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湘西会战、缅北滇西战役,这些战役以规模性、战略转折意义和民族精神象征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淞沪会战</b>(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上海与日军展开的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总指挥先后为冯玉祥、蒋介石,中国军队伤亡约25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太原会战</b>(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是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我军28万人、日军14万人)、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等关键战役,最终以中方失利告终,但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徐州会战</b>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在苏、鲁、皖交界地区抗击日军的重大防御战役,我军60万人、日军24万人。指挥李宗仁。以台儿庄大捷为标志性胜利,最终徐州失守但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汉会战</b>发生于1938年6月11日至10月27日,战场横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中国军队投入约100万兵力(含苏联援华航空队),日军约25万人。战役以长江南北两岸为防线,包含马当、万家岭、田家镇等关键战斗,中国军队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万余人。虽以武汉失守告终,但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使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总指挥蒋介石、主要将领薛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长沙会战</b>是1939年至1944年间中国军队在湖南长沙地区抗击侵华日军的四次大型战役,包括第一次(1939年9月)、日军10万人分三路进攻,薛岳指挥20万守军诱敌深入,迫使日军撤退,歼敌2万。第二次(1941年9月)、日军11.5万人攻入长沙市区,但被中国军队反击至新墙河以北。第三次(1941年12月),薛岳运用“天炉战法”围歼日军,毙伤5.6万人,创三次会战最佳战绩。第四次(1944年5月),日军36万人发动“一号作战”,中国守军30万人因防线过长、装备劣势撤退,长沙失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团大战</b>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我军20万人对日伪35万人,旨在粉碎日军“囚笼政策”,提振全国抗战信心,其历史真相涵盖战役过程、战略意义及多方评价。总指挥彭德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型关大捷</b>,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八路军第115师以自身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辑重联队和第21旅团各一部共1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台儿庄战役</b>是1938年3月至4月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地区对日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由李宗仁指挥,我军29万人对日军5万人,最终歼敌约1万余人,成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的首次战略性胜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湘西会战</b>(1945年4月9日—6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我军指挥何应钦、王耀武,战役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共击毙日军3万余人,迫使日军退回原防线,标志着中国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阶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缅北滇西战役</b>,是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队和中国远征军在美国、英国军队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p><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在英美军各一部配合下,向缅北日军发起反攻。于1945年3月30日与英军会师乔梅,胜利完成了反攻缅北的作战任务。中印公路全部打通。整个缅北滇西战役,中国军队收复缅北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歼灭日军4.9万余人。缅北滇西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而且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