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述闻

陕西礼乐

<p class="ql-block"> 序 1</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中华文明五千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的先人, 早在先秦时期,就建设了一套礼仪完备的礼制。</span>从古至今形成了很规范,很系统的礼节,虽然社会发展到今天,礼仪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宗旨却丝毫没有改变。这种礼仪方式的变化, 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是在不知不觉中完善和变化着;有时则是受到外来的影响而产生。不管怎样,最后形成“定格”就成为一种习俗。回顾这些变化,品味其中的细节,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要系统地整理这些属于礼俗背后的意义,并且从中寻找有规律性的东西,又是一件非常复杂和艰苦的事情。这是因为事过境迁,有些事物毕竟, 离我们遥远了。</p><p class="ql-block"> 潘浩先生年轻时就对民俗礼仪文化兴趣盎然。特别是2010年后,他在工作之余定是处处留心,潜心研究。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師從西安市周至禮儀學校校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曲礼仪”第九代传承人刘知民先生学习“经礼三百”。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主讲高级礼学培训班(云南曲靖)学习“曲礼三千”。但得闲暇,便博览群书,不断搜集,挖掘,积累有关礼乐文化方面的点点滴滴,用过人的勤奋和睿智把散落在民间的礼仪习俗归纳、整理,加上自己的见解汇编成册,成就了这本很有礼意的《礼记述闻》。</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景仰。社会呼唤文明,文明更离不开礼仪。坛庙祭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寿诞喜庆、节日庆典经礼三百及待客之道、交际之法,行走坐卧曲礼三千都是社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读而为用,用须明其意。《礼记述闻》内容丰富,礼仪广泛,阅可增长见识,用则合乎规范。但用须注重要义,明其事理;行其 俗礼,须掌礼序,凡事都应有规,即遵循礼规,且不可随心所欲,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应用,对习俗的承袭,当审时度势,,取其精华,坚持因事制宜,紧连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繁就简,去奢着俭,去弊兴利,树立推崇社会主义文明道德新风尚。</p><p class="ql-block"> 相信这本有着实用价值,带有烟火气息的《礼记述闻》,必将为传承礼乐文化、弘扬时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在此即将付梓面世之际,我作这些粗线感受,既向各位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又向作者表示衷心祝贺。</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 彦</p><p class="ql-block"> 2025年中秋节于秦都咸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