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4年11月末福建之行,来到泉州市,先是游览了泉州古城,在古城吃了点饭,稍作休息,我们就来到了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探索千年古迹。</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在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泉州杂志》上称之为“海内第一桥”。洛阳桥现桥长731米,宽4.5米,花岗岩石砌筑,船型桥墩45座,由北宋泉州太守,著名书法家蔡襄主持修建,建于北宋(1053年至1059年)。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的交通枢纽,它与安平桥,顺济桥遗址等共同连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线,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中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素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的建设,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建桥技术,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创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得“状元”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为应对建桥处江宽流急,当时的建造者首先在江底沿着桥中线置放石块,并向两侧展开一定宽度,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高度则根据河床处深浅抛石,极大的提高了古桥基址的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建桥的另一种技术是“种蛎固基”,原本分散的石块通过牡蛎的繁殖而结成牢固的整体,以加固桥基。这种把生物学与桥梁建筑学结合为一体的固桥技术,实属历史上的首创。在此为古代桥梁建造者点赞,为中国人的智慧点赞!</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宋代始建时从桥基,桥礅及桥板均采用当地花岗岩作建桥材料。洛阳桥板最大长11米,宽0.98米,0.8米,石构建材坚固耐用,其质地沉重,给搬运,起落带来了难度。智慧的古人又首创了另一种技术“浮运桥梁”来解决这一难题,退潮时用浮排将石运送至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涨潮时利用浮力将石材调整安放至桥墩,“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说的正是这种施工方法。</p> <p class="ql-block">“多少人走过了古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时至今日,我们行走在洛阳桥上,仍然会为这座屹立在洛阳江上的千年古桥的超级工程而震撼,为古人的智慧而骄傲。洛阳桥古桥的建桥历史凝聚了古泉州人的技艺与智慧,也印证了千年海洋商贸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制作:刘惠兰</p><p class="ql-block">图片:本人手机拍于福建泉州市</p><p class="ql-block">时间:24年11月26日下午</p><p class="ql-block">配曲:《闲时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