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河谷密码,穿越千年走廊,怀抱相拥,遇见六朝古建~

智慧星辰of文刀

<p class="ql-block">你信吗?这世间有一个峡谷不过百里,却藏着中国最珍稀古老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这世间有一条河陪伴守护了瑰丽国宝上千年得以幸存,那一定也只能是位于晋冀交界的浊漳河谷了。</p><p class="ql-block">从长治一路向西,经黎城沿河谷进入s324省道。途中在黎城附近,大货车严重汇聚,密集贴行,颇有驾驶难度。好在进入河谷地带后,路途逐渐开朗,车渐渐稀少,风光旖旎渐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上党天下脊”,孕育浊漳汤汤,切割南北太行。自古商贾穿梭、人货密集,留下8处“国保”级古建,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浊漳两岸,六朝汇聚,晋东南浊漳河谷一条蕴含文明密码的长河,在山西古建之林中独领风骚,无论数量与密度都令人惊叹。千百年来,演绎者多少禅风道韵传说,留下被世代传颂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正殿。天成四年(929年)建,距唐灭亡不足20年。正脊很短,翼角高翘,鸱吻尾部高高挑起。</p><p class="ql-block">殿门是后唐原物,挂着1973年平顺县革委会颁布的“文物古迹保护标志”,稀见。那个破四旧的年代,怎么会有革委会保护文物的事呢,疑惑疑惑。</p> <p class="ql-block">目前确定为五代的木构建筑全国仅有6处,长治浊漳河谷就有3处,五十公里内聚集八处国保古建,实属罕见。群山环抱,河谷纵流,青山碧水,古建星列,原韵古拙。</p> <p class="ql-block">正殿前的唐碑,文字模糊漫痪,但纪年仍可辨认。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原起寺距离天台庵不远。</p><p class="ql-block">宋代青龙塔、龙形斗栱。大雄宝殿、青龙宝塔是宋代原构,斗拱雕作龙形,宝塔高17米,角悬风铃,风送清音。经幢为唐代天宝六年立,最为久远珍贵。</p> <p class="ql-block">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因山势如凤凰展翅担心武则天以周代唐重演,就派人来到这里,果然看到这里地势“头枕漳河,尾扫太行”,有王兴地脉,天女下凡卧于漳河,地脉主贵必出女主。命人斩断龙脉修建寺庙。</p> <p class="ql-block">300年后,北宋哲宗赵煦登基。唯恐女主再兴,又在穴位处建青龙塔七层。摆下八卦玲珑阵挂在塔身。唐殿宋塔成为绝世国宝。</p> <p class="ql-block">雪中塔影是寺中最为著名的景观。青龙塔据说是宋代所建。之前在唐废武则天朝代后,有人看到这里山川水韵颇具阴气,有帝后之象,逐建寺镇压。至宋代太祖赵匡胤巡游至此发现寺内有地洞通达太行,此乃妇贵之所在,皇后必出此地,又命建塔可降缚,并命为青龙塔震慑。</p> <p class="ql-block">在浊漳河谷藏着不少千年古村,它们与古寺相伴,彼此映衬。成为一道河谷地带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笔者归纳了各古寺的具体位置:</p><p class="ql-block">天台庵~王曲村,原起寺~辛安村,大云寺~实会村,北耽车村,回龙寺~侯壁村、夏禹神宫~侯壁村,淳化寺~阳高村,佛头寺~车当村,龙门寺~源头村</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在河谷地带的实会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云寺即大云禅院。位于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若干余间。</p><p class="ql-block">大云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山门)、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大佛殿,七宝塔为五代(907~960年)建筑,其余大多为清代建筑。大佛殿是中国木构建筑由唐朝模数制向宋代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大云院大佛殿五代壁画是全国唯一一处五代寺观壁画,比芮城永乐宫的元代壁画早了三百多年,是古代壁画艺术中的珍品。大佛殿的彩塑佛像与仕女造型端庄、眉清目秀,是彩塑中的佳作。</p><p class="ql-block">1988年,大云院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位于山西长治平顺县龙耳山,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五代木构建筑和壁画闻名。背靠龙耳山,前临浊漳河,形成“九龙戏珠”风水格局,幽静避世。</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为中国现存六座五代木构之一,单檐歇山顶设计,出檐深远如飞鸟展翼,檐下斗拱宏大,细节展现唐宋过渡风格。创新使用“普拍枋”结构,强化建筑整体性,开启宋金建筑新范式。殿内八种形态各异的驼峰雕刻精美,被称为“驼峰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菩萨衣饰金箔依稀可见,背景山水画法侧锋挥洒,体现早期山水画萌芽。</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东壁《维摩诘经变》是国内唯一五代寺观壁画,描绘文殊菩萨与维摩诘辩论场景,飞天、天宫楼阁等元素展现“吴带当风”般线条美感。</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是五代遗物,斗拱比例雄大,柱头间加普柏枋,是现存古建最早实例;殿内21平米壁画,是莫高窟外仅存的五代壁画。三佛殿壁画,少见的写意笔法。</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门外七宝塔,每层雕刻不同图案。</span>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石雕,伎乐人、迦陵频伽浮雕精美,2000年曾遭盗割,现仅存五层。柱身背面“妇人启门图”常见于宋金墓室。</p> <p class="ql-block">淳化寺,仅存中殿,背面檐下出檐,形制奇异。殿前竖两座石经幢,一座刻经文,另一座雕造像,北宋原物。</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一带风光壮美,太行崔嵬,古寺深藏。浩然奇峰秀,忽然现庄严。林寂听飞鸟,寺喧起钟声。</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是整个河谷地带最为耀眼的明珠。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坐落在长治平顺县龙门山腰。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敕赐寺额“龙门山惠日院”。1500余年间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总体布局尚存宋代熙宁年间重修之制</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是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保存类型也最为丰富,包括了跨越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七个朝代历史时期的历史建筑。整座寺庙就是一座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五代~西配殿,现存唯一五代悬山顶,北宋~大雄宝殿,内有明清壁画,元代~燃灯佛殿,可以看到弧度很大的弯曲横木,金代~山门,也是天王殿,明代~东配殿,重建于明弘治年间,清代~后殿,东侧院建筑,近现代~建有窑洞,刷有标语,曾用做村小学。</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山门,为金代建筑,壁立沟深,泉水潺潺。三山一水的环抱之中,一条青石铺砌的香道,从谷口延伸至山门,高大的白皮松营造出一片绿荫。</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的两株白皮松,寺庙规模不大,但布局完整,从五代至明清,六朝建筑齐聚一堂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木构古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大雄宝殿,中轴线布置三进院落,排列有山门、正殿、后殿、于佛阁(已毁),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随地形建造,渐次叠高,体现古人对空间环境的独具匠心。僧舍和库院等建筑组成西轴线,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等院落组成东轴线。在寺外西沟山坡上,还有十余座宋、元、明、清历代墓塔。</p> <p class="ql-block">步入寺院,大雄宝殿位居中央,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正方形</p><p class="ql-block">创建于宋哲宗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后多次经局部修葺,但主体结构则未予大改,基本保持着宋代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单檐歇山顶,屋顶平缓,出檐深远,展翅欲飞,北宋晚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颁行《营造法式》,而这座大雄宝殿,诞生在《营造法式》颁布后不久。大雄宝殿西侧的配殿,建于五代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是院内现存建筑年代最久者。按年代排是国内第五古老的木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五代时期的悬山顶建筑。</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风格朴实而秀美与五台山南禅寺大佛殿相近似,犹存唐风。</p> <p class="ql-block">集六朝木结构古建筑于一寺,从五代到北宋,再从金元到明清,七百余载光阴,巍巍太行将大气磅礴与气宇轩昂,凝固于浊漳河谷,定格在静默不语的建筑群落中,最终成为车载斗量的历史文明遗产宝库。</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边的石墙,为清光绪年间的镶龙石雕,燃灯佛殿位于第二进院北端中部,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带有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特色。此外,寺内还有明代遗存西东侧钟楼,五代后汉“尊胜陀罗尼”石经幢。</p> <p class="ql-block">根据石碑的记载,龙门寺鼎盛时期殿堂僧舍达到百余间,寺内有僧人300余名,是僧俗心目中的佛教圣地,民国时期被改造为县第二高级小学,是平顺县创建较早的学校,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浊漳河沿岸有“识字不识字,住过龙门寺”之说。</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留着学生们的学习印记,可惜的是</p><p class="ql-block">古建筑的内部和外观都遭到更改和损坏,各殿塑像、壁画、典籍和供器等附属文物大多已损毁流散,仅剩3尊后唐时期的石佛身、佛座、元明时期残存的壁画,明成化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三尊宋代石刻雕像、三座宋代石塔,造型优美,雕刻技艺流畅,处处都沿袭着唐代遗风。</p> <p class="ql-block">回龙寺~黑悟空里的猪八戒原型出自这里的壁画。主殿三面墙上残留有清代壁画,猪八戒形象据说是黑神话悟空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夏禹神祠~龙形昂头与元代供桌成为寺内的标志。建神祠是纪念大禹治水,也是8个国保中唯一非佛寺建筑。</p><p class="ql-block">大殿补间铺作的昂雕刻成龙形。殿前月台和两座遗留的元代石供桌形制不俗。</p> <p class="ql-block">元代壁画“二十四诸天”沥粉贴金,工笔重彩。文保员是晋东南古建里最值得听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长治平顺城北25公里的这条横贯东西的河谷,河谷内青绿色的河流原本是由北向南,但它在平顺县境内改向,切开南北太行山脉一路东去,形成幽深的河谷地带。</p> <p class="ql-block">长治全境都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八百里浊漳河蜿蜒流淌,途径的河谷地带风光秀丽,但河谷中比自然风光更迷人的就是沿途村庄的古建筑——54公里长的河谷里多达8处的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八处国宝单位~</p><p class="ql-block">天台庵~五代后唐</p><p class="ql-block">原起寺~唐宋</p><p class="ql-block">大云禅院~五代</p><p class="ql-block">佛头寺~宋元</p><p class="ql-block">淳化寺~金宋</p><p class="ql-block">回龙寺~金</p><p class="ql-block">夏禹神宫~元</p><p class="ql-block">龙门寺~五代,宋金,元明,民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