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99351</p> <p class="ql-block">郑人觉,1917年12月出生,浙江人。1937年,参加我党领导的永加战时青年服务团工作,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了新四军,是阙中一将军夫人。</p> <p class="ql-block">阙中一(1914年—1995年),原名阙桂兰,福建省永定县人。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阙小京(郑晓):阙中一将军之女,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会员、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团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机智骗敌军、营救好战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整理宣讲:阙小京</span></p><p class="ql-block"> “别了,皖南!”</p><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我的妈妈郑人觉和一群年轻的新四军女战士们,唱着“三年的皖南,别了!别了!目标杨子江头,淮河新道.....”这首告别皖南的歌曲,踏上北移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她们既充满着革命的豪情,又充滿着对皖南无限的留恋。她们这群女战士,是不顾艰难险阻,先后从国民党统治区和敌占区投奔新四军的。</p><p class="ql-block"> 在军部教导总队的女生八队,妈妈她们在接受了政治、军事的基本训练后,又在教导队总队部工作、战斗了两年多,决心为抗日救国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p><p class="ql-block"> 妈妈郑人觉当时担任八队女兵排的排长,她和战友们从军部所在地云岭出发,经过宣城、广德,郎溪等县境,进入了敌后沦陷区。然后通过日本鬼子设置的层层封锁线,到达第一个目的地茅山地区。</p> <p class="ql-block"> 每到宿营地,妈妈就立即布置任务:就地设岗,两人一班,轮流放哨。</p><p class="ql-block"> 女兵们都不脱军衣睡在草铺上,两人合盖一件大衣,头枕着背包,手榴弹不离身。那些日子,由于连日行军,同志们都十分疲劳,一躺下就入睡了。</p><p class="ql-block"> 一夜,妈妈的战友小顶一觉睡到天亮,觉得很奇怪,怎么没有同志来叫换岗呢?原来带岗的妈妈看到她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她,就自己代站了一夜的岗。妈妈郑人觉就像大姐姐一样呵护着自已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走了八、九天,妈妈和战友们就要通过日军封锁线,进入茅山游击区了。</p><p class="ql-block"> 这天中午,队伍在一个村子的场地上集合,苏南特委副书记陈洪同志作了动员,他说明了面临的复杂形势,宣布下午三时出发,行军九十五华里,通过日本鬼子据点密布的溧(水)武(进)公路,要求大家再次轻装行军。</p><p class="ql-block"> 这时,有同志说:“女同志就不要背米袋了吧,背着米袋行动不方便。”可是,女兵排的同志们都不愿意,这可是她们二天的干粮啊,怎么舍得丟掉,于是就背着它继续上路了。</p><p class="ql-block"> 行军时天公不作美,下午出发时就开始下雨了,山路崎岖,道路泥泞,女兵们在风雨中走到天黑。</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不少同志滑倒又爬起,有的将近视眼镜也跌到山沟沟里去了。在伸手不见见五指的黑夜,前方口令传下:“不许抽烟,不许讲话,跟上队伍。”于是,她们就在滂沱大雨中手拉着手前进。</p><p class="ql-block"> 就地休息时,不管是洼地还是水坑,坐下就打瞌睡,一夜之间,全身上下都是泥和水,米袋也涨得鼓鼓地压在背上,十分的沉重。大家一直走到天亮,才又饿又累地到达茅山地区。</p><p class="ql-block"> 妈妈心想,这下可以休息一下了,喝喝热水吃些干粮,烤干衣服。</p><p class="ql-block"> 哪知道当她们刚刚捧起饭碗,就着咸菜吃着被雨淋湿的干粮时,地方党的同志就跑来说:“敌情严重,敌人马上要从据点过来,长江已被日军严密封锁了,我们一时不能过江了,必须赶快脱下军装,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分散到群众中埋伏起来。”</p><p class="ql-block"> 女兵排分成二组,妈妈郑人觉带着七个人,临时编为一个党小组,由妈妈担任组长。</p><p class="ql-block"> 情况紧急,不容多考虑。妈妈她们只好脱下心爱的军装,穿上地方组织弄来的各色各样的服装。那些衣服是长短不一,妈妈记得有红袄子、蓝裤子和灰夹袍。妈妈穿上了一件蓝棉袍。</p><p class="ql-block"> 妈妈她们几个人被分到西溪村,村子不算小,有一百多户人家。刚到村里的时候,由于敌情紧张,村里十分冷清。</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皖南事变已经发生,陈毅司令员率一支队主力已过江北上。敌伪顽配合进行频繁的扫荡,企图一举将从皖南突围出来的部队和零散人员消灭,将茅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彻底摧垮。</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严酷环境中,妈妈她们来到这里,无疑给群众带来不少风险。但这里的基本群众却象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为妈妈她们腾出了一间房子,还送来了被子、日用品和打地铺的稻草,解决一日三餐吃饭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最初半个月,地方党还发给一些伙食费,可以在老百姓家里搭伙。后来情况一步步恶化,地方党组织几乎每晚都得转移,妈妈曾几次派人去寻找都扑了空,与地方党组织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妈妈郑人觉要求女兵们交换阅读各人珍藏的《论持久战》、《列宁主义基础》、《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还向群众宣传了抗日必胜的道理,同时也利用时间缝补衣服、袜底,准备继续行军。</p> <p class="ql-block"> 一天,妈妈正和战友们促膝谈心,当她们回忆过去战斗生活的往事,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p><p class="ql-block"> 谁知,这时院外正好走过一队日伪便衣队。</p><p class="ql-block"> 他们闻声突然闯了进来,几个身着黑衣、挂着驳壳枪的傢伙一进门就气势汹汹地问妈妈她们:“你们是新四军?躲在这里干什么?走!把她们统统带走!”</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下愣住了,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在这关键时刻,妈妈郑人觉挺身而出,胸有成竹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名片,朝那个带头的便衣面前一扔,大声呵道:“睁开眼看看,我们是什么人!”</p><p class="ql-block"> 那家伙拿起名片一看,顿时就傻了眼。妈妈郑人觉对他们说:“看好了,我们是王连长的人,在这里有任务,你们不要坏了我们的事!”看到妈妈镇静自如地神态,那带头的便衣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好一面点头,一面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误会,都是误会!惊动你们了。”之后就毕恭毕敬低头哈腰地往后退,泱泱而去。</p><p class="ql-block"> 女兵们着实吓了一大跳,想不到妈妈郑人觉居然还有这一手!当她们看着敌人远去的身影时,怎么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嘭嘭”声。要不是妈妈郑人觉的机智勇敢,她们这次恐怕真的难逃一劫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张名片又是哪儿来的呢?原来,当组织上让妈妈她们打理伏的时候,就曾反复交代过,在这个拉锯地区要能够生存下去,必须善于斗争。所以来到这里后,她们既紧紧地依靠基本群众,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抗日力量。</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妈妈郑人觉有事到当地士绅周润芝的家。一眼便见桌上有一张延陵镇伪连长的名片,趁其不备,顺手拿了放在口袋里。据说,这个王姓伪连长是周润芝的同学,也是这些便衣队的头目。想不到这张名片果然派上了大用场。</p><p class="ql-block"> 妈妈郑人觉知道,敌人可能回去会向王连长汇报,为了防止敌人再来。妈妈立即要求女兵们二人一组,分散转移了住地,妈妈和悦湘俩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一眨眼又度过了半个月的埋伏生活,何日何时才能过江北上,一直沓无音信。</p><p class="ql-block"> 正在她们焦急盼望的时刻,党组织终于派同志来了。约定她们于翌日傍晚,在村庄外的岔路口和其他去苏北同志一起集中出发。</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妈妈她们起得特别早,当大地被蒙上灰黑色的帷幕时,妈妈她们上了路。她们一边走,一边不时地回头眺望这住了整整两个月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朦胧中,她们双目注视着前方的岔道,隐隐约约中看到一队人影朝这里走来,心中激动不已,几个月心心念念的时刻终于就要来到了。</p><p class="ql-block"> 走在前面的蒋悦湘看到自己的队伍来了,不由自主地快步奔跑上去。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不是我们的同志,而是一群伪军便衣队。</p><p class="ql-block"> 这些家伙七嘴八舌地嚷着:“看你就是个新四军,你想到那里去?”于是把悦湘给抓了起来,然后押着悦湘,带到镇里伪军连部去了。</p> <p class="ql-block"> 悦湘同志身边只有三样东西,一枝旧钢笔、二、三粒奎宁丸、几角纸币。她按事先准备好的说法,只承认是浙江来的学生,是来找新四军的,可新四军走了。她生病打摆子,又找不到新四军,就准备回家。</p><p class="ql-block"> 敌人看她只有十六、七岁,个子又瘦小,也就半信半疑地将放在连部,关在一间有铁栏杆的牢监里。牢监又黑又脏,地上辅有稻草、便桶靠在墙角的烂泥地里。</p><p class="ql-block"> 在这生死考验的日子里,悦湘心中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在牢中,她不时地怀念着巳往的战斗历程,深情地惦记着亲密的战友们,特别是担任党小组长的妈妈郑人觉。她现在那里?她有没有遭危险?</p><p class="ql-block"> 在悦湘被捕后约一个小时左右,去苏北的同志真的在岔路口出现了。妈妈郑人觉立即让其他的战友们与他们汇合,並派人到苏北军部将悦湘被捕情况转告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妈妈郑人觉自己却毅然留下了来,她在心里暗下决心,决不能丟下一位战友!一定要找到当地党的组织,千方百计设法营救战友。</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方的努力,妈妈郑人觉㚵于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上了,她和泗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任迈区委书记张搏同志一起,亲自组织了营救工作。</p><p class="ql-block"> 由于悦湘事先准备了假口供,敌人弄不清她的真实身份,加之我党安插在敌伪中的内线起了很大的作用,蒋悦湘第六天就被释放了。</p><p class="ql-block"> 当年妈妈郑人觉和她的新四军女兵战友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经过这几个月的北撤经历,妈妈她们好像长大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在北撤途中,妈妈郑人觉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她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完整地将新四军八队女兵排安全带回,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经受了考验,也为新四军北撤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战中的婚礼</b></p><p class="ql-block"> 整理宣讲:阙小京</p><p class="ql-block"> 爸爸阙中一与妈妈郑人觉的爱情,与抗日的战火同行,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共同书写着坚毅与奉献的篇章;他们在抗战中结合,是一对名副其实的抗战伉俪;他们的一生,当用相濡以沫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妈妈郑人觉,1917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一个富裕家庭。</p><p class="ql-block"> 1937年,她在党的抗日救国口号的感召下,背离家庭,参加我党领导的永加战时青年服务团工作,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她曾任妇女协会宣教股长、副队长,进行抗日救亡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8年6月,妈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了新四军。</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妈妈曾任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学员、女兵队排长、训练处政治干事、政治处宣教科干事,新四军军部供给部、卫生部、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华中党校二中队学员、组织科干事,新四军七师教导队组织科干事、新四军第七师抗日军政大学十分校组织干事、皖江行政公署无为县恍城区委宣教科副科长、湖东县委整风委员会秘书、槐林区委组织科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她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特别在皖南事变前后,她积极带领三个班的女同志在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饱满的革命热情坚持斗争,历经艰难,突破围剿,顺利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那时,她与新四军教导总队八队女兵们成为挚友,友情深厚。与她们并肩战斗的这段经历成为妈妈人生中的一段难忘记忆。</p> <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军长、刘少奇任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爸爸阙中一从皖南事变突围后,调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任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段时期,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八队任排长的妈妈,在一次不经意相遇后,走进了爸爸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共同的战斗中,从相识到相爱,曾经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后经刘少奇政委亲自认可和批准,爸爸与妈妈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p><p class="ql-block"> 虽然,在抗日战争难苦环境中的婚礼,条件非常简陋,一间屋、一床被也成为了当时的标配。但婚礼却是非常的隆重,军政委刘少奇等领导也出席並送上了祝福!战友们的笑脸和嘻闹,以及几桌小菜,也为婚礼增添了许多的喜庆氛围。</p><p class="ql-block"> 从此,他们用一生的互敬互爱,书写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参考《纪念阙中一将军诞辰110周年》原著阙中一)</p>