-block">半塔保卫战分为两个阶段,3月21日至27日为防御阶段,从3月29日开始,为全线反击阶段。21日凌晨,东方刚刚发白,人们还没有离开甜蜜的梦乡,韩顽117师从半塔东北方向偷偷地向我教导大队接近。哨兵发现敌情后,立即报告正在查哨的教导员唐克。唐克当即派通信员报告大队长黄一平。黄、唐二人各率一军事队迅速进入阵地,另一军事队和学生队也随后进入阵地。顽军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一举偷袭成功,他们哪知我军将士早已做好了迎敌准备。在顽军进到离我阵地百把米远时,反击的子弹和手榴弹,像雨点般落入敌群。顽军死的死,伤的伤,在慌乱中缩了回去。被打退的顽军并不死心,又向我发起进攻。这次进攻,除死伤外,同样一无所得。两次进攻告吹,顽军指挥官既焦急又恼火。中午,又集中两个连的兵力,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先抢占半塔西北制高点光山,接着将半塔紧紧包围起来,并以轻重机枪火力封锁半塔和苏郢间的通路,企图全歼我半塔守军,攻占半塔全部阵地。在这情况十分危急之时,周骏鸣副司令当机立断,决定首先夺回制高点,以解半塔之围。他亲自率领特务营2连从光山后面隐蔽接近顽军,并令坚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在我两面夹攻之下,占我光山之顽军慌忙逃跑,没来得及逃跑的纷纷跪下,叩头哀求“新四爷饶命”。顽军的狼狈相,使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21日这一天,我击退顽军三次进攻,牢牢地控制了半塔周围所有制高点,保住半塔与苏郢的通路。</p><p class="ql-block">当日,我15团两个连,在韩顽独6旅18团重兵进攻之下,退出竹镇,在右涧子构筑工事,抗击顽军。次日拂晓,我发起反击,俘顽军数名,并缴获敌18团团长石左明的皮包一个,内有图章、信件及偷袭我军的电话记录。下午2时,顽军投入18团全团兵力,并以16团作预备队,向石涧子发起进攻。因众寡悬殊,我在完成任务之后撤出阵地。占我四十里桥之顽军两个营和盱眙之顽军四个营,分两路向我西高庙进攻,企图攻占西高庙之后直取半塔。为了牵制顽军兵力,我特务营顽强抵抗,英勇战斗,守住了西高庙阵地。</p><p class="ql-block">我部抗击韩顽的战况,当日即电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我们在命令教导大队坚决守住半塔的同时,调整了作战部署,主要是命令半塔外围部队向半塔靠拢,将撤出右涧子的15团两个连和当地两支游击队调至竹镇和苏郢之间,相机袭击进攻半塔之顽军,以保证半塔和支队部右翼的安全:急令在涧溪、仇集一带活动的10团(两个营)星夜赶至古城待命。</p><p class="ql-block">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电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支队领导接电后立即开会决定,一、由赵启民迅速向守卫半塔的部队传达上级指示,要求部队固守7天,以待援军,二、命令已到古城的10团(两个营)赶至西高庙,接出特务营,向半塔靠拢。</p><p class="ql-block">当晚,赵启民进入半塔,向教导大队传达上级指示和支队部调整部署的决定,研究如何坚守半塔。采取的措施是:一、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并动员自卫队(民兵组织)参战:二,节省弹药,由特等射手(包括自卫队中的猎手)组成射击小组,有效地杀伤顽军:三、严禁部队随意打枪,配齐大刀、长矛和手榴弹,准备近战;四、夜间派出若干小组袭扰顽军,五、加固工事,六、把女生队、少先队接到支队政治部,担任救护任务:七、开展政治攻势,号召顽军枪口对外。</p><p class="ql-block">21日赶到古城的10团(两个营),根据支队部的命令,配合古城游击队击退了顽军嘉山县周少藩的常备大队和秦庆霖常备旅一部对古城的进攻,歼顽军一个排,并于23日清晨赶到西高庙。他们配合特务营击退西高庙顽军后,随即撤出阵地赶到半塔,作为支队的机动部队。他们驻半塔东北,特务营驻半塔西南的高瓦房,与半塔南面的15团两个遥相呼应,对进攻半塔之顽军形成了南北钳击的态势。</p><p class="ql-block">战斗进入第三天,占我竹镇之独6旅18团又向半塔东南19华里之乔王村进攻。乔王村驻我民运组及当地游击队仅40多人。战前,顽乡长及其家属突然借故离开乔王村。民运组长兼游击队指导员刘洁(女)派专人到支队部汇报了这个情况。郭述申当即抽调100发子弹送去,嘱其提高警惕,准备战斗。刘洁根据郭政委的指示精神进行了动员,并组成四个战斗小组分守四个炮楼;因子弹少,又准备了许多石头,决心与阵地共存亡。白天他们击退了顽军多次进攻。夜间,顽军把浇上汽油的公鸡,点上火扔上炮楼,一个用草盖顶的炮楼起火了。他们不顾烟熏火烤,一面组织救火,一面抗击顽军。拂晓前,顽军见久攻不下,又闻我援军将到,慌忙撤退。乔王村的一天一夜的战斗,牵制顽军一个团的兵力,受到罗炳辉司令员的表扬。</p><p class="ql-block">我10团离开涧溪、仇集一带驰援半塔之后,23日,顽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包围了我自米岗10团卫生队。当时卫生队仅有医务人员、勤杂人员10余人,加上伤病员共50余人。他们在卫生队长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军游击支队于1939年12月在皖北缴获的日伪军文件。</b></p> <p class="ql-block">瑞生(赵峰)的带领下,用两支长枪、一支短枪,一门土炮和若干木棒,机智勇敢地同顽军战斗了三天三夜。后在我10团一个连和嘉山游击队的配合下将顽军击退。</p><p class="ql-block">经过三日激战,頑军屡遭失败,锐气大减。调整部署后,对顽南北钳击之势业已形成。从24日起,半塔地区作战的主动权开始操于我手。为了等待援军歼灭大量顽军,我仍固守阵地,不主动出击。各阵地的射击小组,只要看到顽军探出头来,即送他们上“西天”,打得顽军白天不敢出来活动。夜晚,我们派出若干战斗小组,袭扰顽军驻地,搞得顽军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在战斗间隙里,我们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不断向顽军喊话:“我们是抗日的新四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打我们?”“弟兄们,调转枪口,留着子弹去打日本鬼子吧!”在我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顽军士气更加低落。</p><p class="ql-block">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获悉韩顽围攻我半塔集后,立即电令叶飞率挺进纵队兼程前来增援。挺纵于3月23日从苏中吴桥地区出发,西渡运河,横跨天扬公路,日夜兼程,急援半塔。他们过天扬公路时歼灭一日军小队和几十名伪军。24日,又歼灭顽军忠义救国军行动总队大部。27日,在马集(竹镇东约10多华里)附近与韩顽独6旅13团,16团遭遇,激战两个多小时,歼其两个营。挺进纵队行动迅速,作战勇猛,五日内连打三个胜仗,使顽军震动很大。</p><p class="ql-block">将近一周的战斗,韩顽在半塔和其他地区均无进展。我不仅守住了半塔而且还给以重大杀伤。韩顽为转变其不利局面,又从三河北岸调来常备10旅,妄图再次发动进攻,但此时叶飞率领的挺纵已到达六合县境内马集一线,直接威胁着进攻半塔顽军的侧后。我路西回援的部队,在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的率领下,也于27日到达张山集(半塔西南40华里)。韩顽见我援军云集,已对其形成夹击之势,乃仓皇撤退。</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在江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军各部于3月29日开始,全线反击。</p><p class="ql-block">罗炳辉率5支队主力、陶勇率苏皖支队为中路,直插半塔东北王店集、莲塘、张公铺一线,追击从半塔溃退之顽军。他们在莲塘、岗村一线,与前来掩护半塔顽军撤退的常备10旅激战,将其击溃后,一直追到三河南岸观音寺以西一线。</p><p class="ql-block">西北路,我10团(两个营)追歼顽军秦庆霖部至涧溪,与其主力洪营激战,全歼该营营长洪端以下300余人,攻取涧溪,并乘胜占领秦顽果穴盱眙城。从路西东返的10团第2营于四十里桥击溃周少藩(嘉山县顽县长)、秦庆霖两部。秦部向东溃逃。</p><p class="ql-block">东北路,4支队7团越过铁路后,直插盱眙县马坝。在马坝以北截住敌尾,俘顽军50余名,接着攻占永丰镇,俘顽军需处长以下10余人,并向铜城方向追击顽军至金沟镇。</p><p class="ql-block">东南路,叶飞率领挺进纵队从六合县马家集发起追击。15团2营的两个连与游击队在竹镇消灭六合县常备团一部,占领竹镇,接着同东返之1、3营会合,攻打浮山,顽军狼狈溃逃。全团向铜城方向追击至三河岸边。</p><p class="ql-block">以保卫半塔为中心的路东反顽作战,我军共歼灭顽军有生力量3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韩頑主力逃往三河以北,路东土顽全部被歼,顽政权一扫而光,反顽作战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半塔保卫战,是刘少奇和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取得的华中第一次大规模反顽斗争的胜利,意义十分重大,半塔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创造了在顾军优势兵力围攻不能击退的条件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持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半塔保卫战的胜利,促进了根据地的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路东先后建立了嘉山、盱眙、来安、天长、六合、高邮、仪征、宝应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陈毅与宜兴地区民主人士在一起。</b></p> 回忆战斗史难忘丁圩子 <p class="ql-block">杨远亮回忆:</p><p class="ql-block"> 奉命东进</p><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1日夜,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三团,奉命掩护1000余名豫皖苏边区党、政干部向津浦铁路东转移。</p><p class="ql-block">这天晚饭后,我们从宿县西南数十里的一个村子出发,夜间赶到津浦铁路西寺坡火车站南边越过铁路。部队还没有过完,突然来了火车,各级指挥员命令部队就地卧倒,待火车通过以后再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过了铁路不久,天气突然变化,狂风大作,大雨滂沱,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部队只能靠听前边的走路声音在泥泞中缓缓移动。行进中的困难很大。上级怕部队掉队失去联络,命令各人解下绑腿结起来,前后相互用手拉着绑腿缓慢地前进着。天快亮时,团首长命令部队就近宿营,作好战斗准备,待命前进。</p><p class="ql-block"> 遭敌伏击</p><p class="ql-block">6月2日凌晨,天气晴朗,全团继续集合东行。尽管各级十分警惕,多方掌握敌情,但是敌人仍是极为秘密地纠集固镇、任桥、精忠集、厂圩子等地日伪军800余人,附汽车6辆、火炮多门,在我三十三团行进的路线上设伏,妄图予我以突然打击,全部歼灭。</p><p class="ql-block">由于是在敌占区白天行军,全团各级指挥员均有应付敌人袭击的腹案。我们刚出发不久,就进入了敌人的伏击圈,枪声首先从我们行进的右前方响起,双方打得十分激烈。</p><p class="ql-block">在这种异常的紧急情况下,团首长命令我们一营一连和三营七连就地御敌,掩护团的主力和千余地方干部突围前进。一连和七连,是三十三团战斗力最强的连队,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团首长把任务交给这两个“拳头”连队,就说明情况的严重性。</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任该团一营营部通信班长,战斗一打响,我就要副班长带半个班跟随营长盛玉坤,我带半个班跟随教导员刘荫光。刘政教接到命令后,率领一连和七连急速地就近占领丁圩子西门外边一个小村子,利用现有地形地物对敌人进行坚决、猛烈地还击,有效地顶住了敌人进攻,使得我团主力与千余地方干部比较安全地突围出去,脱离敌人的伏击圈。</p><p class="ql-block"> 血战丁圩</p><p class="ql-block">我团主力脱离敌人的伏击圈后,敌人的图谋破产,好像把全部的原因都压在一连和七连身上似的,几百鬼子与伪军从四面八方向我们两个连凶猛地包围上来,一场新的恶战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了抢占有利地形,有效地抗击敌人的围攻,刘荫光教导员命令部队迅速撤到丁圩子寨里,凭险杀伤敌人。</p><p class="ql-block">丁圩子不很大,100多户人家。村四周有土圩墙,墙外边有圩濠,濠水深浅不一,只有东、西寨门。刘教导员和陈敬轩同志(记得是团部参谋)根据地形条件,急令一连坚守东门与东半部圩墙,七连坚守西门与西半部圩墙。围墙周围都是开阔地,地形对我比较有利。</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向丁圩子寨里转进时,敌人迅速占领了丁圩西门外边那个小村子。不多时,敌人运来一汽车鬼子兵在丁圩子南边下车展开。大约中午12时左右,敌人开始向我们展开进攻,先是对我们炮击,接着,一群一群的鬼子、伪军向我们发起冲击。比较起来,东北角打得最激烈。由于我们英勇顽强,地形又对我有利,敌人的进攻一次次地被我们打垮。看得很清楚,圩外地里,日伪军的重伤兵和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在连续几个小时内,战斗一阵紧似一阵,但敌人的劲头却与时俱减。刘荫光教导员不失时机地鼓动大家:敌人原想全部消灭我们团,由于我一、七连同志的英勇战斗,他们的阴谋破产了。敌人偷鸡不成舍把米,一定会恼羞成怒地报复我们,大家要顽强地战斗,争取天黑后突围归队!</p><p class="ql-block">大约打到下午3时左右,刘教导员的腿部被敌人的炮弹炸成重伤。我迅速解下他的绑腿代他包扎好,扶他到西寨门内北侧一棵树下休息。刘教导员说他想吃点东西,要我想点办法。我一连跑了好几户人家,均无着落。最后来到一户老少几口人都被敌人炮弹炸伤的人家,他(她)们都躺在房内地上呻吟。我很快设法给予包扎后向他们说明了情况,他们给了点白面,我自己动手擀了点面片,煮熟后端着去找刘教导员。一看,他的双手又被敌人炮弹炸伤,指头炸掉好几个,仍坚强地坐在那儿。我一口一口地喂他,我被他的坚毅、顽强的表现深深地感动,刘荫光教导员真正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p><p class="ql-block">喂完了饭,他不待我帮他包扎新伤口,就要我找来陈敬轩同志和一、七连干部,同他们研究怎么办?他很快综合大家的意见说:坚持到黄昏,以3枚手榴弹的连续爆炸为号令,向东南方向突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的领导王必成、刘培善等。</b></p> <p class="ql-block">太阳刚落,敌人突然向我发起新的攻击,一发发炮弹在我们周围爆炸,发出撕肝裂肺的怪声,逼得大家不得不就地卧倒。我卧在村内一片麻地边,炮火停射后,我迅速爬起来,边拍打掉身上的泥土,边环视周围。一时间,弹坑累累,狼烟滚滚,雾气沉沉,什么也看不清。我不顾一切,忙着去寻找刘教导员,跑来跑去就是找不到。我又到南圩墙边去找,忽然发现他躺在一棵大树下,遍体鳞伤,他已经牺牲了!可以想象得出,敌人发起猛攻时,责任心驱使着他挣扎着去指挥部队抗击敌人,所以,在超常的困难中,仍以惊人的毅力,将自己的伤残的身体往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在移动中又连续负伤,流尽了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 英勇突围</p><p class="ql-block">这时,我看见10几个鬼子从东北角爬进圩内,有很少几个同志从北围墙上往南围墙转移,我忽然想起:该突围了!</p><p class="ql-block">我迅速做完应该做到、也能做到的一件事:在一处圩墙边掩埋了刘教导员的尸体。之后,马上爬上南圩墙,凭借着落日的微弱的余光,隐约望见已走出了一段路程的突围同志们的背影。这时,我无暇他顾,心里一急,纵身跳下圩墙,涉过濠沟,急速地去追突围部队。</p><p class="ql-block">我浑身衣服湿透,口内干渴,汗流浃背,还时刻遭到丁圩子围墙上敌人交叉火力的射击,一瞬间,我感到人间一切的困难都向我包围而来。跑着跑着,临近一窝黄黄的雨后积水,不管三七二十一蹲下连连捧饮,似乎觉得身上增添了点力气,于是,加快了脚步追寻突围部队。</p><p class="ql-block">正走间,突然遇到我们通信班通信员李书文同志。他头部负了伤,行走吃力。我接过他的枪,又用手搀扶着他走。我鼓励他咬牙坚持,度过了目前的险境就是胜利!我们终于赶上一、七连突围出来的同志们。</p><p class="ql-block">我们突围部队正前进中,在一个村子边突然听到“缴枪不杀”的喊声,紧接着是一阵枪声,显然,我们又与敌人遭遇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死打硬拼的精神压倒了敌人,我们边打边走,敌人也不敢趁夜追赶,我们又胜利地闯过了一关,加速东进。在一个村子边,突围的同志们集合整队,决定遇村绕行,加速前进。在这里知道二营赵伦副营长在刚才的遭遇战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喜抵半城</p><p class="ql-block">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隐约听到前面的交谈声,经过仔细辨别、分析,肯定是自己人后,就相互喊话、联络。会合后,正是我们三十三团的同志,大家无不高兴异常。我们一营盛玉坤营长和我的叔父杨振峰(时任三连连长)来看望我们,问长问短,当他们知道血战丁圩子的一切情况后,鼓励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多杀敌人,为刘荫光等烈士报仇!</p><p class="ql-block">那一夜,我们足足走了100多华里,抵达泗五灵凤地区的西部边沿区。过了天井湖后,又走了两天,抵达半城,在这里,有幸听到我们四师彭雪枫师长、新四军政治部邓子恢主任的讲话,大家很受鼓舞,满怀信心的迎接新的战斗任务!</p><p class="ql-block">丁圩子战斗我们与敌人激战8小时,毙伤日伪军近200人,内有日寇指挥官一人,我们也牺牲刘荫光教导员、苏果宣传股长和七连连长沈鹤林、政指宋若愚等20余人。一连政指谢灵溪下落不明。几十年来,丁圩子战斗一直镌刻脑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军挺进敌后。</b></p>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