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中道上的愁与叹》</p><p class="ql-block"> 文/冰如梦(陕西.岐山)2025-9-3</p><p class="ql-block"> 归乡的车轮碾过关中平原的暮色,熟悉的岐山道在眼前徐徐展开。道旁的白杨树依旧挺拔,却掩不住村落里悄然弥漫的愁绪,那愁绪像秋日里的晨雾,裹着乡邻们的叹息,在屋檐下、田埂间轻轻飘散。</p><p class="ql-block"> 村口的老槐树下,永远聚着一群闲坐的乡党。以往见面总聊今年的收成、地里的庄稼,如今话题却绕不开子女的婚姻。张婶的儿子三十出头,在县城打零工,年前刚在村里盖了两层小楼,可媒人上门一说,姑娘家头摇得像拨浪鼓:“农村的房子不算数,得在城里有套房。”为了儿子的婚事,张婶和老伴东拼西凑,又在信用社贷了款,才在宝鸡市区付了首付。每月几千的房贷名义上是儿子还,实则老两口悄悄从打工的工资里抠出来填补,夜里算账时,老两口总对着账本叹气,不知道这债要还到哪年。</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田地大多荒了,年轻人不愿种地,觉得辛苦又不挣钱,宁愿在城里打零工,哪怕租着狭小的房子,也不愿回村。李叔家的儿子在西安做装修,一年到头没多少积蓄,可每次回村,都要刻意打扮一番,怕乡邻问起收入时没面子。他常跟李叔说:“在城里再难,也不能回村,不然别人会说我没本事。”李叔听了,只能默默叹气,他守着家里的几亩地,却没力气耕种,只能看着地里的草越长越高。</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麻将馆倒是热闹,白天晚上都有人聚在那里,烟雾缭绕,洗牌声此起彼伏。不少年轻人没工作,也不想找工作,就靠着打麻将消磨时光。王婶的儿子就是这样,三十多岁了,整天泡在麻将馆,输了钱就回家跟王婶要。王婶劝过好几次,可儿子总说:“找工作也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打麻将自在。”王婶看着儿子颓废的样子,心里又急又痛,却没一点办法。</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老人更可怜,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没人愿意雇他们干活,只能在家闲着。赵奶奶今年七十多了,老伴走得早,儿子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也很少寄钱。赵奶奶平时就靠自己种点蔬菜过日子,生病了也舍不得去医院,只能硬扛着。有一次,她感冒发烧,躺在床上起不来,还是邻居发现了,给她端了碗粥,又帮她买了药,才慢慢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听说统计数据里,农村一个人的年收入超过两万元了,可我看着乡邻们的日子,却觉得这数据离他们太远。我在外工作,一家子年平均收入也不过一万元,更何况是在农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更是紧巴巴。那些单亲家庭、孤儿寡母,日子就更难了,没零花钱,没子女添补油盐酱醋茶米钱,只能省了又省,苦了又苦。</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岐山道上的风渐渐凉了,我站在村口,看着远处的村落,心里满是感慨。老家的农村,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可如今,却被诸多问题困扰。我多希望,有一天,这里的年轻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用再为房子、婚姻发愁;这里的老人能安享晚年,不用再为生计担忧;这里的田地能重新焕发生机,不再荒芜。我盼着,岐山道上的愁绪能早日散去,乡邻们的脸上能露出真正的笑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