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代州

潞州府单雄义

<p class="ql-block">  从五台山东台顶返回,驱车走沙石线一路下山到繁峙县,上高速往代县方向共行驶120公里到代州住古城内,稍微休息会出酒店逛一下代州古城。因中午赶路没吃饭路过一个街头小店就进去吃了碗羊杂汤,店里干净整洁,代县地处五台山下雁门关外,草肥水美,自古是游牧民族散养牛羊极佳之地,牛羊肉奶是出了名的好,所以羊杂味道鲜美别致,吃完觉得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  从小吃店出来行不远就走到古城东大街。代州即今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余脉,南跨佛教圣地五台山麓。代县文物古迹遍布,雁门关居九塞之首,天下闻名。广武两城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代县历史悠久。春秋时属晋地,战国时属赵地。秦为太原、雁门二郡之境,隋改为代州,后几经周折,直至民国初改为代县,至今归忻州管辖。县政府座落在东大街,大门虽有保安执勤,但仍可随便驾车出入,这在当下是少见的,为代县此举点赞。虽已过下班时间,但政府办公大楼内仍有许多办公室亮着灯,院内车辆也很多,预示着还有不少人在下班后坚持在办公。</p> <p class="ql-block">  走到政府大院后面,迎面而来的就是高大的阿育王塔。此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原有砖作相轮13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p> <p class="ql-block">  此塔融合汉、藏及西方建筑风格,反映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并称中原喇嘛塔典范。</p> <p class="ql-block">  绕塔顺时针转了三圈,深感其气势雄伟,感叹古人精湛之造塔技艺,砖雕艺术之高超,不愧为藏式塔中佳作。</p> <p class="ql-block">  塔的西边是座平房小院,窗明几净,雅致幽静,是毛主席路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进院右首三间厢房,中间为客厅,左右两边为主席和夫人的卧室,简洁朴素。</p> <p class="ql-block">  正房五间为展览室,展出相关历史资料,累是有份量的展品不多,还比不上笔者自己收藏的史料,但对于这座人口较少的县城已经难能可贵了。</p> <p class="ql-block">  沿东大街继续往西不远处小广场就是钟楼,中规中矩,可惜未开门不能登临。</p> <p class="ql-block">  钟楼的旁边就是高大威猛,气势磅礴的靖边楼。边靖楼又名谯楼、鼓楼,边靖楼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十字街心。居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为守望瞭敌、指挥作战,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建筑,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美誉。其坐北向南,由高大的砖券门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木结构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台基底平面东西长43.3米、南北宽33.3米、高13.3米。中券门洞南北贯通。楼身通高26.7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七年,边靖楼建设。成化七年边靖楼被焚,成化十二年重建。清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立的“声闻四达”横匾;知州杨弘志立“威镇三关”巨匾。清道光二十七年,知州陈鼎雯的草书“雁门第一楼”横匾。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维修,现存仍为明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雄伟壮观、规整精巧,雄浑壮观。登楼四眺,山河辽阔,塞上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  “声闻四达”四字雄浑厚重,彰显了靖边楼的历史地位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  傍晚找了一家当地特色饭店,店不大,吃饭的都是大多为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  因半下午才品尝了羊杂汤,所以只点了代州熬鱼、蒜泥碗托两个菜和一碗面食,个人感觉口味一般,没有惊艳之处。</p> <p class="ql-block">  代州人的早餐就是一碗河捞面,藏在古城的巷子里,但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做为山西人,吃过的面食不下百种,但胃蕾仍然被一碗小城普通的河捞面征服了,鲜美的汤汁配上当地的豆干,好吃到风卷残云瞬间干掉一碗仍然意犹未尽,可得控制自己不能再吃了,否则还得加一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还是在靖边楼四周访古寻综,恰好遇到绵绵秋雨,撑一纸油伞,顺着不宽的街道和巷子随意前行。</p><p class="ql-block"> 秋雨,古楼,人家;青砖,炊烟,土话,虽不同于有意境的江南雨巷,但雁北粗犷厚重的小城处处洋溢着北方汉子的质朴。</p> <p class="ql-block">  可能每一座北方的古城都会有一座城隍庙,只是建筑规格布局略有不同,代州也不例外,该庙位于城内西北角,创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十七年重修。庙院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大殿及古槐、古楸树。大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内塑城隍及十殿阎君像。</p> <p class="ql-block">  这座转角箭楼位于古城西北角,仍然保持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这种转角式建制很独特稀有,楼两边未修缮,还是裸露着土坯城墙,墙下玉米地边杂草丛生,无路可上到城楼。但这种未翻修的古建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在当下是最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  箭楼南面是古城西门楼,这两座楼气势不亚于城中央的边靖楼,三楼巍峨高耸,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代县古城雄浑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西门楼外新修了瓮城,还在收尾完善中,对比大同古城瓮城,在气势上还是小了许多,没有凸显出代州特色。西大街正在翻修,感觉清一色的水泥路会拉低西门楼的颜值,显的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  将军庙是为纪念赵国名将李牧而建的,因时间关系只能匆匆掠过。</p> <p class="ql-block">  代州文庙创建于唐代。元代因战事被烧毁又重修,现形成了占地15000余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楼左右两边精美绝伦的琉璃团龙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该庙是一座儒学学府,共有三重院落,前院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泮池等。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金碧辉煌,布局疏朗,大成殿两侧的房舍,原本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后院则是祭祀历代儒学高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撑伞走在这座千年学府的甬道中,恍然朗朗上口三字经诵读声从历史中透过沥沥雨声传来,无形中也感染了几份古典文化韵味,提升了自身文化气息和修养。</p> <p class="ql-block">  正殿内八卦藻井是最精致的,密密麻麻的彩色斗拱层层叠叠次第铺开,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各式各样的石雕零星散落在院内,或文字或形态无声地讲述着不同的文化故事,深耕于这片炽热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一个个文化符号,展示和奠定了的就是一部山西文化文明史的厚重根基。</p> <p class="ql-block">  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名片,让代州古城扬名四海。</p> <p class="ql-block">  代州武庙,又为关圣大帝庙,俗称关老爷庙、老爷庙,位于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元天立二年(1324年),明弘志、万历均重修。庙坐西向东,门前有牌坊五楹,中题“壮穆忠武”四字。排房后为乐楼五楹,中楹楼下即为庙门。乐楼对面筑五尺高露台,护以雕栏,台上建大殿五楹,为明清时规格最高的庑殿顶建筑。斗拱有单昂、双昂、三昂斜等多种样式,屋项正脊设鎏铜制宝顶,四条垂脊各置七尊跑兽,为典型的皇家建制。前设卷棚抱厦献殿,结构奇巧,造型美观。中悬“天曰同昭”横匾,为明邑人大司马孙传庭所题。</p> <p class="ql-block">  殿顶斗拱有单昂、双昂、三昂斜等多种样式,屋项正脊设鎏铜制宝顶,四条垂脊各置七尊跑兽,为典型的皇家建制。前设卷棚抱厦献殿,结构奇巧,造型美观。中悬“天曰同昭”横匾,为明邑人大司马孙传庭所题。殿内保存乾隆年间青龙偃月刀(重80公斤)、历代石碑等。 ‌</p> <p class="ql-block"> 这些千年古建,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三晋大地的巍巍群山中,光茫穿越五年千厚重历史河山更加烁烁生辉,不断吸引人们去追寻和探索,去感受这个伟大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好的去传承和弘扬,让中华民族永恒于文明之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