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風聲 </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660350</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潮,一次次掠过,又一次次回旋,毗邻着沧海桑田,谐和着秋月清辉。流逝的光阴,载着无尽的伤感,沿着古老的轨迹层层覆叠。</p><p class="ql-block"> 凄美的七夕刚过,银星猝然跃入梦境,家家户户便开始张罗"接老客"了。所谓接老客,便是以招幡的形式,虔诚叩请各自已故亲人的魂魄回家团圆。</p> <p class="ql-block"> 农历七月半中元节,俗称鬼节。相传,阎王爷会在这一日打开地狱大门,让那些脱离阳间的魂魄重返尘世省亲。人死后大多要下地狱,唯有极少数生前正直善良、心怀慈悲者才能成仙,跃上南天门进入天堂;其余人等,因在尘世或多或少做过错事、坏事,无缘天堂,只能被铁链枷锁锁着带入十八层地狱,接受刑讯拷问。</p><p class="ql-block"> 踏入地狱之门,首要经过断桥,那是斩断尘世过往的象征,不许回头留恋,否则永世不得超生。即便过了奈河桥,喝了孟婆汤,接受了判官的严刑拷问,被推入苦海煎熬反省,那颗眷恋红尘的心仍念念不忘回家,苦苦挣扎着想要回到曾经生活的点滴中去。</p><p class="ql-block"> 阎王爷虽为地府之主,却也仁慈开明。在感化、教育、改造罪恶灵魂的同时,他划定每年农历七月初九到十五打开炼狱大门,让苦海中的亡魂回家省亲,于是便有了"七月半鬼上岸"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七月半,鬼上岸!"这是家乡的俗语。虽称离世之人为鬼,略带贬义,却不针对自家先人。对于逝去的亲人,无论生前如何,孝义总深植人心,该祭奠的、该敬奉的,都需遵循,谁都不愿让先人无人问津成为孤魂野鬼。</p><p class="ql-block"> 鬼,是无人祭奠的亡魂,飘摇在尘世人的心空,携着邪气,凄惨可怖。没人愿把它们当客人接待,却也少不了敬而远之的礼数。在尘世者心中,人死后不是成佛,就是变鬼,无形中在潜意识里敬若神明。每当中元临近,大人们总是叮嘱小孩"天黑了,不要出去玩",生怕冲撞了鬼魂,招致厄运。</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对去世不满三年的人,俗称"新客",一般都在初九就将亲人的魂魄"接回家"热情款待。因为"新客"们离开人世不久,不适应地府环境,在那里遭受了不少苦难,无人帮助,无人开脱,无人安抚。只有尘世的亲人将他们接回家,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亲切与安定,知道亲人们没有忘记他们,也免得他们与孤魂野鬼漂泊不定。</p><p class="ql-block"> 尘世之人将辞世亲人的灵魂接回家,自然要备上丰盛的酒菜敬奉。早餐和午饭之后,还需摆上水果糕点、香茶,虔诚地供奉在灵位前。桌上,一对红红的蜡烛照耀,三根线香袅袅升腾,还有小小的香油灯相伴。当祖先或先逝的亲人"享用"之后(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再恭敬地请其离席散步,去访亲会友,看尘世的变迁;生者才能动手处理掉残存的食物,因为这些供奉的物品只能敬献一次,下次必须更换新鲜的,否则就是对逝者不敬,有亵渎之嫌。如此孝义,每家每户每个人都需遵循,哪怕再穷再苦,到了祭奠祖先的节日,人人都慷慨解囊。</p><p class="ql-block"> 接"老客"颇有讲究,须得傍晚时分,诚心捧上香火、蜡烛、纸钱,走到户外大路口,诚惶诚恐地虔诚作揖祷告,向神明般的先亲致意,再点上香火蜡烛纸钱,引领着似神非神的魂魄回家。走两三步,就要将燃烧的纸钱对折搁在路边,让魂魄知道回家的路。因为亡灵在阴暗的地府与鬼相处,沾染了惧光习性,只有日落黄昏天色暗淡时才敢涉足阳间。所以,招引灵魂的冥币(纸钱)不能反折,否则神明感受不到,不会回家。同时,纸钱的灰烟,尘世凡人是不能踩踏的,以免冲撞神灵尊严带来晦气或厄运,一定要等到送走"老客"清理之后,那块地方才能踩踏。</p><p class="ql-block"> "老客"接回家,首先得礼请入座,然后虔诚打卦占卜,问清孝义礼请是否领情、是否愿意回家。如果双卦的卦面朝地即为"领卦"(阴卦),表示"老客"心领了,跟着回家了,于是,敬请的晚辈忙斟上酒,按辈分依次用单筷从酒杯上搭至丰富的佳肴上,请其享用。如果是"阳卦"(双卦面朝上),则表示礼数不周,一定得小心求问、揣度"老客"的心愿,然后谨记照办,不得阳奉阴违;倘若卦面一上一下,则为"保卦",表示"老客"接受了盛情邀请回家了,但还是有些欠妥的方面需要改进,那就虔诚祷告吧!</p><p class="ql-block"> 先前,"老客"接回家后,人们便忙着为他们准备做客之后带回地府受用的纸钱,因此要到日杂店购回一叠叠制作冥币的"钱纸"。这种"钱纸",乍看似粗糙的工业用擦油垢的草纸,实则不然,它是竹浆制作的,比稻草做的草纸细腻些、柔软些、轻薄些,易燃烧,还有淡淡的馨香。制作前,"钱纸"要截成六寸长四寸宽的条形状,然后用似铜钱眼的"钱凿",横四竖五地排列,用铁锤敲打钱凿制作冥币,一丝不苟。孝顺的家庭,往往要制作百多斤"烧纸",一般要花三四天时间。如今好了,有专门的纸钱制作商用机械制造,一家纸钱生产商,三四个工人十来个日子内可生产出二十来吨纸钱销售,能赚上五六万块人民币呢!在我们这个城市,冥币生产商不下十家,生意都很红火。</p><p class="ql-block"> 烧纸准备好了,接下来是填写篚纸、袱纸、封包,打点土地庙王爷备份,当然,也少不了给押运的脚夫、赶车夫的份额,还有孤魂野鬼的份额。鬼神,不管你信不信,只要你相信祖先有灵,心中总是会对它有些敬畏,无论厌恶也好,不信也罢,祭祀的礼节中总要捐上一把给孤魂野鬼受用。按老辈的说法:小鬼难缠,破点财消灾,好让自己先逝的亲人拿着财物能顺利回到地府。</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并不知为什么要将逝世的亲人称为"客",后来逐渐才知道我们是阴阳相隔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能再在一起生活了。他们的灵魂难得回家,就是回了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只有逢年过节短短的几天——不是常在一起生活的人,理所当然成了客!</p><p class="ql-block"> "老客"在地府里历练了多年,对曾经的家不再很在意,有的甚至已经往生。不过,人有三魂七魄,肉体消逝了,魂魄却不会消散殆尽,总有一魄惦记着先前的家。所以在世的亲人不得不怀念这些"老客"。孝义重的人和稍有闲暇的人,一般从初十一开始迎请回家敬奉;不信神鬼和忠孝淡薄的人或工作忙碌的人,大多选择初十三接回家,十四下午送走。当然,地域不同,形式也有些迥异。</p> <p class="ql-block"> 送"老客"仪式是很庄重也很讲究的,几乎所有亲人们都要到场相送。在焚烧纸钱时,不能全蹲下,屁股挨着脚后跟,需微微躬身以示敬重。送"老客",一定要趁天黑之前,晚了,地府的大门在天黑时就会关闭,不在这之前回府的,城门守将一概不予放行,他们便成了野鬼,到时,索命的黑白无常领着小鬼四处缉拿,然后重新过堂拷问审查,须得再受一番折磨。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世的亲人都会谨慎地按时将"老客"们送离家园。</p><p class="ql-block"> 送"老客"不能小气,要有一定的排场。鸡鸭鱼肉自然不用说,点心品种也繁多,但不可或缺的当数"老客粑粑"了。所谓的"老客粑粑",顾名思义,是为了让"老客"们带在路上吃的点心。这"老客粑粑",是用桐子树叶子将馅甜心的糯米粉或糯米浆包好蒸熟端上桌面敬祭。据说,"老客"们享用后便沾了仙气,凡人再分享能得到福佑,而"老客粑粑"更不同凡响的是:尽管初秋气温较高,却可以不入冰箱存放十来天不变味,如果是平常米饭,要不了两天便会在高温下变馊、变味。</p><p class="ql-block"> 为了恭送"老客"顺利返回地府,现今城市密集的住宅没有这么多供方便携带钱纸的地盘。空旷干净的花坛内是给活人休闲的不能霸占,大路是给人行走的不能占道,这些公德还是要讲究。因而,在接"老客"回家时,大家就"号"(占)好了路边不碍事的地盘。</p><p class="ql-block"> 送"老客"的场面很壮观,家家户户为"老客"们准备了烧纸(冥币),在路边堆砌成了大大小小的"小山"。下午三四点钟吧,有人开始了"送老客",而绝大多数家庭会在敬奉丰盛的晚餐后,举家虔诚祈祷,打卦问灵,祈盼仙灵保佑全家安康,兴旺发达、事业有成。若多是下午六点钟的样子,家里的人焚烛、举香、抱纸钱,金山银山金锭,还有供奉的新装;赶时髦一点的,少不了现代人的小车、手机、家用电器等等,当然,这些全是纸做的精美贡品。到了户外路旁,毕恭毕敬举行一个庄重肃穆的送别仪式,三鞠躬后,炮竹和纸钱同时点燃,这时,街面上,住宅小区内,炮竹声声不断,香火火花不灭,滚滚浓烟升腾,整座城市到处弥漫硝烟。</p><p class="ql-block"> 送走了"老客",合家人等才返回家中用餐。</p><p class="ql-block"> 这拟神非神的祭祀,寄托着思念和梦想。我们在摸不着、猜不透的祈福中,弄不懂是死人保佑生者还是生者照顾逝者,需要的神灵,恍然驻在心中,不明白何时遂了情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