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杜老倌侠客居🇨🇳,美篇号:39787403</p> <p class="ql-block"> 题记: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云:“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在开头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诗啊?!皆因伴随着时间的前进与推移,有些人事物情一旦过去,不复存在难以再来!</p> <p class="ql-block"> 我既是一名“70”后,还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今天我要说的内容与故事,和外滩绝对是有关系的,如今,全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都知晓在上海有一个黄浦区,在黄浦区的里面,不仅有外滩;还有万国建筑博览群;更有一条黄浦江;也是旅游打卡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外滩的黄浦江边有观景台,它的地理位置位于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浦江沿岸,全长约1700米,是开放式滨江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 这座开放式的滨江观景平台,它还是有经历过好几次的变迁,它最早则是要追溯到20世纪的40年代,在那时,上海外滩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与发展,在外滩沿线修建公园与花坛,还种植大量的树木与花草,更是有修建供人们休息和观赏黄浦江美景的长凳与栏杆。</p> <p class="ql-block"> 我查询关于外滩的历史资料后才获知,在1956年至1959年,外滩首次修建砖砌防洪墙,它的标高为4.8米;在1963年8月,防洪墙重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后续改造的时间为1988年12月至1993年8月,且外滩在改造时,它分成三段实施防洪墙改造工程……</p> <p class="ql-block"> 还有,我为什么要去记录上段文字?!皆因它不单单是一道防洪墙;它还是老上海人心目当中,始终都是“难以去磨灭掉的爱情记忆”;它更见证过一个时代的青春与激情;更是因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后期,在近30年的时长,一直都叫作“情人墙”。</p> <p class="ql-block"> 我通过查阅上海这座城市的各种资料后,还让我了解到一条历史信息,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20世纪的70年代,在那时的上海人,除去正常的上下班以外,每日的日常生活,也是有着诸多的无奈在其中的,一大原因之一就是--在当时全国人民都身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不仅是物资匮乏的,购买绝大多数的物品都要凭各种票证供应,才可以获得的,加之那时的文化娱乐设施单调,住房条件更是窘迫的,一家七八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斗室里与四世同堂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 老一辈的上海人,把男女之间“交朋友谈恋爱”一律叫“轧男女朋友”,尤其对那时适婚、轧男女朋友的青年人而言,就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私密的空间来互诉衷肠,在公园里,除去在盛夏时节,晚上一般也都是不开门的,更是没有咖啡馆、酒吧、茶坊、舞厅等可供娱乐与消遣的场所,不像现在的上海,咖啡店多如牛毛到处都有。</p> <p class="ql-block"> 于是乎,外滩从外滩公园至金陵东路1500米的长堤,在这样的背景下,外滩的防洪墙成为青年情侣们的约会首选地,还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上海开埠最早的地方,“外滩源”就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这里还有几十幢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历史建筑,它优美的风貌与坚固的防洪墙建设,为“情人墙”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 不仅仅是提供有利的条件,还成为那时恋人们心目当中,最理想的“避难所”,每当夜幕快要降临的那一时刻,就有成双成对的年轻男女,便会悄然出现在这个地方,他们之间,既会相互整齐地排列着,还会耳鬓厮磨起来,外滩情人墙就此诞生,而且这还是不算数的,它持续的时间,也快要接近30年之久,在春夏秋三季都是如此的!</p> <p class="ql-block"> 在那时、在接近30年的时长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同样是不容被忽视掉的,这个就是--除去因为受到住房与娱乐条件的双重限制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因素,也照样是情人墙备受老一辈上海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在20世纪的70年代至80年代,上海的青年男女职工,每个月的工资加奖金的收入,顶多就在三四十元。</p> <p class="ql-block"> 此外,在外滩防洪墙一边的街道上,几乎是没有什么购物流动车可说的,只有在偶尔的时候,会看到有一位老太会推着儿童车,在儿童车的上面放置着茶水,花上三至五分钱,即可获得一杯凉水来解渴,而且,在外滩的中山东一路区域,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也是鲜有各种商店的,消费是可以被控制的,这对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的年轻男女来说,无疑就是一个极为理想的约会场所。</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上海年轻人未必就会知晓这件事情的,依旧因为这座“防洪墙”的缘故,在上海电视台的纪实频道,有专门拍摄过一集关于外滩防洪墙的纪录片,纪录片说到过它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样的。</p> <p class="ql-block"> 另外,上海外滩的情人墙,还一度成为闻名全世界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官,若你们不相信的话,是有历史为证的,依旧是我查询到的关于上海外滩情人墙的历史信息,在20世纪1974年的时候,就有《纽约时报》的记者,记录过当时外滩情人墙极为壮观的影像与情形,说:“沿着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千米长堤上面,集中一万对上海情侣,他们很优雅地倚堤耳语,一对与另一对之间,也只差一厘米的距离,但是绝不会串调,这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壮观的情人墙,曾为西方列强陶醉的外滩,在现代中国,仍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除去记者记录的内容以外,我曾经还在关于上海外滩情人墙的纪录片中,看到过如下的内容哩,但凡是那些晚来的男女恋人们,想要挤入“情人墙”,就如插蜡烛那般是不易的,常常需等前人走,方可近身“情人墙”,夸张的说法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情人墙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 凡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人,且还有在外滩情人墙“轧过男女朋友”的老一辈上海人,自然还会打开记忆的匣子,记起这幕场景来的,外滩情人墙,不光是成为那时上海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圣地,它还好像是有着一种魔力与一个巨大的爱情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甜蜜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那时的恋人们,在情人墙边,一边感受着江畔的习习凉风,望着黄浦江上往来穿梭的船只,说不定有些船只还会发出汽笛“呜、呜、呜”的声响来,在船声、汽笛声与浪涛声中,互相之间还会你侬我侬表达着无限的爱意,天上的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影子被拉得修长,与防洪墙融为一体,被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候的老一辈上海人来说,“情人墙”是爱情的见证者,有许许多多的情侣们,在这里度过他们青涩而又十分美好的恋爱时光,从最初的羞涩相识,到后来的深情相拥,情人墙默默地陪伴着他们,在这里,他们分享着生活中的某些喜怒哀乐,许下一生的承诺,有些人在这里表白成功,开启甜蜜的爱情之旅;还有些人在这里与爱人依依惜别,流下不舍的泪水;更有些人,虽说是有在情人墙相过亲的,也只有相亲过一次,就因为没有获得对方认可的缘故,只能不欢而散;每一块地砖、每一盏路灯,都承载着他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因为今天我要写的文章,就是有关于上海外滩情人墙故事的缘故,还让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我至今还记得大表姐陈翠英生前和我说过她轧朋友的事情,她说她和表姐夫王瑞荣的结合,就是由她的女同学撮合的,他们两人在确定要轧男女朋友后,有好几次都是去情人墙约会的,当时大表姐的家是居住在虹口区东汉阳路上面的,而大表姐夫的家是居住在虹口区东长治路上面的,东长治路距离外滩情人墙,也就只有一站路之远,他们两人每次都是走路去外滩情人墙边谈情说爱的,等到每次谈情说爱完毕后,再一路走回去的,大表姐夫还会把大表姐送回家,大表姐还说过当时在外滩谈恋爱人山人海人挤人的……</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变迁,至20世纪90年代的末期,外滩滨水区域的景观改造,江边原先比较陈旧的水泥防洪墙,则被花岗岩、大理石与铸铁雕花栏杆取代,把曾经的、老式的防洪墙建成为观光式的平台,与黄浦江能更亲密的接触,“情人墙”也随之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社会娱乐场所不间断地增多与多样化,还加之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上海的年轻恋人们,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据调查统计,上海青年人前三位的恋人约会地点变成新天地、人民广场绿地与复兴公园,外滩情人墙的盛况逐渐消失,并失去往日的光环。</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今年轻一代的上海人,尤其是从00后开始,会渐渐地淡忘情人墙的称呼,年轻的情侣们也拥有更多时尚与浪漫的约会场所,但是外滩依旧是情侣们喜爱的地方,黄浦江两岸今非昔比,浦东的高楼大厦在夜晚灯火辉煌,与外滩的万国建筑交相辉映,来来往往的恋人们依旧会在此驻足,在拂面江风中,演绎着风情万般的新故事。</p> <p class="ql-block"> 情人墙是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既见证过上海人曾经在艰苦条件下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还见证过上海从一个住房紧张、娱乐匮乏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它就像一本爱情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着甜蜜与温馨;它又像是一首悠扬的情歌,在岁月的长河中,被轻轻地传唱着;对老一辈的上海人来说,情人墙,既是一个地点;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图一为40年代的上海外滩,后三张是外滩情人墙图片;③:各种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p> <p class="ql-block">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5年9月1日星期一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