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给小院做初始绿化时,蓟县的朋友们从山里拉来一些有花纹的石头(当地人称“虾米石”),为了把小院装饰出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种自然古朴的简约风格,便把这些石头作为踏步石</span>排放在后院小路上。</p><p class="ql-block">自从俺长住蓟县以来,常有一些学生、朋友来蓟县看望俺,他们当中有喜欢石头的人,临走时会随手带走一块两块图案漂亮的小石板,现在小院里只剩下他们挑剩下的石头了。前段时间做小院地面铺装工程时,便把这些石头放在小院矮墙下了。</p><p class="ql-block">天津蓟县虾米石是中上元古界叠层石的一种,由兰绿藻和细菌等生物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具有独特的生物沉积结构。其显著特征是石体表面呈现清晰逼真的虾形图案,因此得名“虾米石”或“墨虾石”。</p> <p class="ql-block">虾米石形成于13亿年前的地质时期,主要产自蓟县北部山区,仅在特定矿脉和断层线区域可见。其地质断代为中上元古界,属于原生观赏石范畴。</p> <p class="ql-block">叠层石是由蓝藻等微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微生物岩(或称生物沉积构造),是一种“准化石”,它的存在说明曾经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p><p class="ql-block">中新元古代的叠层石不仅在蓟县有发现,它们的身影遍及世界各地,但蓟县叠层石的保存完整度、图案审美性等方面独树一帜。这里先后发现了距今14亿至12亿年的微生物群化石,距今8亿至10亿年的藻类化石。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矿研究所数据,蓟县剖面地层中发现的微生物群至少有16个属、28个种。</p> <p class="ql-block">蓟县虾米石主体呈灰白色,表面覆盖墨色纹理,图案酷似水中游动的虾,栩栩如生,极具观赏性。 常见尺寸超过50厘米,部分可达70厘米以上。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虾米石自2004年被发掘后,逐渐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热门收藏石种,与叠层石、金海石并称“京东三大名石”。其稀有性和独特性使其具有较高的观赏、科研及收藏价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