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世珩(1874~192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池开元乡南山村刘世珩</b></p><p class="ql-block">刘世珩,(1874~1926)清末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文学家。小字奎元,字聚卿,又字葱石,号檵庵、聚卿,别号楚园,别署灵田耕者、枕雷道士。安徽贵池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举人。民国十五年(1926),病卒于上海,享年52岁。</p><p class="ql-block">刘世珩幼颖异,年十三,补贵池诸生。举光绪甲午江南乡试,辛丑以道员指分湖北。曾授江苏候补道。历任江宁商会总理、湖北及天津造币厂监督、历办江南商务官报、学务等职,后任直隶财政监理官、度志部左参议等职。父刘瑞芬,先后受知曾国藩、李鸿章,以军功官至广东巡抚。刘氏世居安徽贵池县(今贵池区)开元乡南山村,故自称南山刘氏。后徙家江宁。</p><p class="ql-block">刘世珩喜文学,尤工词曲。家藏图书极多。因得到两部宋刊《玉海》,遂命其藏书楼为“玉海堂”。另有“赐书台”,另有“赐书台”、“宜春堂”、“聚学轩”、“梦凤楼”等藏书处。以《玉海》和宋刊本《魏书》为其镇库之宝。</p><p class="ql-block">清刘世珩刊本 幼科铁镜</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移居上海,以清朝遗老自居。“购地数亩,筑楚园以贮金石书画。筑“楚园”,藏书10余万卷,收购金石、古器物。恒自署曰楚园云”。世珩“识通今而性嗜古,凡缣素彝器,出自古名贤手者,必得藏庋为快”。他收藏的古籍、文物有宋嘉佑本篆、正二体的《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等经书,南唐乐器大、小两忽雷,汉建昭雁足镫、黄山第四蹬、汲绍行镫、大吉鹿卢镫等数千稀世之珍。刘世珩去世后,其子刘公鲁将古籍大量典卖。上海由黄节等人组织的“文献保存同志会”收购不少宋元刊本。</p><p class="ql-block">刊刻书籍颇多,汇有《玉海堂景宋丛书》52种,《宜春堂景宋元巾箱本丛书》8种;《聚学轩丛书》60种;《贵池先哲遗书》31种;《暖红室传奇汇刻》、《贵池刘氏所刻书》、《赐书台汇刻曲谱》、《一印一砚庐金石五种》51种等。子目超过250种,加上丛书中的小丛书、单行本,总卷数超过2 000卷。重视校勘,所刊之书,均经校过。其中以《聚学轩丛书》、《贵池先哲遗书》、《暖红室汇刻传奇》3种,聘请陶子麟等高手刻板,字大悦目,纸白如玉,刻印之精美,超过毛晋、黄丕烈。如他刻的《临川四梦》,用10多个本子参校。“悉心雠校,校过付写,写过复校,校后付刻,刻后复校;校非一次,时逾3年,始克成此完本”。刻本精善,重视样勘,所刊之书,均经校过。</p><p class="ql-block">贵池先哲遗书待访目</p><p class="ql-block">生平著述、辑录文献甚富,著有《贵池二妙集》、《贵池唐人集》、《临春阁曲谱》、《重编会真杂录》、《贵池先哲遗书待访目》、《秋浦双忠录》、《大小忽雷曲谱》、《梦凤词》、《曲品》、《贵池县沿革表》、《贵池先哲遗书》、《西厢记五剧五本图考据》、《聚学轩词集》、《通天台曲谱》、《吴应其年谱》、《圆法刍议》、《银价驳议》、《南朝寺考》等。</p><p class="ql-block">刘世珩校刻之书晚清民国时贵池人刘世珩酷好藏书,尤其注重乡邦文献的搜集刊刻,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贵池先哲遗书》是其集20余年之力,在广泛搜求的基础上刻印的一套典型的乡邦文献,具有搜罗广博、精于校勘、刻印精美的特点。刘世珩(1875-1926),字葱石,号聚卿,别号楚园,人称楚园先生,祖籍安徽贵池。近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实业家。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任湖北省道员,1901年任江南商务局总办,兼管南洋保商事宜,同年9月任江楚编译官书总局总办,1902年被张之洞任命为三江师范学堂总办兼学务处,参与三江师范学堂的筹建,1903年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城商会——江宁商会。1905年任职为财政处提调,1906年被清廷任命为湖北造币厂总办兼任天津造币厂监督,奏补度支部右参议。1908年任直隶财政监理,1911年升补度支部左参议仍兼湖北造币厂总办,并加二品衔。辛亥革命后,刘世珩避居沪上,以遗老自居,不问世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