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Tribute to My Heroic Parents </p><p class="ql-block">                      in the Anti-Japanese War</p><p class="ql-block">                  原创文章,著作权属作者所有</p><p class="ql-block">                     Original work, copyright </p><p class="ql-block">                        belongs to the autho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忆家中父辈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生涯,心中充满对他们的崇敬之心和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1年端阳节,我父亲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翼城县。自宋朝末年的始祖起,先祖们历代饱读诗书,考取功名为官一方。后似家道中落,父亲的爷爷仅考取了秀才,在县城当小学教师,后因病辞职回到三面环山两河交界的十字河村老家休养。父亲从小天资聪颖,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全县第一名,考上了太原中学,县政府派人敲锣打鼓送喜报到家。</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民族危难之时,父亲毅然投笔从戎,于1937年10月,与几位同学一起找到翼城牺盟会主任李永生(由于日军轰炸,曲沃的牺盟会中心区搬到了翼城曹公村),请他介绍参加了“山西救国牺牲同盟会”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后归八路军太岳军区),从此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之路和解放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父亲作为牺盟会特派员,经3个月培训后从八路军太岳军区,派到老家各地开展抗日宣传,先后在周家村、十字河村、古十银村、杨家村、上河村、曹公村等地担任小学教员,以便能广泛地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抗日政策,动员群众参加八路军队伍。“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例不断涌现。</p><p class="ql-block">        1942年太岳抗日根据地试点进行民主选举干部,父亲被群众选为十字河抗日村长,带领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抗战最艰难之时,日军在春季大扫荡之后,1943年秋又对我抗日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残酷扫荡。此时八路军的战术特点是转移外线作战,主力部队与民兵协同作战,通过伏击破袭等手段消耗日伪军,保护根据地核心区域,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军大扫荡时,太岳抗日根据地行署主任牛佩琮、裴丽生等紧急转移到十字河,父亲带领民兵冒着生命危险去接应,连夜协助他们转移到山上。并寻找时机下山与八路军主力部队里应外合,牵制日军兵力,体现了敌后抗战的坚韧性。父亲的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奖励了他一把手枪和一条毯子。日伪军叫嚷着“要把八路的抗日村长抓住!”并烧了我老家几间房屋。</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三年,十月里北风寒,日本鬼子大扫荡,整整四十三天。冬天本在火炉边,这时钻进山里边。半夜里熬米汤,白天不敢冒烟。鬼子抢粮又牵羊,我天寒没衣穿……”这是在反扫荡的日子父亲就地取材教群众唱过的一首民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3年父亲调到翼城抗日县政府任职,负责全县财政物资工作,发动群众征收公粮、组织群众缝衣做鞋,保障八路军的供给。1943年~1945年,八路军129师386旅17团团长尤太忠(建国后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把团部设在我父亲家隔壁,尤太忠本人就住在我父亲家里,我奶奶把朝南的房间留给了尤团长住。当时抗日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17团驻军所需物资由我父亲尽力从抗日县政府拨配,在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司令陈赓的指示下,尤团长同时率部开荒种地,军民一起共渡难关。17团旧址今天已成为红色旅游点,我父亲老家的院落被政府定为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我去参加太原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纪念太原解放70周年活动,第一次踏上了翼城老家的黄土地,专程去了魂牵梦萦的十字河,亲眼见到了父亲的出生地和他在抗日战争中战斗过的地方。曹公村是父亲投身抗战参加革命工作的起始点,当年的小学所在地四圣祠,今天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圣祠里保存完好的学生教室和教员寝室,曾短暂留下过父亲的身影,想起父亲讲述的他怎么教学生应付日本鬼子检查课本的情形,不禁感慨万千。还有上河村、古十银村、上良狐村、下良狐村等等,这些曾留下父亲抗日足迹的地方,这些因为有群众掩护支持使父亲多次避免了被汉奸出卖被日军抓走的地方,无不使我动容!</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各族民众,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45年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未果,解放战争在即,因部队缺乏干部,父亲又从地方干部转为军队干部。从太岳军区部队到第1兵团15纵队44旅,再到18兵团62军185师,在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指挥下参加了临汾战役、太原战役,在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下参加了扶眉战役、甘青战役,又在西北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指挥下,随18兵团南下解放四川和西康。</p><p class="ql-block">        南征北战,戎马生涯,父亲从遥远的华北家乡,辗转战斗到西南四川,数十年只回过山西老家3次。但我知道,工作再忙再累,父亲心里始终牵挂着老家,那里的山和水、那里的人和事,在他心里都有着最深的思念。父亲临终前的唯一嘱咐就是希望我们回老家时,一定要去给他母亲上上坟。去太原参加纪念活动时,我终于带着父亲的临终嘱托,来到了他的母亲、我未曾见过一面、未曾叫过一声的奶奶的坟前,为父亲祭拜了他的母亲,并在爷爷奶奶坟前抔了几把黄土装进事先准备好的袋子,带回成都洒在了父亲的墓地,让他在天国也能感受到自己母亲父亲的温暖,感受到家乡土地的深情。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翼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和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我捐赠了父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资料。临汾市委党史办专门为我们十多位后代安排了捐赠仪式。1937年至1945年,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1948年至1949年,又在这里参加了著名的临汾战役和太原战役。临汾烈士陵园和太原烈士陵园内的纪念馆,记录了当年战火中父辈们保家卫国、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英雄壮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中还有一位英勇的抗日父辈,他就是我先生的父亲,一位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1942年在八路军冀中军分区参军的抗日老军人老干部。在参加八路军之前,他曾是白洋淀抗日儿童团团长,参军之后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前线英勇作战,身负重伤,救治后留在八路军冀中军分区野战医院任职。解放战争时所在的第五野战医院随18兵团南下解放四川和西康。他身上多处留有日军炮弹的弹片,晚年去世后,殡仪馆的工人都不明白为什么骨灰里有好多个未融化的金属片。这就是抗日父辈留给后代的光荣遗产!</p><p class="ql-block">        先生的奶奶也是一位抗日老前辈。她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当地的妇女救国会并入了党,一直为八路军做后方物资支援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抚今追昔,我们将永远铭记抗日父辈保家卫国的艰辛与荣光,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父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在部队的后代们,近几年常在建军节和解放日相聚,共同缅怀父辈们在枪林弹雨中的战斗岁月、传承他们在炮火硝烟中的战友情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在旧金山访学,专程飞往夏威夷珍珠港,参观了1945年9月2号日本侵略者在东京湾签署投降书时登上的那艘密苏里战列舰。2011年9月在斯图加特访问期间,正值“9.18事变”80周年之际,我去了纽伦堡法院参观,复盘着1945年11月至1946年9月,日军战犯在此接受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情景。2024年8月在东京,想去看曾经审判日军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遗址,遗憾因时间问题未能所及。</p><p class="ql-block">        家事与国事总是相连。缅怀父辈,用他们的艰辛和勇敢,通透我们的视野,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HOU   2025.08.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