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非洲旅途中,我偶然踏足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穿行于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县城。市井喧嚣,人流如织,现代建筑寥寥无几,一切都显得质朴而原始。少年时通过广播得知中国曾支持莫桑比克争取民族独立,却从未设想过有朝一日会亲临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在马普托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矗立着莫桑比克开国之父萨莫拉·马谢尔的塑像,由朝鲜铸造,造型独特,他高举一根手指,仿佛向葡萄牙殖民者坚定地说“不”。这一姿态彰显了他不屈的个性,令人不禁联想到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p> <p class="ql-block">除了几座现代化高楼,马普托的多数建筑显得破旧不堪,仿佛岁月未曾眷顾这座城市。街道两旁的房屋斑驳陆离,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困境。</p> <p class="ql-block">在破败之中,新建的国家银行大楼拔地而起,成为莫桑比克最高的建筑,象征着国家在艰难中寻求发展的决心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由中国援建的大桥横跨海湾,气势恢宏,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重要见证,也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殖民时期,英国人曾在此修建铁路,如今铁轨依旧蜿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殖民与贸易交织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带一路的大桥和殖民者的铁路同框,莫桑比克带着多重印记。</p> <p class="ql-block">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欧亚贸易通道受阻,促使葡萄牙开启大航海时代。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莫桑比克,阿拉伯人早已在此建立贸易据点。从1500年起,葡萄牙逐步取代阿拉伯势力,建立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线。而郑和下西洋时,也曾远航至莫桑比克的贝拉港。</p> <p class="ql-block">奴隶制度在莫桑比克早已有之,非洲部落首领与阿拉伯商人进行奴隶交易,战俘被送往中东与亚洲。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奴隶贸易逐渐转向葡萄牙等国,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残酷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1500年至1700年间,葡萄牙逐步掌控沿海贸易,但1698年阿拉伯人夺回蒙巴萨的耶稣堡后,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的发展陷入停滞,转而专注于印度、远东和巴西的殖民利益。</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马谢尔塑像不远处的古军事城堡内,一位葡萄牙将军的塑像静静伫立,他曾是广场上的主角,如今却被移至此地,仿佛象征着殖民历史的落幕。</p> <p class="ql-block">记录葡萄牙军队战胜土著、俘虏国王的浮雕也被一同迁入古要塞,成为军事博物馆的一部分,供后人铭记那段征服与反抗交织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中叶,随着共产主义与反殖民思想在非洲传播,多个秘密组织悄然兴起,为莫桑比克独立铺路。1964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发起游击战争,苏联提供武器支援,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逐渐成形。</p> <p class="ql-block">1975年,莫桑比克正式独立,萨莫拉·马谢尔建立一党制的马克思主义国家。下令不愿成为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24小时内离境,每人仅可携带20公斤行李。外资企业被国有化,政策与古巴如出一辙。大量知识精英与管理者离开,经济陷入困境。游击队出身的领导人以军事化方式治理国家,镇压反对派,推行铁腕反腐与中央计划经济,引发邻国南非等势力的敌视,1977年爆发内战。</p> <p class="ql-block">马普托街头,一条条街道以世界社会主义领袖命名,其中一条名为“卡尔·马克思大街”。</p> <p class="ql-block">另一条街道则以“列宁”命名,仿佛在向那段社会主义理想高扬的岁月致敬。</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金日成大街交叉口”,历史与现实交汇,社会主义的印记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之中。</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大街”静静延伸,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亚非拉团结的激情岁月。</p> <p class="ql-block">1986年,马谢尔与33位内阁成员在赴赞比亚参加国际会议后返程途中,飞机在邻近南非的山区坠毁。苏联方面指责南非军方利用无线电导航技术误导航班。</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傍矗立着一座名为“埃菲尔铁屋”的奇特建筑,由埃菲尔铁塔设计师设计,1892年拆解运至马普托,原拟作为总督住所,但因冬凉夏热,最终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公园中,栖息着体型巨大的蝙蝠,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1990年,受东欧剧变影响,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更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正式放弃社会主义制度。1992年,内战结束,国家步入多党民主时代。</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傍有个法国艺术中心,看到用内战中的废旧武器制成的艺术品,这些作品以和平之名,纪念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马普托最大的酒店兼会议中心由安徽外经投资建设,是“一带一路”在非洲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其会议中心规模宏大,堪称莫桑比克之最。</p> <p class="ql-block">在异国他乡,大酒店中的中餐馆成为旅人慰藉乡愁的港湾,为漂泊的中国胃带来一丝温暖。</p> <p class="ql-block">多年内战使莫桑比克深陷债务泥潭,人均GDP仅为414美元,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然而,这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森林、煤炭与天然气资源,农业与渔业潜力巨大,若能稳定局势,引入资金与技术,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