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打开DeepSeek输入以下问题:“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辩论?”结果显示如下:</p><p class="ql-block">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2、盐铁之议(西汉. 公元前81年)。</p><p class="ql-block"> 3、王充《论衡》对谶纬之学的批判(东汉)。</p><p class="ql-block"> 4、范缜《神灭论》与佛教辩论(南北朝)。</p><p class="ql-block"> 5、朱熹 vs 陆九渊“鹅湖之会”(南宋·1175年)。</p><p class="ql-block"> 6、张居正改革中的“义利之辩”(明朝)。</p><p class="ql-block"> 7、维新派 vs 保守派“戊戌变法论战”(清末·1898年)。</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留下思想印记,影响历史进程的辩论,“ 鹅湖之会”赫然在目,可见其重要地位。能够举行这次辩论会的最大功臣是吕祖谦,因为他是召集者与主持人。吕祖谦与武义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探寻。</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汽车沿沪深高速到达上饶铅山县,向南驶入宁上高速十几公里后即到达鹅湖书院,我马上意识到,当年选择这个位置非常合理。这里距朱熹的住地福建武夷山一百多公里,距离陆九渊的家乡江西金溪也是一百多公里,显示其公平性。</p><p class="ql-block"> 根据鹅湖书院文化展示厅的文字资料介绍,宋淳熙二年(1175)三月廿一日,吕祖谦由浙江金华起程,赴福建武夷,与朱熹相聚于寒泉精舍。费时40余日编辑成《近思录》一书。五月末,朱熹送吕祖谦至鹅湖,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应约来会,以就治学的功夫展开辩论。</p> <p class="ql-block"> 两位意见相左的思想大师能坐在一起辩论,自然是因为吕祖谦的威望与良好人际关系。吕祖谦那年39岁,27岁时登进士第,同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后因母亲、父亲先后去世,在武义明招山服丧守墓。期间在明招山讲学,各地学子纷至沓来,又著《东莱博议》一书,成为作文范本,名满天下。朱熹当年46岁,19岁时勅赐同进士出身。他与吕祖谦的关系密切自不待言,朱熹将儿子送到金华拜吕祖谦为师,又同编《近思录》,说明对吕祖谦的认同。陆九渊当年37岁,三年前,他参加礼部考试时,因《易》《论》《策》三卷“文意俱高”的答题,得到考官吕祖谦的叹赏,吕祖谦以丁内忧离去时,对另两考官赵汝愚、尤袤谆谆叮嘱:“最有学问的卷子必定出自江西陆子静,断不可错失这样的人才。”除了个人渊源,与吕祖谦的包容思想也有很大关系,他组织这次辩论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俩人的观点“会归于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著名辩论,个人认为还应加上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新文化运动中的论战(民国)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真理问题的讨论。新文化运动中的论战中,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的争论,围绕传统文化、西化、马克思主义展开激烈争论。而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更是影响了我们今天每个人的生活。这些辩论不仅塑造了中国的思想史,更反映了社会变革与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哲学思辨到治国策略,每一次论争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p><p class="ql-block"> 纵观这些重要的辩论,都是发生在国家民族矛盾极其尖锐,虽然不是战争时期,但生存压力巨大,领导者又相对开明,言论相对自由的时候。例如鹅湖之会时,发生在靖康之变(1127年)后48年,当时大批中原民众及士大夫,包括吕祖谦家族,纷纷南渡。绍兴和议(1141年)后34年,南宋初定,但仍然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培养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成为重大课题。朱熹与陆九渊提出的两种思想最具代表性,因观点各异,吕祖谦就想通过辩论使他们统一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2001年国际学生辩论赛决赛,辩论双方是武汉大学与马来亚大学代表队,辩论的题目是“钱是万恶之源吗?”辩手清晰的逻辑思维,慷慨激昂的言辞让人印象深刻,也使自己很多没考虑到的问题得到提示,受到启发。我连续多年看过这档节目,非常喜欢,因为我也相信:“盖真理以辩论而明,学术由竞争而进也。”</p><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大学生辩论赛的组织形式、规则设计及核心理念均根植于英国议会传统,并通过高校社团和国际赛事全球化。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之间的辩论比赛,被视为有史可考的早期形式。19世纪后期,这种模式通过殖民地和学术交流传播到全球,最终形成"世界大学生辩论赛"等国际赛事。西蒙·德·蒙德福特,第六代莱切斯特伯爵是法国裔英国贵族。1265年蒙特福特召开包含骑士和市民代表的议会,形成等级议会制雏形。因此西蒙·德·蒙德福特被视为现代议会制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当年吕祖谦组织鹅湖之会,既邀请了朱熹、陆九渊辩论双方,也有很多学生名流参加,作为观摩见证之人,与现代的大学生辩论赛形式非常相似,而其辩论的议题重大,不只是学术问题,也有政治意义。今天我们遥思吕祖谦,这位长眠于明招山下,武义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既安慰也觉伤感。安慰的是,吕祖谦比英国议会的创始人早百年就想到了用这种辩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伤感的是,这种伟大的形式并没有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现代的大学生辩论赛也要从外面传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