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自助游之二十五——大理龙尾关

仙人掌

<p class="ql-block">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攀谈,说起了大理的景点,他说大理古城都是新建的,商业味太浓,倒不如看一下距博物馆不远的龙尾关,还有一些老房子。听了他的建议,就到龙尾关。本来沿博物馆门前的西洱河(澜沧江支流)岸是可以到龙尾关的,但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只好打的了。</p> <p class="ql-block">龙尾关(又名龙尾城),是南诏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南诏都城太和城的南大门。龙尾关作为最初的军事要塞,唐天宝战争(751年)及元、明、清时期的战争均发生于此。明清时期,该地成为茶马古道枢纽。现存遗迹包括明清城楼(寿康楼)、黑龙桥、青石板老街等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龙尾关内最具烟火气的是这条青石板老街,两侧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低矮的明清民居和老式商铺,屋顶长着野草,展现了原生态的苍桑的市井场景,但由于大雨,街上没几个游人。</p> <p class="ql-block">张子贞故居。张子贞是清代大理著名将领,曾参与南诏国的军事活动。因铁将军把门,未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维修后的临街铺面却没有房客。</p> <p class="ql-block">大理的天气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大雨倾盆,转眼便是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不少老街上的原居民都在后街建起了仍保留着原建筑风格的现代化房屋。当地人是十分注重门楣的装饰的。</p> <p class="ql-block">龙尾关虽街道不长,面积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沿苍山斜阳峰麓依次分布着普济寺、三清殿、观音财神殿、弥陀寺、文庙等建筑。</p><p class="ql-block">普济寺,由元代进士苏隆后裔苏兆民(元万历二十年进士)告老还乡后(1592年),最初为苏氏宗祠,后因族人设立扶贫济困公产而得名“普济寺”,间具家祠与佛教寺院功能,现存古建筑、碑刻及私塾遗址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观音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出普济寺向上走近百米是弥陀寺,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1355年),初名“静心禅院”,后因禅师改弘念佛法门,而更名弥陀寺,距今已有67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弥陀寺右后方,沿着上面这条路上行为下关文庙。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4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建,1950年被毁,2010年恢复重建。</p><p class="ql-block">下关文庙没有传统的文庙照壁等结构,改建为斜阳阁、凌虚阁,站在文庙大成殿前的平台,可俯瞰下关市井全景,那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新老建筑,在无声的诉说着龙尾关历史的苍桑,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前的两棵大榕树,树冠巨大,遮天蔽日,这种只有南方才有的树种,在文庙前静静的守候了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游完龙尾关时间尚早,问当地人说苍山脚下有个将军洞,有公交车直达,以为是个溶洞,便乘车前去,原来也是一座寺庙。</p><p class="ql-block">将军洞位于苍山风景区,始建于明末清初,因建有将军庙而得名。将军庙是白族本主庙,本主神为公元754年唐天宝战争中阵亡的唐将李宓。如今的将军洞环境清幽,格局完整,香火旺盛,已成为大理地区重要的宗教场所。整个建筑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主要有门楼、戏台、大殿、财神殿、娘娘殿等,门前的榕树已有千年的历史,枝叶繁茂,如同华盖。</p> <p class="ql-block">沿寺后台阶可继续登山,观山上建筑及瀑布,然今日已多处参观,且还要去下个景点张家大院,也就放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