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西葡行 Day2️⃣0️⃣(中)‍~“摩尔人的叹息”‍·阿尔罕布拉宫 ‍06/14/2025

可妮视角

<p class="ql-block">整个阿尔罕布拉(Alhambra) 建筑群连同城墙、堡垒、宫殿、花园在内,总面积约 142,000 m²(14.2 公顷);纳斯里德宫(Palacios Nazaríes)面积大约15,000 m²左右(1.5 公顷),只占阿尔罕布拉整体面积约10%,但肯定是游客参观的“经典路线”中的精华部分,时间上通常占游览体验的25%以上,果然我们今天一早直接从Nasrid Palaces开始的巡游耗时70分钟有余,赶早好处真是多多,待到走上阿宫皇家大道,已是9:40am,人声突然鼎沸了起来,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酒之门可以说是阿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可以追溯到穆罕默德二世时期;旧时作为隔开平民与王宫的内门,每天日落之后就会关闭,所以门中没有L型的曲折防御通道;这一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拱门由彩色的砖头构成,</span></p> <p class="ql-block">上面同样有一个支撑着双窗的拱石过梁,交叉处是纳塞瑞斯国王的纹章和文字:“唯有真主是胜者”。</p> <p class="ql-block">酒之门的外立面非常古老独特,典型的马蹄尖拱,其延伸的部份是装饰浮雕,门楣上有一把“象征真主赐予权力”的钥匙,石膏板上面刻着:“荣耀属于我们的主苏丹 Abu Abd Allah…”,而这里所说的苏丹即穆罕默德五世。</p> <p class="ql-block">原本想紧接着去Alcazaba,担心近午的热晒,但进入了阿宫大院(蓄水池广场)人潮陡增,往东还是往西犯了一阵迷糊,倒是一眼认出了Palace of Charles V(卡洛斯五世宫又叫查理五世宫)文艺复兴式的石砌外墙立面,干脆顺道先进去点个卯,见证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浮雕,具像化的战斗场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这里不多的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很明显,外形方方正正、没什么摩尔式建筑特征的查理五世宫殿是西班牙君主为了彰显其重新征服失地格拉纳达的功绩,使之成为征服异族的见证而特意建造,这种命令,查理五世在他漫长的统治时期,可下了不止一次。于是宫城里出现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与摩尔式风格产生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工程在1527年开始,但一时因为缺乏资金,一时因为社会动乱,一时因为工程质量太豆腐渣导致天花板倒塌,整个建造被迫中断了好几次,在1957年才正式竣工,总共耗时超过4个世纪,还是一个没有屋顶的😜。</p> <p class="ql-block">外方内圆,双层立面,全面体现了意大利式文艺复兴的“和谐次序”;宫殿内部是直径约30 米的圆形庭院,这更是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经典手法;</p> <p class="ql-block">去到上层,不曾想这儿设有阿尔罕布拉美术馆和格拉纳达省立美术馆,原本的快快点卯一下子拉长了,</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画作,收复运动在Granada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1492年双王的一份看似宽容的“政治协议”和允诺很快化为乌有,结果是犹太人最早被驱逐,穆斯林被迫改宗或最终被逐,格拉纳达从一个多元文化之都,转变为“唯一信仰”的基督教城市;</p> <p class="ql-block">修士画家Cotan的宁静画面,充满人文气息,昨日已欣赏过他的画,</p> <p class="ql-block">Manuel GÓMEZ-MORENO (1834-1918)</p><p class="ql-block">Salida de la familia de Boabdil de la Alhambra</p> <p class="ql-block">《博阿卜迪尔一家离开阿尔罕布拉》前伫立良久,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看看画,也趁机歇一歇,</p> <p class="ql-block">现实主义题材,</p> <p class="ql-block">阿宫题材的画作必不可少,喜欢的就收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十分钟打个卡就可以看完的地方,花了小半个小时,还忽悠了楼梯口正在徘徊的游客上楼走一遭,我是真觉得不错,哈哈😂</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来回回在酒之门洞下穿来穿去;<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在这样一座穆斯林建筑里,这个门的名字居然与万恶之源“酒”沾上关系有点不可思议,关于这个门的名字,据说这完全是一个语言上的误会,在阿拉伯语里,“酒之门"和“阿尔罕布拉之门”仅是一字之差,16世纪的时候天主教徒误</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还是故意?)</span><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把它翻译成酒之门,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ALCABAZA,是阿尔罕布拉最古老的部分,核心是防御塔楼与兵营,</p> <p class="ql-block">红色城堡,是“阿尔罕布拉”名字的真正意义,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看过的纪录片里讲红色城堡基本是就地取材,山里的泥巴和上水就可以筑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9–11 世纪</span>在阿尔罕布拉山(Sabika 山丘)上已有瞭望塔,13 世纪初穆瓦希德王朝修建了部分防御工事,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 1238–1273)将其扩建为完整的军事城堡,ALCABAZA成为纳斯里王朝的军政中心和象征性防御核心。</p> <p class="ql-block">先上到了Torre del Homenaje(致敬塔 / 主塔)的半圆观景平台,清晰看见了Nasrid Palaces的检票口和游客队伍,我们一大早便是在那排队等候;还有超级笨大的查理五世宫;拱门型的松柏树围绕着的是马丘步花园,而脚手架包围的是正在进行修复的 Mexuar 区域。</p> <p class="ql-block">barrio castrense = “军营区 / 军事居住区”, 它的存在反映了阿尔罕布拉不仅是王室居所,也是一座完整的城堡-城市(medina palatina)。</p> <p class="ql-block">见到地下监狱的入口,爬下爬上体验了一把,“<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伊莎贝拉和斐迪南抵达时,城内原先的7000名基督徒奴隶只剩下1500人。其中约有750人已经濒临死亡。他们离开地牢的时候,唱歌赞颂救世主耶稣。”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文中的地牢就是这里吗?</span></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和塔楼间穿行,是原始、质朴的“军事气息”,虽说与纳斯里宫精美细腻的装饰形成鲜明对比,但仍然觉得这里规划齐整有序,很是文明,</p> <p class="ql-block">登上 Torre de la Vela,可俯瞰整个格拉纳达市、阿尔拜辛(Albaicín)街区和远处的内华达山脉。</p> <p class="ql-block">守望塔本是纯粹的军事瞭望塔,这个小钟楼一看就是基督化生活的产物,必是1492年之后加建;现在的每年一月二日此钟必敲响,是庆祝胜利?还是丧钟为谁而鸣?</p> <p class="ql-block">Torre de la Vela上常年悬挂四面旗帜,<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黄-红三色旗的</span>西班牙国旗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白-绿的</span>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旗、<span style="font-size:18px;">蓝底的欧盟旗 🇪🇺和格拉纳达石榴市旗;</span></p> <p class="ql-block">军营区,我们刚刚从当中穿𨑬然后上塔;眼前的城墙布防严谨,外行看热闹的也明白这真不是纯粹的观景台,如今真该让我们走走城墙上的完美步道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位于边缘位置的这三个塔,统称红塔(Torre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Bermejas),它们的位置相当具有战略性意义,可能是阿尔罕布拉宫第一个建立的碉堡;然而,根据其类似于阿尔罕布拉碉堡的外围结构,又可以把它的建造时间追溯到十一世纪。</span>从周边的栏杆看这里应该开放给游客的,但镜头里没有人,阿宫可看的东西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阿尔拜辛区,是格拉纳达最古老的街区,有蜿蜒狭窄颇有中世纪氛围的街道,也有臭名昭著的安全警告,面对着辉煌的阿尔罕布拉宫,伴随着历史走过了千年。1984年,它与阿尔罕布拉宫一同被列为世界遗产。在阿尔罕布拉宫建成之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乡村庄园与城市住宅混杂的住宅区,如迷宫般的小巷和建筑物白色的外墙至今没有什么改变。阿尔拜辛区以北的萨克拉门托区(Sacromonte)以前是吉普赛人的聚居区,吉普赛人把家安在山坡上开凿出的“窑洞”里,现在这些窑洞中经常举办称为"Zambras"的弗拉门戈歌舞晚会。</span>其实这里的吉普赛人大多数是当初没有钱离开的摩尔人和犹太人;我们的小旅舍便在阿宫墙根的绿荫里。</p> <p class="ql-block">把圣尼古拉斯观景台拉到了近前,现在太需要昨天傍晚小钟楼里的凉风啦🥹;</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阿宫的尽头了;</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内华达山都很迷茫,</p> <p class="ql-block">最后穿过城墙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参观是one way;</p> <p class="ql-block">蓄水池广场,没有看到任何蓄水池的踪影,成了阿宫核心景区的汇聚点,这里有小吃部礼品店和免费卫生间,我们也没四处找探,只在树荫下休息了小一会儿,今天很奇怪,才早上11am,小青年表示想走了?可我总觉着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等着我们,但脑子不转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开动,六月底的太阳已经很灼热了,</p> <p class="ql-block">阿宫皇家大道上店铺林立,充满商战硝烟😜,</p> <p class="ql-block">查理五世宫殿旁的圣母显现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ía de la Encarnación),</p> <p class="ql-block">十六世纪建于马约尔清真寺Mezquita Mayor的遗址上,里面十分简约甚至斑驳了,</p> <p class="ql-block">我肯定要进的,生怕漏看美妙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马约尔清真寺内的阿拉伯浴室被保存了下来,为什么是Ángel Barrios遗赠?</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清真寺浴室多为小型池塘 + 更衣室 + 热房/温房/冷房(类似罗马浴场三温区),礼拜前净身(Wudu)也好复杂🥹,</p> <p class="ql-block">墙面和地面多为石材和砖,少量装饰性马赛克或砖雕,</p> <p class="ql-block">常用小圆天窗(或星形天窗)采光,使光线柔和、空气流通,</p> <p class="ql-block">浴室天花板上的星形镂空,天光透过孔洞撒进黑暗的空间,形成流动的几何光影,非常梦幻,好美!</p> <p class="ql-block">旁边便是曾经生活在此的Ángel Barrios展览,全程是西班牙文非常不支持看懂,幸好最后有一个大的介绍版面。<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基督教收复阿尔罕布拉后,一些建筑在纪念性封闭空间内被改建为私人住宅。在 Baño de la Mezquita(清真寺浴室)旁,伊斯兰时期的建筑被彻底改造成一座带花园的庭院住宅,建在原有考古遗址之上。在 1883 年至 1934 年 期间,巴里奥斯(Barrios)家族定居于此,将其改造成酒馆兼家庭住宅(被称为 “El Polinario” 之屋)。这里成为一大群艺术家、诗人和音乐家的聚会场所,包括鲁西尼奥尔(Rusiñol)、索罗拉(Sorolla)、萨金特(Sargent)、洛尔卡(Lorca)和法利亚(Falla)等人,并被公认为阿尔罕布拉及城市内的文化中心,直到</span><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18px;">20 世纪前半段,</span><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浴室重建和纪念性建筑的历史复原完成。</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原来是Ángel Barrios,将与阿尔罕布拉相关的收藏、房屋和资料遗赠给了阿尔罕布拉管理机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在这个被阿尔罕布拉花园环绕、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里,音乐家 Ángel Barrios 的创造力不断成长和发展,庭院和花园里常有聚会和音乐之夜,钢琴、吉他以及 cante jondo(深沉的安达卢西亚民歌) 的声音为其艺术生活增添了丰富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音乐家手中的吉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这一小型展览是对该地历史及其变迁的 历时性诠释,通过物件及其在空间中的艺术和解释性价值展现出来。艺术家的音乐、钢琴、吉他、风景画、照片和家族收藏品,与浴室各房间、庭院和花园一同构成了一组元素和空间,唤起人们对巴里奥斯家族在此生活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看到皇家大道上的Hotel America吃一惊,住在阿宫大门里面太爽了吧!</p> <p class="ql-block">又见一大片遗址,这样的修复旷日时久,</p> <p class="ql-block">有考古、学术价值,但看不到商业价值,除非挖出惊天秘密,阿宫真的太大了,没什么人伫足。</p> <p class="ql-block">Generalife,终于看到了这个路标,yes,就是这里了,必须要来的阿宫花园呀,</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语 “Generalife” 的意思是“花园的领地”或“园林庄园”,始建于 13 世纪末至14 世纪,由 Nasrid 王朝建造,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夏宫花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松柏步道(Paseo de los Cipreses)绿树如茵,两边种满了松柏树,但这些松柏树不是原来就有的,是1862年时专门为了迎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的到访而准备的;</span>今天我们由此走入了Generalife;</p> <p class="ql-block">水之塔,位于皇家水渠旁边,水渠经过水之塔后,才流向宫殿区、花园和浴室,滋养整个阿尔罕布拉宫与园林;Nasrid 王朝深知“得水者得城”,对水之塔保护极为严密。19世纪初拿破仑曾经占领此地,在他的军队撤退之时,炸毁了阿尔罕布拉宫里不少的建筑,水塔亦受损,后修复阿宫才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Generalife 的 Jardines Bajos(低地花园) 并不是纳斯里王朝时期的原始部分,而是后来才出现的景观。今天我们到的<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低地花园主要是 20 世纪初(1931 年左右) 在阿尔罕布拉与赫内拉利费修复工程期间设计建造的,属于现代花园景观改造的一部分。它们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几何布局,作为游人进入 Generalife 的前导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花园分了三个时期去建造,第一部分是1931年完成的迷宫花园,由数个玫瑰园和修建整齐的拱形柏树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到了1951年,根据建筑师普列托莫雷诺(Prieto Moreno) 要建造一个穆斯林花园的意愿,扩建了迷宫花园,并添加了灌渠、人行横道、柏树墙、凉亭以及能观赏到阿尔罕布拉宫及格拉纳达城市风景的观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这些长方型水池、左右对应的喷泉,以及四周呈几何形对称分布的花草树木,都展示着阿拉伯风格的造园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常常闯入同一个镜头的人们😜, 这样的花园真的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漫游其间,真以为自己是漫步在了Nasrid王朝的花园里!</p> <p class="ql-block">地势越来越高,一路夏花绚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Palacio del Generalife,</span>最高知者的乐园,<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是昔日苏丹和王族家眷们远离宫廷繁文缛节,避暑纳凉的地方。整个夏宫修建于苏丹纳塞瑞斯第二王朝,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随后再由苏丹约瑟夫一世在位期间(1313-1324年)进行改造。宫殿四周的花园内布满了植物与花卉,水池和喷泉点缀其间,是格拉纳达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摩尔花园之一,被认为是维护最好的安达卢斯式中世纪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便是画中景呀,刚刚看画的时候还在疑惑与Nasrid Palace里的庭院不符,此景在何方? <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 是Generalife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典型的安达卢斯庭院。自阿拉伯时期起,它的外观就一直经历着改变。长形庭院中的长水池为原始格局,水池两侧的喷泉为后期设计,一道道连续不断的拱形水流使庭院充满生气;满园的番石榴灌木、橘子树、柏树和蔷薇等植物把庭院映衬得更活泼、亲近、熠熠生辉。庭院的北部和南部是两栋底部开放的拱廊大楼,北面的大楼较矮,带阳台大厅,背后有一个瞭望塔;而南面的大楼位于中庭入口的旁边,它也是院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只是现在它的外墙几乎已经消失,只有一部分被保留下来,楼上有一个瞭望台,从那可以俯瞰整个水渠中庭。</span></p> <p class="ql-block">庭院侧面有18座尖顶拱门的长廊于1670年左右建成,窗外园林的美景和山丘上的风光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走到尽头,可以看到一个观景廊,远眺格拉纳达城与阿尔罕布拉主堡。</p> <p class="ql-block">透过中轴线的水与花园,体现伊斯兰园林的“天堂四河”意象:水代表生命、净化与永恒。</p> <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台当属Nasrid王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水渠中庭的旁边的水景庭院—柏树中庭(Patiodel Cipres de la Sultana) 是夏宫另一个精华所在,它的名字源自于庭院里的一棵倾斜的老柏树,有七百年的历史,又名苏丹娜柏树,是庭院的标志。这座花园也叫苏丹王妃花园,相传这里就是王妃背着苏丹会见骑士情人阿本瑟拉赫斯的地点。有没觉得阿本瑟拉赫斯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耳熟?没错,就是血溅狮子皇宫阿本瑟拉赫斯厅的那位骑士。</span></p> <p class="ql-block">绿色青翠,花色嫣然,喷泉委婉。宫墙斑驳,</p> <p class="ql-block">穿过柏树中庭,我们一路上行,</p> <p class="ql-block">这扇门上有基督教国王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好复杂的宫殿呀,柏树也真是高大,</p> <p class="ql-block">清泉亦一路伴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从Nasrid 到 Generalife,无数的庭院都少不了水的存在,可见摩尔人对水的钟情。这里的流水楼梯是花园里最令人惊艳的部分,它也是花园里最古老的一条楼梯。楼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喷泉,楼梯两侧扶手内掏成小水渠的样子,来自皇家水渠引来的潺潺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上方顺着扶手内流下,炎炎的夏日里确实非常消暑。昔日在台阶的上方有一座小清真寺,从这里上去可以用水净身。</span></p> <p class="ql-block">流水楼梯的尽头是Generalife里地势最高的地方,以前的小小穆斯林清真寺,早换成了一座1836年建立的浪漫瞭望台,新哥特风的建筑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潮流,如今被浪漫花园包围也看着挺顺眼。</p> <p class="ql-block">回望Generalife,</p> <p class="ql-block">上上下下,依山傍水的宫城里,只能辛苦游人,Generallife就是一路不停的走啊走,</p> <p class="ql-block">见一齐整的遗迹,它们被认为是宫殿的居住区或服务性空间(可能是仆人、储藏、厨房相关的房间),考古团队清理出了遗迹,并决定保留原状,不再重建。从浪漫瞭望塔下来,正好会经过这一片遗址,它的规整方格和清晰的地基,真让人直观感受到 Generalife 复杂的空间布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远远望去Teatro del Generalife,</span><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这个露天剧院呈马蹄形,舞台有一排排松柏树,中央是座位区,两侧是音响,整体展现了西方人文主义和巴洛克风格。在1960年和1970年间,人们为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曾一度想扩大剧院,然而并没有实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恰逢阿尔罕布拉宫的特殊计划的实施,把剧院改造成室外大剧院的方案又被提上了日程。随后,自90年代起,剧院也根据科技的日新月异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造,如今,现代化的Generalife剧院是格拉纳达人们最喜爱的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无穷无尽的夹竹桃正在盛开,</p> <p class="ql-block">Generalife Palace and Gardens,特别好,贯通庭院的长长水道让整个园区灵秀迷人,台阶式花园树篱通道与静谧长廊无一不在显亦皇家气派,高处观景台回望着阿尔罕布拉宫城;玫瑰花过了鼎盛仍有妙枝,更有水莲已开夏花已至,喷泉流水间必是要驻足留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呀,最后我们穿过夹竹桃隧道离开了大花园。</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出了Generalife,见到工作人员问还有哪里可以看?他问了我们的行程,竟说该看的基本都看了,哈哈,正合我意,实在走不动了,心里其实知道哪里看得完这诺大的宫城!</p> <p class="ql-block">而阿宫正门也到了,我们今天是由里往外的参观节奏,留个影,跳上正好开来的小Bus下山去了。时间已过正午……</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城的真实世界,巧遇当下的人间美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1492年1月2日,</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对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及其儿女来说,占领这座城市是一个震撼人心的事件。格拉纳达的美丽的阿兰布拉宫,即纳斯尔王朝的摩尔人建造的宫殿,让两位君主颇为惊艳。他们心怀震撼,徘徊在宫殿的小径和花园内,欣赏旖旎风光,观看流水般的阿拉伯文字。宫殿的墙上铭刻着阿拉伯文的诗歌和神圣律法。伊莎贝拉注意到,其中一条铭文不断重现:唯有真主是胜利者(或:唯有真主全能)。</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而哥伦布已经耗费了七年时间试图赢得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时,格拉纳达终于被基督徒占领,他觉得最后的障碍终于被克服了,但宫廷学者又一次反对哥伦布的计划,认为它不切实际,他大为沮丧,备好骡子,收拾行装,和佩雷斯一起返回科尔多瓦,准备北上。这是他受到的最后打击。…女王给哥伦布送去消息,信使在皮诺斯蓬特村(距离格拉纳达约10英里处)追上了他。远航终于得到了批准。</span>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Puerto de Palos)起航,同年10月12日凌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船队终于看到了陆地!</p><p class="ql-block">在Granada市中心的这座雕像前合个影道再见,这里只有女王与哥伦布,因为斐迪南对哥伦布的航海计划从来沒有兴趣,上面的二个时间点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两个大日子,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两个大日子,从现实世界的纷争无法设想如果伊斯兰文化还留在安达卢斯的欧洲会是何等状况,博吉亚把新大陆给了伊莎贝拉女王似乎也不算太过头?</p> <p class="ql-block">&lt;微信朋友圈直播&gt;今天的阿宫让我挺感慨的,华盛顿·欧文的阿宫记里的Alhambra是多么的破败与荒凉啊,西班牙终究没有彻底抛弃那段历史,否则真金也发不了光。至于摩尔人的叹息,读书的时候觉得这是必然的结果只是早晚,Boabdil正好成为了最后一位君主,他那强悍的母亲对他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你像个女人一样哭泣,却未能像个男人一样保卫你的国家”,可能并未说错?他的一生就是在宫廷内斗和与天主教的征战中从未停歇,被挤出继承权又被俘虏,他的回望与叹息难道仅仅是对失去故土和抛弃子民的痛惜? 他沒有选择战死杀场,流亡非洲又活了40年,西班牙文学把他塑造成了“失国孤王”终生为故国与亡妻哀悼的人物,反正我不信他余生未娶。倒是他那可怜的新娘Morayma,丈夫被俘儿子被质,无一日成为阿宫真正的主人,深深的忧虑长流的泪水让她命陨青春。试问倒底该为谁叹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