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知青岁月(五)

平凡人生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平凡人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4635792 </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知青岁月是一段独特而深刻的记忆。对我而言,那段日子宛如一首激昂与苦涩交织的乐章,至今仍在心中奏响……</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乡村的农事,是遵循自然规律的。随着时令的更替,不知不觉,一九七七年的秋收季节到来了。庄稼大片成熟,高强度农活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乡村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自然界最慷慨的季节。一片片的稻田,一块块的玉米,一垄垄的棉花,被秋阳涂上了一身的金光。谷穗,玉米棒、棉花,都低垂着头儿,沉甸甸的,压弯了身躯。像一个个楚楚动人的少女,脉脉含情地展露着甜甜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是呀,这田野的景象是极其迷人的。丰收的庄稼呀,望呀,望不到边……然而,秋粮丰收,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长在地上的庄稼,哪一样秋粮人不动手都不会自动归仓。割稻子,掰玉米、刨红薯、肩挑车拉,每一项活都不轻松;大风、阴雨、浓雾、每一种恶劣天气都得承受。在急喘中抹去成串的汗珠,是秋收中庄稼人常见的动作。</p><p class="ql-block"> 在这高强度抢收抢种时刻,生产队也顾不上照顾我们这些知青了。我们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参加到这场繁忙的秋收活动中去。</p><p class="ql-block"> 清晨,天还未破晓,大地仍被沉沉的夜色笼罩。一阵铛…铛…铛…的上工钟声骤然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提醒我该出早工了。带着尚未消退的疲惫,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急忙起身,扛上农具紧跟着社员们下地。当结束近两个小时的早工,我饥肠辘辘,回到知青点,顾不上休息,匆忙烧锅做饭,像打仗一样狼吞虎咽享用早饭。可还没吃完,出工的钟声便再次急不可奈地响起。</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和村民们一样,头戴草帽,肩上搭着擦汗的毛巾,忙碌而有序地割着稻谷。手中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唰唰”的声响,演奏着大自然与人力和谐动听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时候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意,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庄稼活哪里是好干的。我们这群从小在城镇长大的小青年,很快就体会到了劳累。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其他几个知青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心里的退堂鼓擂的贼响。</p> <p class="ql-block">  可想起是第一次拿起镰刀割稻子,决不能让社员们笑话。在自尊心的驱动下,自蕴一股不喧哗的力量,不懈怠,强忍疲惫,光着脊梁,撅着屁股,挥舞镰刀你追我赶。</p><p class="ql-block"> 汗水沿着我们的脸颊滑落,湿透了衣背,滴落在泥土中,仿佛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敬意和感激。</p><p class="ql-block"> 半晌歇息,是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抽烟的,开玩笑的,侃大山的……整个田间地头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我与青年社员庞枫坐在田埂上,东扯葫芦西扯瓢——闲聊。</p><p class="ql-block"> 说起他的家庭情况我是知道的。六十年代末因他父亲的历史问题,全家从城里下放到本队安家落户,他是老三届毕业生,在村里算是一个少有的文化人。由于都是年轻人,有共同语言,与他每次闲聊都会弄出点故事来,有一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 </p><p class="ql-block"> 聊着聊着,他望着远处的丁水河和波浪滚滚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自问自答道:“小刘,为什么咱们本地人称稻谷为谷子?我想这可能与稻谷生长成熟的过程,与河谷有关。没有河谷的水和河谷两岸的土地,就没有稻谷。所以,河水,土地,是稻谷的母亲。我们不要小瞧了生长在这块热土上的先人们,他们是很智慧的,就形象地把稻谷叫谷子了……”</p><p class="ql-block"> 他这烧脑的“歪理邪说”,绕得我瞠目结舌。是的,眼前的这条河,不知流淌了多少年,与日月和人类同心相伴,流出了多少甜蜜与辛酸的歌谣。一位名人曰:“人类文明来源于河流的泛滥……”河流孕育了肥沃的田野,田野孕育了谷物,谷物养育了人类。这也就有了人们最认同的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或许这就是一个民族对河流的崇拜和母性崇拜吧。</p><p class="ql-block"> 田野里的体力劳动是辛苦的,可生活呀,毕竟是美好的。与庞枫漫无边际的聊天,给了我许多过往课堂里得不到的东西。受到了一种妙趣横生的文化熏陶,心上激起了一种美好的情感。 </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一片片稻谷被整齐地割下,堆放在田埂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似的稻堆,太让人有成就感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割稻子是紧张而繁重的,那么挑稻谷更是一种身心的折磨。第一次挑稻谷时,看着男壮劳力挑八捆,女社员们六捆。不可思呀,近百斤的重量,道路不平且又远,怎样做到的呢?你瞧,庄稼人挑稻谷的功夫可是练到了较高境界。将担子挑起后,步履象跳动的音符,有节奏地踩踏着田埂小道来来去去,更有甚者把平衡掌握到炉火纯青,挑着稻谷双手揣起来优哉游哉地前行。好似在炫耀着庄稼丰收给他们带来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有人欢快,必定有人犯愁。在他们忘情地显摆之时,我这个从未挑过重物的人却作了难。总不能不去挑吧,我只好硬着头皮试着挑起四捆稻谷,跟在其他人后面准备向打谷场走去。</p><p class="ql-block"> 从田埂起坡到打谷场,是一条碎石小径,斜斜的铺在高低不平的山坡边。枫树这儿一棵,那儿一棵,老树如伞撑开,被树干举着,挺立在山坡上,尤其一棵巨大的老枫树站立在路旁,蓬蓬如华盖。越过老枫树,绕过几个土山坡,穿过几户人家的后墙,跨过一条小河才能到达场园。</p><p class="ql-block"> 哈哈…还真有点意境。远上寒山石径斜那四句,和脚下的这条弯弯绕绕之路很是吻合。假若是晚秋,枫树叶子如丹,那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了。</p><p class="ql-block"> 我担着谷子哼着小曲,轻快地行走在这条小径上,完全沉浸在这诗意的景象中。可走了一半路程,便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本想在路边稍作歇息,但稻谷是头重脚轻,放下定会使成熟的谷粒脱落。故此,也就打消了歇歇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望着众人渐渐远去的身影,我颤颤巍巍地向前挪着。嘴紧绷着,眼睛盯着脚下的路,一步一步,压得东倒西歪,好像挑着的是全世界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快到打谷场时,腿一软,扑通一声,我便连人带肩上的稻谷重重地摔倒在地上。瞬间,心底泛起一阵酸涩的浪,几乎要淹没自己。许久才回过神来,发现胳膊上的一块皮擦破了,渗出殷红的血珠,赶忙抓了一把黄土按在擦破处。</p><p class="ql-block"> 一群麻雀在路边的枫叶树上,欢快地跳来跳去,唧唧喳喳地又说又笑,说着幸灾乐祸的小话。</p><p class="ql-block"> 我用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咬紧牙关,弓着背,弯着腰,继续艰难地一步步向打谷场挪去。</p><p class="ql-block"> 刚爬起来没走几步,远处飘来了歌声:</p><p class="ql-block"> 天上布满星,月芽儿亮晶晶……</p><p class="ql-block"> 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止不住的辛酸泪呃,</p><p class="ql-block"> 往下淌……</p><p class="ql-block"> 歌声抒缓,深情、又伤感。看来是投入了情感,只是缺乏歌唱的基本功,带有一点跑调和山野的味道。仔细听了一下,好像是队里会计媳妇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这应景的歌声,让我心中泛起了一股复杂滋味,难以分辨此刻我是苦涩想哭,还是无奈中带笑……只觉得脸上像有无数条虫子在爬着,摸了摸,原来是泪水往下流淌……</p><p class="ql-block"> 唉,挑稻谷呀,把我折磨得抓狂,却又无可奈何,透支着所有能量,往返于田间与打谷场之间,直到掌灯时分总算熬到了收工。</p><p class="ql-block"> 夜渐渐地深了,村庄出奇的平静。惟有村前丁水河的流水,在河道里发出寂寞的喧哗声。我躺在床上,大睁着眼睛望着黑暗的屋顶,想着所遭受的苦和累,双手磨出的血泡,一时悲从心中来,不禁扪心自问:如果长此以一往,这漫长的艰苦劳动我还能熬下去吗?</p><p class="ql-block">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呀,也是一个七尺男儿,响应号召下乡的初衷不是来享受陶公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而是来接受思想改造和劳动锻炼的。</p><p class="ql-block"> 坊间说,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这话说得很哲学。知青下乡插队,是段艰难的人生之路,有那么点被动和无奈的意味,做为我本人更是不情不愿。可辨证地又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程弥足珍贵的人生历练。虽然前路迷茫,布满荆棘,但你应该坚信:人生没有白受的苦,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劳动、歌唱……也能酝酿出让世界微醺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当这幕思想的波动过去以后,我内心中愁思的河流反而趋向于平静,成熟的思想和理智成份却增多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这场秋收过后,逐渐适应了这片锤炼我成长的土地,适应了这里的生存环境,生活节奏,也开始适应了各种繁重的农活。</p><p class="ql-block"> 这也许就是“广阔天地炼红心,扎根农村志不移”的成果吧。</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