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庄村有石人 千年孤独站路旁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从北京去天津蓟县,城北的人走京平高速,城南的人走京秦高速。在京秦高速没修通之前,好多人会走102国道,也就是京哈公路。如今这京哈公路依旧是交通要道,大货车来往不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但如果没人特意说,你即使走过很多遍也很难看到就在路边几米的地方,矗立着一尊站了近两千年的石人。多年前,我和朋友就在对面喝的羊杂汤,都不知道石人近在咫尺。而这个村子就因石人而得名,叫做石人庄村。</p> <p class="ql-block">  石人庄村属于蓟县邦均镇,位于著名景区盘山南侧,只听这镇名就感觉它的历史悠远。得名有几种说法,一说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燕,召公在此建都,取名邦君城,后演化为邦均。但从房山燕都遗址挖出的青铜器克盉与克罍铭文看,似乎这城应该在董家林,也就是北京号称三千年建城史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又说相传秦朝商鞅曾宿店于此,故称商君店。但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经此,觉得商君谐音伤军不吉,故更名帮军店,后演变为邦均店。</p><p class="ql-block"> 另外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东征乌桓,也曾从这里经过,这里有座无终山阻隔道路。当地隐士田畴引导,帮曹军北上有功,故这里的山改名田盘山,也就是现在的盘山。总之这里一直是南北往来的重要军事通道,至今石人庄村附近还留有西兵马村、中兵马、兵马庄、东兵马村等与军事相关的村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石人被认为是东汉年间的,而紧邻石人庄村北侧还有个大街村,那里有个天津市文保邦均汉墓群。所以这石人应该是某处大型汉墓的守卫者,也就是石翁仲。当地人传说这石人原来是两个,只不过其中一个自己走失了。这也符合翁仲应该成对出现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在石人边上矗立一块区文保碑,也是因为东汉石人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如今天津市最古老的石刻造像。以前没人关注时只是孤零零戳在路边,有人网上一宣传,千年文物在繁忙路边吃灰,文保部门赶紧在外围加了护栏,虽然拍照差点意思,但原地保护,总比搬走藏在文物库房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像雕刻非常简洁,但衣饰和表情都表现的很到位,古朴而有趣味。首先看其面部,整体扁平,杏眼圆睁,但可惜似乎是吊梢眼,仔细看眼里还雕刻出眼珠,不过两个眼珠一大一小,而且不在一条平衡线上,更显阴冷诡异,感觉好像外星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的鼻梁长而直,但并不高,鼻梁两侧稍下陷,鼻头不大,鼻翼消瘦。两侧嘴角微向下,还能隐见两撇八字胡。从面相上看此人有点阴郁,感觉不好斗。</p> <p class="ql-block">  石像头戴冠巾,雕刻也很简洁,额头位置阴刻出两条横线,代表冠边,冠巾整体呈低缓的圆丘型,前四分之一向下凿出一块平顶。在冠顶中部还能看出一条横向细线,横线后面还有交叉线沿到脑后,应该是起固定作用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从侧面看,这冠两侧有个跟护耳似的三角形,同样隐见一根线,与头顶的相连,应该在颌下相系,叫“结缨”。不过这里石像脖子已经损坏,用水泥简单补了一下,看不出细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在东汉年间应该叫武弁(biàn)大冠,那个小平顶应该叫‌平上帻‌,外罩武冠,为武官所用,所以这尊石像应该是员武将。武弁应该形成于秦代之前,爱用鹿皮制作,秦时弁下无衬垫物,露出头发。但到了汉朝弁底下衬着帻,就是汉代的武弁了。巾帻结合,将整个头部包住,增强保护。 </p> <p class="ql-block">  这弁顶有交叉线带加强固定,头后还有两根横向连接线带,一定也是为了在征战剧烈运动时,保证弁不脱落的。直到隋唐头盔甲胄的广泛使用,这武弁就被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  石像身着交领右衽的深衣,右衽也算汉服的标志。这深衣也叫沙毂禅衣,也是汉军戎服。沙毂即带有细密绉纹(类似纱布质感),区别于平滑的常服。禅衣则指单层结构,轻便透气,适合战场环境。</p> <p class="ql-block">  在长袍内里应该还有内衣,在颌下能看到两圈纹理。汉朝武将应该穿裤,裤口非常宽大,利于行动,类似于现在的裙裤。他的胸前有人说是手持护盾,但感觉与身体非常贴合,不会是盾,应该是用皮带或丝带勒紧的护甲。虽然护甲历经岁月洗礼,漫漶不清,但似乎还有层层鳞片状甲页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石人足部已埋在地下,看不出穿的是啥。前臂也似乎失去,看不出是否手持武器。在这繁忙的国道旁默默值守了两千年,可惜不知他的同伴去了哪里,也不知最初他守护的主人是谁。村子以石人为名,一定是希望它能给这一方土地带来安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但一切神祇以敬重为好,不要再用手触摸,一是能保护文物古迹的长久,再说也不一定就带来好运。这不,在他身后的药店今年就关门,等着出租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您要是去蓟县路过这里,不妨下车去看看,这孤单的千年石人。 </p> <p class="ql-block">邦均镇里还有座关帝庙,当地人称为老爷庙。曾被某些单位占用。如今大门紧闭,从门缝向里看,荒草枯枝,无人打理。庙北住着一对老夫妻,说曾今进去过,说里面啥都没有了,没有碑文,没有壁画。而且说76年她家盖新房时,这庙里也正在拆戏楼。但也有说这关帝庙只剩下勾连搭式戏台,其他拆除了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关帝庙据说始建于崇祯四年,如今只有这门口的一棵空心古槐,依旧守候这几百年的过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