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font></h3>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历时14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日前,我有幸瞻仰了腾冲国殇墓园,让我了解到中国远征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奋勇杀敌的历史。在此纪念之日,请随着我的镜头去回看那段不太为人知晓的动人历史,去缅怀流血牺牲的远征军战士。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占地80余亩,。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防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1944年5月,发动了腾冲收复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腾冲收复战中远征军阵亡了9168名将士,这里就是供奉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 国殇墓园的大门口,现在设为园区的出口了。 国殇墓园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组成,进入墓区,映入眼帘的便是警钟亭,她无时不刻的提醒后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 滇西抗战纪念馆坐落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占地面积22.02亩,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纪念馆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纪念馆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主展区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可惜滇西抗战纪念馆不开门,我们不能进去参观。 往前走,这里有长60米高4米的大型浮雕石墙,精心布置了一些反映抗战题材的墙雕,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的沧桑与悲壮。 这是“滇西反攻”墙雕板块<br> 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日,中国远征军十六万大军向盘踞滇西的日寇发起战略反攻。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血战松山,三攻龙陵。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围攻腾冲古城,于九月十四日收复腾冲,创造了全歼日寇的辉煌战例。滇西之役,经过八个月的浴血奋战。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完全收复失土,共击毙、俘虏日军二万一千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失踪六万四千余人。其中腾冲战役歼敌六千余人,远征军伤亡官兵一万七千余人。 在一片草地上立有一些雕塑。这是取名“小战士”的雕塑。<div> 在滇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有很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衣,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不得不令人钦佩。</div> 这取名叫“雷打树下”的雕塑。<div> 展示了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88岁高龄,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大罗绮坪观音寺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了民族气节。</div> 这是史迪威将军和陈纳德将军的二人雕塑。<div> 史迪威(1883-1946),美国陆军上将,生于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div><div> 陈纳德(1893-1958),祖籍法国,少将衔司令官。1941年应国民政府邀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1942年,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1943年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中印缅战区的对日空战。<br><br></div> 在松、杉、竹、柏、杜鹃、山茶映衬下忠烈祠二侧长廊建筑全景。 长廊里的展板介绍了抗日战争各个时期形势和事件的图文。 正中向上便是忠烈祠。下面嵌有的石碑上面刻有“碧血千秋”四个蓝色大字。忠烈祠为重檐敬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 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援章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记。 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 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为纪念滇西抗战中牺牲的美国盟军官兵,2004年在忠烈祠旁增建盟军墓地,正中竖有“盟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是于右任先生书写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其中"地"字少一笔划,寓意当时国土还未收复,"正"字少一竖,寓意中国军人要有脊梁骨。 可以说腾冲国殇墓园就是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建立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忠烈祠后面的小团坡整个就是一座巨大的墓地,葬于这里的阵亡将士共有3168人,墓地以最顶端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与中轴线对称为界,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令人震撼。 这里的碑石非常简陋,每块上面刻着收复腾冲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 我们拾阶而上,只见一位服装独特的老人正在对着纪念碑进行祭拜,他长时间的用各种方式对先烈们敬重的缅怀,令人深深的感动和泪下。 纪念塔高8米,外形为方形柱式,是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铭刻着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纪念塔敬献鲜花。 我们又来到山下,可见整个小团坡都有序立有无数大小的墓碑,耳边仿佛响起无数先烈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呐喊声。 寸性奇将军之墓。寸性奇,云南腾冲县人,生于1895年,牺牲前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高级将领之一,被誉为"抗日军中一虎将"。<br> 在1941年5月的血战中条山战役中,寸性奇等数千人战斗到前后时刻,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血如泉涌,他要求团长率部突围,众将士不肯先走,寸性奇慷慨激昂地说:"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说完这句话,寸性奇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刎,在场官兵无不泪如雨下,虽强敌将至,但无一离开,坚持战斗,全部壮烈牺牲。<br> 国民政府追赠寸性奇为陆军中将。1986年5月,国家民政部追认寸性奇将军为革命烈士。1989年,寸性奇烈士遗骨由山西垣曲迁至腾冲国殇墓园安葬,并修建墓表。 这是纪念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中校特务员王树荣的英烈碑。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广场上有几组雕塑。这组叫“砸石子”的雕塑展示了滇西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甚至连正在哺育的妇女和刚刚懂事的孩子,也为修路、修机场砸碎石,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抗击日寇。</p> 这组叫“痛打日寇”雕塑,展示了腾冲农民赵云禄、赵云寿兄弟,对肆意烧杀、无恶不作的日寇、义愤填膺。滇西反攻时,日寇溃败,他们联络部分乡民用棍棒拦截,打死日军四人,受到远征军嘉奖。 这组叫“筑路”雕塑,展示了滇西人民积极投入修公路、修机场,为滇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div><br></div> 在纪念广场一侧立有中国远征军雕塑,虽然武器落后,军装烂褛,但腰板挺直,精神抖擞。 纪念广场入口的正面石碑上,刻有“华岳英灵”四个大字,以雄浑的笔力,表达对抗日英烈的纪念。 地上刻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示意图”。 后面是“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 再后面是“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 纪念广场的两侧,是二十个大小不等的立碑,以错落有致的方式组合成碑林,揭示出当年中缅印战区抗战风云的起伏跌宕,并纪念为此牺牲的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 <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已成为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台湾民众了解中缅印抗战史的重要窗口,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对两岸同胞研究抗战历史,共同传承弘扬抗战精神方面发挥了更大地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参观国殇墓园让我深深的了解到为保卫祖国英勇献身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在滇西流血牺牲的广大抗日军民的大量历史事实;我也感受到国殇墓园为全面的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将发挥更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要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让我们携手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