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的散文《灯》创作于1942年3月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以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念和对光明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谨以此篇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家巴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诵读牧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爱这样的灯光,一盏灯甚或几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儿勇气,一点儿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b></p> 巴金 <p class="ql-block">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包括《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和《随想录》等。</p> 牧歌 <p class="ql-block">牧歌 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9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