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月潭,不知从何时起,便悄悄成了我心中一处向往之地。此次因教师交流踏上宝岛,便顺势报名了 KKday 的一日游行程,只为成全这场与湖的久别初逢。</p><p class="ql-block"> 七月十一日提前抵达台中,次日清晨,于高铁站与旅行团会合。雨过天晴,空气清澈如洗,蓝天之上白云轻挂,天地澄明,光影柔和,正是游湖的好时节。</p> <p class="ql-block"> 导游是一位语调温柔的女孩,驾车讲解,娓娓道来。她说,日月潭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台湾最大的高山湖泊,坐落在七百八十四公尺的高原盆地,湖水源自浊水溪。日据时期因兴建水力发电厂而扩湖筑坝,使潭水昼夜流动,成为罕见的“活水库”,也因此愈发澄澈透亮。</p> <p class="ql-block"> 车行约一小时,首站抵达潭北的文武庙。下车那刻,眼前豁然开朗——湖面如镜,碧翠欲滴。四周青山如黛,层峦叠翠,恍若一幅泼墨山水徐徐展开,宛如人间仙境,令人忘却尘世喧嚣。我深吸一口气,连日奔波的浮躁顿时散尽,心也随之沉静。童年课本中描绘的日月潭,并非虚美,她甚至更静美、更令人惊艳。</p> <p class="ql-block"> 文武庙依山而建,俯瞰碧玉般的湖水,地势极佳。庙宇始建于1934年,采用宫殿式建筑风格,红柱金顶,雕龙画凤,气势恢宏。庙前镇守着巨型石狮,庄严中不失祥和,龙雕石柱上蟠龙蜿蜒,栩栩如生。殿中祀奉关圣帝君、孔子与岳飞,香火缭绕,信众虔诚跪拜,令人动容。尤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庙宇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导游说,这在台湾司空见惯,正体现出文化的包容与信仰的多元。</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搭乘“樱花水晶缆车”。虽稍候多时,脚下透明的车厢却令人欣喜。缆车缓缓升空,森林如波浪般铺展,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云影浮动,天光映湖,山水相映成趣。湖中央的拉鲁岛静卧水中,将湖面一分为二——东如日轮,西似月钩,难怪得名“日月潭”。那一刻,我仿佛也融入了这幅山水画中。潭水安卧群山怀抱,如一块沉静的翡翠,辽阔而不张扬,温润而不炫耀,教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 午餐在湖畔小馆,鲜嫩的鱼肉与原住民风味小菜,质朴而别致,令人惊喜。</p><p class="ql-block"> 饭后骑车环湖,踏上那条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车道”之一的湖畔小径。车道全长约33公里,整洁安静,两旁绿树垂枝映水,湖面波光潋滟,倒影浮动,风轻拂面,景色如画。</p> <p class="ql-block"> 骑行途中,见三三两两的游人骑车经过。我沉醉在这片山水之间,心情轻盈而惬意。行至“永结桥”,偶遇一对白发夫妻。太太是台湾人,先生竟是我东北老乡。他们每周都来此散步,喜这潭水清澈,这山色安详。太太还主动为我录像,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如风拂面,温暖而真切。</p> <p class="ql-block"> 远眺“日月潭大饭店”,忽然忆起一位老师的故事。她年少时曾梦想住进那里,从窗前望见日潭与月潭同辉。但因家境清寒,只能将梦想深埋心底。多年后,她终于如愿以偿,看日出、赏湖光,泪水盈眶。那一夜,于她,是童年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站在对岸的我,也感受到那份梦圆的温热与光亮。</p> <p class="ql-block"> 旅程将近尾声,我们乘船游湖,靠近那一湾绿意盎然的潭水。两岸绿树婆娑,远处群山起伏如黛,天地开阔,心情也随之舒展。船驶过湖面,水光潋滟,微风拂面,发丝飞扬,水声潺潺,似在低语。此刻,仿佛置身一幅缓缓流动的山水长卷。那份清爽与惬意,如湖水一般,静静漫入心田。</p> <p class="ql-block"> 船行湖面,导游讲起一个古老传说:邵族祖先追随一头白鹿来到此地,被湖光山色深深吸引,便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后来,汉人也陆续迁入,各族共居共生。</p><p class="ql-block"> 船靠伊达邵码头,这里是现存规模最大的邵族聚居区。码头附近,街巷热闹,小吃飘香,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尽显当地风情。我在一家小铺中挑到一个邵族刺绣包,包上的猫头鹰图案神态生动,憨态可掬,让人爱不释手。后来才知,猫头鹰是邵族心中的守护神,难怪街头巷尾的文创物与伴手礼中常有其身影,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静美的湖山。</p> <p class="ql-block"> 湖边饮茶,随意闲逛,时间仿佛被悄悄拉长,如水缓缓流动,不急不缓,不紧不慢。</p><p class="ql-block"> 一位台北老师曾说,她每年都带家人来日月潭。因为这湖,这山,这静谧,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能抚慰人心。她说:“来这里,心就慢了下来,就静了下来,很治愈。”当时我微笑点头,如今,却已深深共鸣。</p> <p class="ql-block"> 这趟日月潭之旅虽为一日,却在我心中留下绵长回响。唯一的遗憾,是未能探访九族文化村——那座融合原住民建筑、歌舞展演与游乐设施的文化地标,原应细细走访,静静聆听。或许,这份遗憾,正是下一次再访的伏笔。</p> <p class="ql-block"> 若有机会重返日月潭,愿在湖畔住上几日,看日出、赏晚霞,听风掠过水面,细品九族文化,以更缓慢的节奏,完成这场未竟的文化与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日月潭最动人的是清晨的雾、黄昏的光。于我而言,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不争不扰、不媚不俗的静美——那是一种碧玉般的清澈,也是一种深潭似的安宁。沉静、温柔、疗愈,像一首缓缓流淌的诗。愿,再与她相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8月31日 · 美国旧金山</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李学梅</p><p class="ql-block">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所私立中学,多年在英国和美国从事中文教育,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与语言之美,热衷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喜欢旅游、摄影和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