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全国人民跷首企盼的九三大阅兵正向我们走来。</p><p class="ql-block"> 八月初的一天,朋友的微信唤醒了清晨的宁静。朋友在信中说,你应该把经常宣讲的从东北抗联的诞生到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等内容写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朋友的来信,让我感到信任的同时,也掂出了沉甸甸的责任。构思回信的过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血雨腥风的94年前。</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日军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p><p class="ql-block"> 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召开常委紧急会议,并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宣言》提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这些宣言、决议等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揭露了其武装占领满洲的目的。中共中央及中共满洲省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系列宣言、决议,迅速在东北党组织中传达贯彻,各地党组织迅速行动,组织领导群众进行反日斗争,在东北掀起了反日浪潮,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迅猛发展。</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远在上海的党中央迅速向东北派遣了大批党的优秀军政干部,加强对东北抗日战争的领导。像人们耳熟能详的杨靖宇、周保忠、赵尚志、赵一曼、童长荣……等都是这一时期党中央从内地派来的。他们一来到东北,就紧紧地和东北人民站在一起,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并深入到抗日救国军和东北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中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帮助整训部队,协助指挥战斗。就这样,九一八事变后我党派到东北的干部,迅速成为了东北各抗日武装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正式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这个宣言的发表,宣告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p><p class="ql-block"> 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期有4万余人,编为11个军。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后,统一了建制,协调了指挥,增强了战斗力,不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约10万次,共歼灭日军17万余人,伪军5万余人,牵制了大约76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持了关内的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胸标</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p><p class="ql-block"> 记者穆青曾描述过东北抗联的艰苦处境:“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但是,论其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没有一支是超过东北抗联的。”</p><p class="ql-block"> 东北抗联的艰难困苦是超乎想象的,主要是粮食短缺,冰天雪地,缺衣少药,没有后方。</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粮食短缺。东北抗联组建后,驰骋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东北大地,不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恐慌,敌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自1933 年起,日伪当局采取残暴的手段,烧杀并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散居在各抗日游击根据地边缘地区和山沟里的各族民众集中到一起,实行集家并屯政策,先后在东北建立了上万个所谓的“集团部落”,几乎割断了各族人民与抗日部队的联系,使抗日部队粮食补给越来越困难。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敌人惊诧于在完全断粮五天五夜后,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敌人残酷地割下了将军的头颅,又剖开了将军的腹部,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一粒粮食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东北抗联之所以艰难,就是这里长达五个月的冬季,漫长的冬季气温有时下降到零下40多度,遇到敌人进山“扫荡”,为了不暴露目标,做饭、宿营也不能生火,连“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都成了奢望,真是饥寒交迫啊。寒冷,缺吃,大雪封山难行动,这是东北抗联不亚于与敌人作战最大的挑战!我国南方的许多游击战争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就是那里没有“寒冬”这个敌人。</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缺医少药。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使抗联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的境地,伤员难以得到及时治疗。和龙籍的抗联二军六师军需部长朴相活,在行军途中冻伤了双脚,在长白县抗联山洞医院养伤时,双脚开始溃烂,需要截肢。但当时的情况是既无麻药,又无手术器械,英雄朴相活用缴获日军铁皮罐头的铁皮,制成了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硬生生的锯掉了双脚,真是惊天地泣鬼神!</p><p class="ql-block"> 第四是没有后方。红军长征后,抗联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加之敌人的重重包围封锁,抗联几乎断绝了与关内友军的联系,处在没有外援,没有后方,孤军苦战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柴世荣、曹亚范、魏拯民、李红光、童长荣、朴相活……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英雄们浴血奋斗,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不朽的历史篇章,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激扬着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斗之歌。</p><p class="ql-block"> 在饥寒交迫又缺医少药的严峻形势下,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又没有任何后方支援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独立苦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十四年,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白山苍苍,松水泱泱,民族风范,山高水长。在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就是这些铮铮硬汉,他们始终不畏艰险、奋勇杀敌,他们始终不惧生死、血战到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血性和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后,党中央从延安和各解放区选派10万部队官兵、2万名地方干部火速赶赴东北。1945年9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和陈云在沈阳听取周保中、冯仲云等关于东北抗联十四年斗争情况的详细汇报。在听完汇报后,彭真同志动情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余年的历史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有三:第一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是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第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彭真同志的这段话,是对东北抗联将士艰苦卓绝斗争和巨大牺牲贡献的最高褒奖,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十四抗战的最好诠释。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东北抗联精神被庄重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东北抗联精神恰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战胜重重困难中锻造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坚持抗战时间最长、斗争最残酷、牺牲最壮烈的英雄史诗,也必将激励我们自信自强、勇毅前行。</p> <p class="ql-block">△杨靖宇将军</p> <p class="ql-block">△抗联密营</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p><p class="ql-block"> 时常有朋友问我,“八年抗战”是什么时候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对“八年抗战”印象极深,除了从历史课本中得到的外,更源于一首家喻户晓、儒幼皆知的歌曲一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有这样一句“他领导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立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很显然,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的全面抗战时期。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抗战,则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的,这是不容质疑的。如果只提“八年抗战”,就等于淡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四年抗战,就等于淡化了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和巨大牺牲。</p><p class="ql-block"> 对“八年抗战”的提法,许多党史、军史、抗联史研究人员提出过不同看法,尤其是一些抗联老战士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多次上书党和国家有关部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东北抗联老战士,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女士。她在全国“两会”期间,多次提交“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提案”。材料之丰富、言词之肯切、态度之坚决、坚持之不懈,无不令人动容。时间到了2017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历史教材将抗战时间表述从“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涵盖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完整历史。</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消息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后,李敏女士家里祝贺的电话都打暴了。2018年7月18日我曾与同事到哈尔滨专程拜访过李敏女士,说到当时的情景,李敏女士依旧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抗联老战士李敏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2025年九三大阅兵,杨靖宇支队的旗帜在战旗方队猎猎飘扬,央视还特意给了特写镜头,这是对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最高褒奖。</p> <p class="ql-block">2025年九三大阅兵的尾声,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歼-10表演机,以超密集编队出场。央视的解说词是:“7架战机在空中划出14道彩烟,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14道彩烟把14年抗战永远定格在了祖国的蓝天上,永远镌刻在了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